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70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1)、锚管、注浆管、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用于驱动注浆管旋转的旋转电机(24)、皮带(26)、与皮带(26)相连的转套(23)以及用于驱动注浆管上下移动的升降台(21)、提升架(22)、升降气缸组(25);所述提升架(22)的底部与框架(1)之间设置了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的纵向部分与提升架(22)底部的一侧相抵支撑并通过水平横向螺栓(4)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结构(3)的横向部分与框架(1)相抵支撑并通过竖直纵向螺栓(5)连接固定。其配置了一个稳定性更好的提升架,以保证抗拔试验稳步开展。

An anti pulling device of prestressed steel pip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披露了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对应案子的申请号201720847439.7,其核心之处是通过延伸注浆管至碎石层上部,并旋转注浆管,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配合连接于注浆管上叶片的运动将水泥通过注浆孔送入土层,而且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对叶片下方的水泥起到捣实的作用,也利于将更多水泥压入碎石层缝隙中,等到水泥硬化之后,进而提高地下结构的抗浮力。具有以上的优点,但还是存在改进空间,存在改进空间的结构主要是涉及其固设于框架上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注浆管旋转的旋转电机、皮带、与皮带相连的转套以及用于驱动注浆管上下移动的升降台、提升架、升降气缸组;固设在升降台上的升降气缸组驱动升降台在提升架上竖直运动,旋转电机通过皮带驱动与注浆管紧固的转套转动。结合其附图所示的驱动机构,固设在升降台上的升降气缸组要驱动升降台在提升架上竖直运动,在框架上的提升架始终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是无论是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还是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提升架还是一种普通的架子,其稳定性有待提高,稳定性差导致整体装置不具有抗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其配置了一个稳定性更好的提升架,以保证抗拔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固设于框架且用于伸入地面下方的锚管、设于锚管内部的注浆管、设于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注浆管旋转的旋转电机、皮带、与皮带相连的转套以及用于驱动注浆管上下移动的升降台、提升架、升降气缸组;固设在升降台上的升降气缸组驱动升降台在提升架上竖直运动,旋转电机通过皮带驱框架动与注浆管紧固的转套转动;所述提升架的底部与框架之间设置了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纵向部分与提升架底部的一侧相抵支撑并通过水平横向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结构的横向部分与框架相抵支撑并通过竖直纵向螺栓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竖直板、与竖直板互为一体式结构的水平底板以及位于竖直板和水平底板的两端的翼板;所述竖直板与提升架底部的一侧通过所述水平横向螺栓螺接固定,所述水平底板与框架通过所述竖直纵向螺栓螺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翼板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其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对应地与竖直板和水平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翼板上开设有对应匹配水平横向螺栓插入的第一匹配孔和对应匹配竖直纵向螺栓插入的第二匹配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匹配孔和第二匹配孔的尺寸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板上对应地设置了挂孔,所述提升架的一侧设置了匹配挂孔的挂杆。进一步的,所述挂杆包括头部和杆体;头部位于杆体的一端,杆体的另一端与提升架的一侧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横向螺栓的外端端部不超出翼板的竖直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竖直纵向螺栓的外端端部不超出翼板的水平部分。采用以上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其核心的改进之处是在提升架的底部与框架之间配置了支撑结构,额外的是,支撑结构的纵向部分与提升架底部的一侧相抵支撑并通过水平横向螺栓连接固定,支撑结构的横向部分与框架相抵支撑并通过竖直纵向螺栓连接固定。