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75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包括连接体、第一卡接体及第二卡接体。连接体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第一卡接体与连接体的其中一侧相连,第一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第二卡接体与连接体的另一侧相连,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上述的防水件,装设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后,通过第一卡接体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的内侧壁挤压,以及第二卡接体与另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的内侧壁挤压,从而实现防水。如此,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joint structure and waterproof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建筑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之间设有20mm左右的拼缝,拼缝处容易渗水,严重影响装配式建筑的产品质量。传统地,预制墙板拼缝处的防水采用两种施工方式:一种是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之间预留现浇段;另一种是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之间预留防水空腔,并在拼缝底部预埋导管。第一种方式防水效果好,但需要现场支设大量的模板,湿作业量较大,施工效率低,周期较长;第二种方式制作简单,装配效率高,但要求施工质量较高,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它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水件,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二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上述的防水件,装设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后,通过第一卡接体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的内侧壁挤压,以及第二卡接体与另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的内侧壁挤压,从而实现防水。如此,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及所述第二卡接体三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及所述第二卡接体均为弹性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卡接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套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套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套体的内侧壁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侧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与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相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牵引端。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包括所述的防水件,还包括两个预制墙板,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部间隔设置形成拼缝,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设有卡槽;其中,所述连接体设置于所述拼缝中,所述第一卡接体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上述的预制墙板拼缝结构,现场无湿作业,拼缝位置无需支模,装配速度快,装配效率较高。通过挤压方式可以达到隔绝水源的效果,从而起到防水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圆弧状,圆弧长度不小于其圆周长的1/2且小于其圆周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内设有管壳,所述管壳的外侧壁与所述卡槽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卡槽的截面为圆弧状、椭圆状、矩形状或燕尾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缝内还设有密封棒,所述密封棒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抵触配合;所述拼缝内还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与所述密封棒的外侧壁相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板拼缝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在C-C处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0、防水件,11、连接体,111、凸缘,112、弹性板,113、第三支撑体,12、第一卡接体,121、第一套体,122、第一支撑体,123、第一空腔,13、第二卡接体,131、第二套体,132、第二支撑体,133、第二空腔,14、牵引端,20、预制墙板,21、卡槽,30、拼缝,40、管壳,50、密封棒,60、密封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4,一种防水件10,包括连接体11、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所述连接体11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墙板20之间的拼缝30中。所述第一卡接体12与所述连接体11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卡接体12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所述第二卡接体13与所述连接体11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13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上述的防水件10,装设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20之间的拼缝30中后,通过第一卡接体12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内侧壁挤压,以及第二卡接体13与另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内侧壁挤压,从而实现防水。如此,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接体11、所述第一卡接体12及所述第二卡接体13三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体11、所述第一卡接体12及所述第二卡接体13均为弹性体。具体而言,连接体11、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均为硅胶体、橡胶体、塑胶体等等。如此,防水件10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且使用寿命较长,成本低廉。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一卡接体12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23。所述第二卡接体13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133。如此,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便于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保证较好的密封性;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便于卡入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一卡接体12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123的第一套体1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23内的第一支撑体122,所述第一支撑体122与所述第一套体121的内侧壁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n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n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二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
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
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二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及所述第二卡接体三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及所述第二卡接体均为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卡接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套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套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套体的内侧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路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城住工装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