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55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加快药液混合速率,且同时能够保证自动放药,使得药物比例能够准确,使得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包括有药箱、出液管、进水管、搅拌机构、下药机构和电控机构;出液管与药箱侧部下端连通,进水管均与药箱侧部上端连通;搅拌机构安装于药箱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能够加快药液混合速率、减少工人工作强度、且同时能够保证自动放药,使得药物比例能够准确,使得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效果。

A dosing device for slud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作花肥过程中,常需要用到药物对污泥进行细凝处理,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是加药设备,但是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用加药设备,需要人工将各种药分别加入药箱中,然后静等药箱中的药物与水自动混合,使得药液混合的速率较慢,且人工加药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比例失调,使得药物混合不能够发挥最大的药效,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加快药液混合速率,且同时能够保证自动放药,使得药物比例能够准确,使得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用加药设备存在药液混合速率较慢,且人工加药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比例失调,使得药物混合不能够发挥最大的药效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加快药液混合速率,且同时能够保证自动放药,使得药物比例能够准确,使得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包括有药箱、出液管、进水管、搅拌机构、下药机构和电控机构;出液管与药箱侧部下端连通,进水管均与药箱侧部上端连通;搅拌机构安装于药箱顶部,且搅拌机构输出端位于药箱内;下药机构安装于药箱顶部,且下药机构输出端与药箱内连通;电控机构安装于药箱侧部,电控机构控制搅拌机构、下药机构的启闭;所述药箱侧部还设有带有容积刻度的玻璃窗;搅拌机构包括有支架、第一电机、第一轴承、第一转轴、搅拌杆、第一传动带和第一传动轮;药箱内顶部、内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轴承,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枢接,第一电机通过直接固接于药箱顶部,一第一转轴贯穿药箱顶部与第一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位于药箱内的第一转轴上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位于药箱内的第一转轴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杆;下药机构包括有下药筒、底架、绕线轮、第二轴承、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轮、第二电机、喇叭斗、安装箱、第三传动轮、弹性件、拉线、封板、进药通道管和封盖;多个下药筒通过底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药箱顶部;安装箱固接于药箱顶部,且安装箱位于下药筒正下方;喇叭斗顶端与下药筒底端连通;喇叭斗下半部嵌于安装箱中部,且底端与药箱内连通;安装箱两内侧、位于安装箱内的喇叭斗两侧部均嵌有第二轴承;封板底部铰接于喇叭斗内侧上端,且封板关于下药筒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封板与下药筒底端相互配合,封板与喇叭斗内侧之间垂直连接有弹性件,第二转轴与第二轴承枢接,绕线轮固接于第二转轴;拉线一端绕接于绕线轮,另一端依次通过安装箱、喇叭斗设有的通孔与封板底部连接;第二电机固接于安装箱内,第二传动轮与第二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固接于第二转轴,第二传动轮与第三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进药通道管向上倾斜固接于下药筒侧部上端,封盖与进药通道管插装配合;所述下药筒侧部嵌有第二观察窗,第二观察窗设有刻度;电控机构包括有透明板箱门、电控箱、计时表、第一开关、凹槽和第二开关;电控箱固接于药箱侧部,透明板箱门通过合页铰接于电控箱侧部,电控箱内设有第一开关、计时表、第二开关,计时表与第一开关相对应,第一开关通过电线控制第一电机的启闭,第二开关通过电线控制第二电机的启闭。进一步的,该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还包括有保护壳、带螺纹孔板和第一螺栓;保护壳侧部下端固接有多个带螺纹孔板,药箱顶部设有与带螺纹孔板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栓螺接于带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第一电机位于保护壳内。