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679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通过对现有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改进,取消了前支腿,通过斜拉索支承起架桥机前部“悬臂”部分,使架桥机自身全部支承在已架设的梁跨上面,可以不受起伏变化的地形的影响,进行桥梁预制构件的架设,提高了运作效率,省去了以往前支腿反复固定和解锁、反复调节前支腿立柱高度的工序,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架设效率和架桥机的适应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体化架桥机可以实现桥墩立柱、盖梁以及上部结构主梁的全预制一体化无便道运输和拼装架设,适应性强、架设效率高,可以适应山区、丘陵等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桥梁全预制拼装。

An integrated bridge erecting machine with two working faces without front le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现浇和预制施工,常规高架桥梁的梁板(如T梁、组合小箱梁和空心板)一般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而下部结构中的墩柱和盖梁都采用现浇施工。传统的墩柱和盖梁现浇建造技术由于高空作业工序多,造价高,风险大,质量难保证。在繁华城市区域,现浇施工会对周边交通和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矛盾更突出。为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影响,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墩柱、盖梁、梁板等全预制拼装方案能充分发挥装配式技术在构件生产标准、现场安装便捷、施工节能环保等方面优势,减少对环境和居民出行的影响,提升桥梁建设工程品质和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水平。陆域桥梁的全预制拼装工艺已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预制桥墩立柱、盖梁和主梁的架设方式主要有履带吊或汽车吊以及目前较为新颖的一体化架桥机架设。一体化架桥机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上首次进行了应用,这种架桥机以已经架设的桥跨作为支撑(除了前支腿)和运输预制构件的通道,沿路线方向前进并逐步拼装剩余桥跨,减少了桥下临时征地和对周边环境及交通的影响,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安装。如图1所示,这种架桥机主要涉及两个工作面,第一个工作面上进行预制桥墩立柱8和盖梁7的吊装,第二个工作面上进行上部结构主梁6的吊装,故称之为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在施工当跨桥墩立柱8和盖梁7时,架桥机前支腿2需支承于已施工的桥墩承台(底系梁)9上,而当施工当跨上部结构主梁6时,由于架桥机需要横向移动,此时需要解除架桥机前支腿2与承台9的固定。此外,当施工下一跨时,如果地形起伏较大,桥墩承台(底系梁)9顶面标高也随地形起伏,此时支承架桥机的前支腿2就需要不断调节高度来适应变化,架桥机前支腿2结构如图2所示。图1和图2中:1—架桥机主桁架,2—架桥机前辅助支腿,2(a)—前支腿立柱,2(b)—前支腿横梁,2(c)—前支腿横向系梁,3—架桥机前承重支腿,4—架桥机后承重支腿,5—架桥机吊车,5(a)—吊车横向移动吊机,5(b)—吊车纵向移动桁架,6—上部结构预制主梁,7—预制桥墩盖梁,8—预制桥墩立柱,9—桥墩承台(底系梁)。如前所述,这种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适应性较差,由于架桥机前支腿2支承于桥墩承台(底系梁)9上,因此每施工一跨就需要调整前支腿立柱2(a)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程的桥墩承台(底系梁)9,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前支腿2与桥墩承台(底系梁)9之间还需设置固定装置,在吊装桥墩立柱8和盖梁7时,需将前支腿2进行固定,但在施工上部结构主梁6时,则需要解除该固定,以满足架桥机的横向移动,工序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该架桥机自身全部支承在已架设的梁跨上面,可以不受起伏变化的地形的影响,适应性强、架设效率高。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包括主桁架和索塔,架桥机通过斜拉索支撑起主桁架前部,利用主桁架后部重量以平衡主桁架前部的悬臂部分重量;斜拉索的一端锚固于主桁架前部或后部,另一端锚固于索塔顶端;对应索塔位置处的主桁架通过辅助支腿支承于第n+1跨与第n+2跨之间的梁板端部,第n+1跨和第n+2跨均已在各自的承台上安装墩柱及盖梁且两跨的盖梁上已架起梁板,n为大于0的自然数;主桁架上设置有可移动的吊车,用于协助运输和安装预制墩柱、盖梁及梁板。进一步地,所述索塔设置于主桁架上且位于主桁架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主桁架后部通过后承重支腿支承于第n跨与第n+1跨之间的梁板端部,第n跨和第n+1跨均已在各自的承台上安装墩柱及盖梁且两跨的盖梁上已架起梁板。