整体上较为方便地通过增设一个辅助结构以提升了提升架在整个装置运行工作时候的稳定性,保证抗拔性能,同时,还不用改变现有的提升架的结构,整体上造价成本低,此外,安装支撑结构时候,通过水平横向螺栓和竖直纵向螺栓安装固定,安装过程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结构挂装时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框架,2、驱动机构;21、升降台;22、提升架;23、转套;24、旋转电机;25、升降气缸组;26、皮带;3、支撑结构;311、竖直板;312、水平底板;313、翼板;4、水平横向螺栓;5、竖直纵向螺栓;611、第一匹配孔;612、第二匹配孔;7、挂孔;8、挂杆;811、头部;812、杆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看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1、固设于框架1且用于伸入地面下方的锚管、设于锚管内部的注浆管、设于上的驱动机构2;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1、固设于框架1且用于伸入地面下方的锚管、设于锚管内部的注浆管、设于上的驱动机构2;上述结构的安装,以及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及其相互协调工作是一种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外,采用以下结构的驱动机构2,也是一种成熟的,现有的结构,驱动机构2包括用于驱动注浆管旋转的旋转电机24、皮带26、与皮带26相连的转套23以及用于驱动注浆管上下移动的升降台21、提升架22、升降气缸组25;固设在升降台21上的升降气缸组25驱动升降台21在提升架22上竖直运动,旋转电机24通过皮带驱框架1动与注浆管紧固的转套23转动。其主要的涉及改进之处是,在所述提升架22的底部与框架1之间设置了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的纵向部分与提升架22底部的一侧相抵支撑并通过水平横向螺栓4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结构3的横向部分与框架1相抵支撑并通过竖直纵向螺栓5连接固定。作为进一步的方案,采用了以下一种具体结构的支撑结构3,该支撑结构3恰当地配合在提升架22和框架1之间,达到稳定支撑的目的,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竖直板311、与竖直板311互为一体式结构的水平底板312以及位于竖直板311和水平底板312的两端的翼板313;所述竖直板311与提升架22底部的一侧通过所述水平横向螺栓4螺接固定,所述水平底板312与框架1通过所述竖直纵向螺栓5螺接固定。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翼板313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其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对应地与竖直板311和水平底板312焊接固定,所述翼板313上开设有对应匹配水平横向螺栓4插入的第一匹配孔611和对应匹配竖直纵向螺栓5插入的第二匹配孔612。通过设置第一匹配孔611和第二匹配孔612,能够通过翼板313携带水平横向螺栓4和竖直纵向螺栓5,避免水平横向螺栓4和竖直纵向螺栓5随意丢弃,避免造成水平横向螺栓4和竖直纵向螺栓5丢失的情况。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匹配孔611和第二匹配孔612的尺寸大小一致。对应的,方便了第一匹配孔611和第二匹配孔612的设置,统一了水平横向螺栓4和竖直纵向螺栓5的尺寸。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板311上对应地设置了挂孔7,所述提升架22的一侧设置了匹配挂孔7的挂杆8。实现了将支撑结构3挂到提升架22这一目的。图3正是给到了挂装支撑结构3的示意图。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挂杆8包括头部811和杆体812;头部811位于杆体812的一端,杆体812的另一端与提升架22的一侧连接固定。防止支撑结构3在挂的过程中挣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1)、固设于框架(1)且用于伸入地面下方的锚管、设于锚管内部的注浆管、设于上的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用于驱动注浆管旋转的旋转电机(24)、皮带(26)、与皮带(26)相连的转套(23)以及用于驱动注浆管上下移动的升降台(21)、提升架(22)、升降气缸组(25);固设在升降台(21)上的升降气缸组(25)驱动升降台(21)在提升架(22)上竖直运动,旋转电机(24)通过皮带驱框架(1)动与注浆管紧固的转套(23)转动;其特征是:所述提升架(22)的底部与框架(1)之间设置了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的纵向部分与提升架(22)底部的一侧相抵支撑并通过水平横向螺栓(4)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结构(3)的横向部分与框架(1)相抵支撑并通过竖直纵向螺栓(5)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1)、固设于框架(1)且用于伸入地面下方的锚管、设于锚管内部的注浆管、设于上的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用于驱动注浆管旋转的旋转电机(24)、皮带(26)、与皮带(26)相连的转套(23)以及用于驱动注浆管上下移动的升降台(21)、提升架(22)、升降气缸组(25);固设在升降台(21)上的升降气缸组(25)驱动升降台(21)在提升架(22)上竖直运动,旋转电机(24)通过皮带驱框架(1)动与注浆管紧固的转套(23)转动;其特征是:所述提升架(22)的底部与框架(1)之间设置了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的纵向部分与提升架(22)底部的一侧相抵支撑并通过水平横向螺栓(4)连接固定,所述支撑结构(3)的横向部分与框架(1)相抵支撑并通过竖直纵向螺栓(5)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管桩的抗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竖直板(311)、与竖直板(311)互为一体式结构的水平底板(312)以及位于竖直板(311)和水平底板(312)的两端的翼板(313);所述竖直板(311)与提升架(22)底部的一侧通过所述水平横向螺栓(4)螺接固定,所述水平底板(312)与框架(1)通过所述竖直纵向螺栓(5)螺接固定。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东徐涌浩庄宗龙徐胜邹斌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磊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