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外侧部设有多个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药箱底部四周固接有垫块。进一步的,所述药箱靠近下药机构的侧部设有爬梯。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板箱门侧部设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封盖固接有拉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至少设有三个。进一步的,所述下药机构至少设有三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能够加快药液混合速率、减少工人工作强度、且同时能够保证自动放药,使得药物比例能够准确,使得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下药筒存放各种不同的药物,免了现有技术中在需要配药时,需要工人多次进行加药,从而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2、本技术通过通过带有容积刻度的玻璃窗观察药箱内的水加入多少,从而精确控制水进入量,通过电控机构控制下药机构的启动,使得第二电机启动,从而封板能够打开,从而药物能够下放,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计时表、第二观察窗、刻度,能够很轻松得到药物下放的量,从而精确控制药物下放的比例,也能够通过电控机构控制下放机构不在下放药物,如此,达到了能够保证自动放药,使得药物比例能够准确,使得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效果。3、本技术通过电控机构内的第二开关控制第一电机的启动,第一电机能够带动其中一个第一转轴上的搅拌杆转动,由于位于药箱内的第一转轴上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则多组搅拌杆能够快速对药物与水快速搅拌,从而加快药液混合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药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控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药箱,2-出泥管,3-进水管,4-搅拌机构,41-支架,42-第一电机,43-第一轴承,44-第一转轴,45-搅拌杆,46-第一传动带,47-第一传动轮,48-保护壳,49-第一螺纹孔,410-带螺纹孔板,411-第一螺栓,5-下药机构,51-下药筒,52-底架,53-绕线轮,54-第二轴承,55-第二传动带,56-第二传动轮,57-第二电机,58-喇叭斗,59-安装箱,510-第三传动轮,511-弹性件,512-拉线,513-封板,514-进药通道管,515-封盖,516-第二观察窗,517-刻度,518-拉手,519-第二转轴,6-电控机构,61-透明板箱门,62-电控箱,63-计时表,64-第一开关,65-凹槽,66-第二开关,7-带有容积刻度的玻璃窗,101-垫块,102-爬梯,103-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药箱1、出液管、进水管3、搅拌机构4、下药机构5和电控机构6;出液管与药箱1侧部下端连通,进水管3均与药箱1侧部上端连通;搅拌机构4安装于药箱1顶部,且搅拌机构4输出端位于药箱1内;下药机构5安装于药箱1顶部,且下药机构5输出端与药箱1内连通;电控机构6安装于药箱1侧部,电控机构6控制搅拌机构4、下药机构5的启闭;所述药箱1侧部还设有带有容积刻度517的玻璃窗;搅拌机构4包括有支架41、第一电机42、第一轴承43、第一转轴44、搅拌杆45、第一传动带46和第一传动轮47;药箱1内顶部、内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药箱(1)、出液管、进水管(3)、搅拌机构(4)、下药机构(5)和电控机构(6);出液管与药箱(1)侧部下端连通,进水管(3)均与药箱(1)侧部上端连通;搅拌机构(4)安装于药箱(1)顶部,且搅拌机构(4)输出端位于药箱(1)内;下药机构(5)安装于药箱(1)顶部,且下药机构(5)输出端与药箱(1)内连通;电控机构(6)安装于药箱(1)侧部,电控机构(6)控制搅拌机构(4)、下药机构(5)的启闭;所述药箱(1)侧部还设有带有容积刻度(517)的玻璃窗;/n搅拌机构(4)包括有支架(41)、第一电机(42)、第一轴承(43)、第一转轴(44)、搅拌杆(45)、第一传动带(46)和第一传动轮(47);药箱(1)内顶部、内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轴承(43),第一转轴(44)与第一轴承(43)枢接,第一电机(42)通过直接固接于药箱(1)顶部,一第一转轴(44)贯穿药箱(1)顶部与第一电机(42)输出端传动连接,位于药箱(1)内的第一转轴(44)上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轮(47),第一传动轮(47)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46