进一步地,所述主桁架中部通过前承重支腿支承于第n+2跨的墩柱盖梁上,该跨尚未与第n+3跨之间架起梁板。进一步地,当在第n+3跨的承台上完成墩柱及盖梁的安装工作后,将第n+2跨墩柱盖梁上的前承重支腿转移至第n+3跨的墩柱盖梁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桁架通过后承重支腿、前承重支腿以及辅助支腿的移动组合以实现移跨工序,从而完成整个桥跨的拼装作业。进一步地,所述主桁架两侧底部设有导轨,用以供吊车在导轨上纵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吊车包括纵向行走机构、横向行走机构以及吊机,吊机设置在横向行走机构上用以吊装预制墩柱、盖梁及梁板,横向行走机构用以在纵向行走机构上横向移动,纵向行走机构则用以在导轨上纵向移动。本技术通过对现有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改进,取消了前支腿,通过斜拉索支承起架桥机前部“悬臂”部分,使架桥机自身全部支承在已架设的梁跨上面,可以不受起伏变化的地形的影响,进行桥梁预制构件的架设,提高了运作效率,省去了以往前支腿反复固定和解锁、反复调节前支腿立柱高度的工序,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架设效率和架桥机的适应性。同时本技术一体化架桥机可以实现桥墩立柱、盖梁以及上部结构主梁的全预制一体化无便道运输和拼装架设,适应性强、架设效率高,可以适应山区、丘陵等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桥梁全预制拼装。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及其施工示意图。图2为现有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前支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不设置前支腿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不设置前支腿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不设置前支腿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横断面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不设置前支腿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对应索塔位置处的横断面示意图。图6(a)~图6(i)依次为本技术不设置前支腿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施工架设流程示意图。图3、图4、图5(a)~图5(b)中:1—主桁架,1(a)—主桁架纵向导轨,2—索塔,3—斜拉索,3(a)—斜拉索在主桁架上的锚固点,3(b)—斜拉索在索塔上的锚固点,4—前承重支腿,5—辅助支腿,6—后承重支腿,7—预制盖梁,8—预制墩柱,9—桥墩承台(底系梁),10—上部结构预制梁板,10(a)—前一跨已架设的梁板,10(b)—当前跨准备架设的梁板,11—吊车,11(a)—纵向行走机构,11(b)—横向行走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这种架桥机自身全部支承在已架设的梁跨上面,可以不受起伏变化的地形的影响,适应性强、架设效率高,其结构布置如图3、图4、图5(a)、图5(b)所示。如图3所示,这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的主要基本构件主要有:主桁架1、索塔2及拉索3、前承重支腿4、辅助支腿5、后承重支腿6和吊车11。如图4所示,主桁架1是两片平行的桁架结构,是架桥机的主体受力结构,通过首尾刚性梁进行横向联系,形成共同受力的结构,两片桁架之间形成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和索塔,架桥机通过斜拉索支撑起主桁架前部,利用主桁架后部重量以平衡主桁架前部的悬臂部分重量;斜拉索的一端锚固于主桁架前部或后部,另一端锚固于索塔顶端;对应索塔位置处的主桁架通过辅助支腿支承于第n+1跨与第n+2跨之间的梁板端部,第n+1跨和第n+2跨均已在各自的承台上安装墩柱及盖梁且两跨的盖梁上已架起梁板,n为大于0的自然数;/n主桁架上设置有可移动的吊车,用于协助运输和安装预制墩柱、盖梁及梁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设置前支腿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和索塔,架桥机通过斜拉索支撑起主桁架前部,利用主桁架后部重量以平衡主桁架前部的悬臂部分重量;斜拉索的一端锚固于主桁架前部或后部,另一端锚固于索塔顶端;对应索塔位置处的主桁架通过辅助支腿支承于第n+1跨与第n+2跨之间的梁板端部,第n+1跨和第n+2跨均已在各自的承台上安装墩柱及盖梁且两跨的盖梁上已架起梁板,n为大于0的自然数;
主桁架上设置有可移动的吊车,用于协助运输和安装预制墩柱、盖梁及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塔设置于主桁架上且位于主桁架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后部通过后承重支腿支承于第n跨与第n+1跨之间的梁板端部,第n跨和第n+1跨均已在各自的承台上安装墩柱及盖梁且两跨的盖梁上已架起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作面一体化架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庄万律魏益峰王昌将陈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