)传动连接,位于药箱(1)内的第一转轴(44)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杆(45);/n下药机构(5)包括有下药筒(51)、底架(52)、绕线轮(53)、第二轴承(54)、第二传动带(55)、第二传动轮(56)、第二电机(57)、喇叭斗(58)、安装箱(59)、第三传动轮(510)、弹性件(511)、拉线(512)、封板(513)、进药通道管(514)和封盖(515);多个下药筒(51)通过底架(52)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药箱(1)顶部;安装箱(59)固接于药箱(1)顶部,且安装箱(59)位于下药筒(51)正下方;喇叭斗(58)顶端与下药筒(51)底端连通;喇叭斗(58)下半部嵌于安装箱(59)中部,且底端与药箱(1)内连通;安装箱(59)两内侧、位于安装箱(59)内的喇叭斗(58)两侧部均嵌有第二轴承(54);封板(513)底部铰接于喇叭斗(58)内侧上端,且封板(513)关于下药筒(5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封板(513)与下药筒(51)底端相互配合,封板(513)与喇叭斗(58)内侧之间垂直连接有弹性件(511),第二转轴(519)与第二轴承(54)枢接,绕线轮(53)固接于第二转轴(519);拉线(512)一端绕接于绕线轮(53),另一端依次通过安装箱(59)、喇叭斗(58)设有的通孔与封板(513)底部连接;第二电机(57)固接于安装箱(59)内,第二传动轮(56)与第二电机(57)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10)固接于第二转轴(519),第二传动轮(56)与第三传动轮(510)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55)传动连接;进药通道管(514)向上倾斜固接于下药筒(51)侧部上端,封盖(515)与进药通道管(514)插装配合;所述下药筒(51)侧部嵌有第二观察窗(516),第二观察窗(516)设有刻度(517);/n电控机构(6)包括有透明板箱门(61)、电控箱(62)、计时表(63)、第一开关(64)、凹槽(65)和第二开关(66);电控箱(62)固接于药箱(1)侧部,透明板箱门(61)通过合页铰接于电控箱(62)侧部,电控箱(62)内设有第一开关(64)、计时表(63)、第二开关(66),计时表(63)与第一开关(64)相对应,第一开关(64)通过电线控制第一电机(42)的启闭,第二开关(66)通过电线控制第二电机(57)的启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药箱(1)、出液管、进水管(3)、搅拌机构(4)、下药机构(5)和电控机构(6);出液管与药箱(1)侧部下端连通,进水管(3)均与药箱(1)侧部上端连通;搅拌机构(4)安装于药箱(1)顶部,且搅拌机构(4)输出端位于药箱(1)内;下药机构(5)安装于药箱(1)顶部,且下药机构(5)输出端与药箱(1)内连通;电控机构(6)安装于药箱(1)侧部,电控机构(6)控制搅拌机构(4)、下药机构(5)的启闭;所述药箱(1)侧部还设有带有容积刻度(517)的玻璃窗;
搅拌机构(4)包括有支架(41)、第一电机(42)、第一轴承(43)、第一转轴(44)、搅拌杆(45)、第一传动带(46)和第一传动轮(47);药箱(1)内顶部、内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轴承(43),第一转轴(44)与第一轴承(43)枢接,第一电机(42)通过直接固接于药箱(1)顶部,一第一转轴(44)贯穿药箱(1)顶部与第一电机(42)输出端传动连接,位于药箱(1)内的第一转轴(44)上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轮(47),第一传动轮(47)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46)传动连接,位于药箱(1)内的第一转轴(44)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杆(45);
下药机构(5)包括有下药筒(51)、底架(52)、绕线轮(53)、第二轴承(54)、第二传动带(55)、第二传动轮(56)、第二电机(57)、喇叭斗(58)、安装箱(59)、第三传动轮(510)、弹性件(511)、拉线(512)、封板(513)、进药通道管(514)和封盖(515);多个下药筒(51)通过底架(52)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药箱(1)顶部;安装箱(59)固接于药箱(1)顶部,且安装箱(59)位于下药筒(51)正下方;喇叭斗(58)顶端与下药筒(51)底端连通;喇叭斗(58)下半部嵌于安装箱(59)中部,且底端与药箱(1)内连通;安装箱(59)两内侧、位于安装箱(59)内的喇叭斗(58)两侧部均嵌有第二轴承(54);封板(513)底部铰接于喇叭斗(58)内侧上端,且封板(513)关于下药筒(5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封板(513)与下药筒(51)底端相互配合,封板(513)与喇叭斗(58)内侧之间垂直连接有弹性件(511),第二转轴(519)与第二轴承(54)枢接,绕线轮(53)固接于第二转轴(519);拉线(512)一端绕接于绕线轮(53),另一端依次通过安装箱(59)、喇叭斗(58)设有的通孔与封板(513)底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