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大庆专利>正文

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40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体积小、造价低、防污节能、安全卫生、可以取代旧式炉灶的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半球形前上部和左右带三个加煤门(1),后上部带烟囱(10)底部有圆孔和三条腿(5)连接在有孔的底盘(13)上的外壳(4)主体。主体内悬放一个半球形上外周带圆平盘(8)底有圆孔的燃烧室外壁(2)。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两孔中有一个带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下部放一个圆平炉排(6)的活动圆筒双炉排(12)。活动圆筒双炉排(12)下部有一个投灰助氧孔(7)、底部有一个活动除灰板(9)。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煤气产生室(11)。前加煤门(1)上带有一个鼓风机座板(15)和进风孔(14)。(*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到大小炉灶仍以原始炊具蒸饭、炒菜、烧水来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操作方便的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装置。旧式炉灶多数属于正烧不但污染严重而且浪费大量能源,虽然有些改正多数都不理想,类如抽板顶升,其造价高操作也极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低操作方便、能以有效的防止污染节约能源便于推广的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有一个半球形前上部和左右带加煤门、后上部带烟囱、底部带圆孔和三条腿连接在带圆孔的底盘上的外壳主体。主体内悬放一个半球形上部外周带圆平盘、底部带圆孔的燃烧室外壁。主体和燃烧室外壁的底部圆孔中有一个带立式圆筒反烧炉排、下中部放一个圆平炉排的活动圆筒双炉排。它底部有一个活动除灰板。主体和燃烧室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煤气产生室。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1、2、3说明本技术提出的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包括一个半球形前上部和左右带三个加煤门(1)后上部带烟囱(10)、底部有圆孔和三条腿(5)连接在有孔的底盘(13)上的外壳(4)的主体。主体内悬放一个半球形上部外周带圆平盘(8)底部有圆孔的燃烧室外壁(2)。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的两个圆孔中有一个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下中部放一个圆平炉排(6)的活动圆筒双炉排(12)。活动圆筒双炉排(12)底部有一个活动除灰板(9)。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煤气产生室(11)。前加煤门(1)上有一个装鼓风的座板(15)和进风孔(14)。活动圆筒双炉排(12)前底部有一个投灰助氧孔(7)。本技术的动态叙述把该装置放在需要的地方,烟囱引向室外放上锅,敞开三个加煤门(1)周围先加一部份煤末、引火物放一周点着火,正常燃烧时加足煤。燃烧室外壁(2)的热量辐射入煤气产生室(11)烘干析出的煤气和煤的重物质燃烧一起产生无污染的火焰再经过活动圆筒双炉排(12)上部的收拢能以均称的不流逝的使铁锅受热。用急火时关闭三个加煤门(1)用小鼓风机安插在前加煤门(1)上的座板(15)和进风孔(14)内。慢火微开一个加煤门(1)。压火全关加煤门(1)。圆平炉排(6)用来呈接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自然和投落下来的未烬煤核进行二次燃烧。圆平炉排(6)上煤的燃烧是有它下面的助氧投灰孔(7)来协助的。投灰时活动几下除灰板(9)即可。本技术和抽板顶升装置相比投一次煤可烧一至两天,不繁琐、不散热、安全卫生、充分利用能源、不污染环境,操作方便造价低,用铸铁和陶土均能制造,最适合小灶和家庭使用便于推广到全国各地。权利要求1.一种代替小灶大锅灶炒菜,烧水、蒸饭的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半球形前上部和左右带三个加煤门(1)、后上部带烟囱(10)、底部有圆孔和三条腿(5)连接在有孔的底盘(13)上的外壳(4)主体,主体内悬放一个半球形上外周带圆平盘(8)底有圆孔的燃烧室外壁(2)。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两孔中有一个带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下部有一个圆平炉排(6)的活动圆筒双炉排(12)。活动圆筒双炉排(12)下部有个投灰助氧孔(7)底部有个活动除灰板(9)。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煤气产生室(11)。前加煤门(1)上带有一个鼓风机座板(15)和进风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外壳主体(4)和燃烧室外壁(2)之间形成的环形煤气产生室(11)能把未燃烧的先热辐射烘干析出煤气进入燃烧室彻底燃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外壳主体(4)和燃烧室外壁(2)的两孔中有一个带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和下部有一个圆平炉排(6)的活动圆筒双炉排(12)的上部能以收拢火焰均称的利用到锅底上。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活动圆筒双炉排(12)底部有一个活动除灰板(9)。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体积小、造价低、防污节能、安全卫生,可以取代旧式炉灶的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半球形前上部和左右带三个加煤门(1),后上部带烟囱(10)底部有圆孔和三条腿(5)连接在有孔的底盘(13)上的外壳(4)主体。主体内悬放一个半球形上外周带圆平盘(8)底有圆孔的燃烧室外壁(2)。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两孔中有一个带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下部放一个圆平炉排(6)的活动圆筒双炉排(12)。活动圆筒双炉排(12)下部有一个投灰助氧孔(7)、底部有一个活动除灰板(9)。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煤气产生室(11)。前加煤门(1)上带有一个鼓风机座板(15)和进风孔(14)。文档编号F24B1/181GK2046179SQ8821964公开日1989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傅远湘, 傅大庆, 王秀兰, 傅学华, 傅学荣, 傅春媛, 李玉美, 傅远东, 林杨, 傅春晓, 孙长青 申请人:傅大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代替小灶大锅灶炒菜,烧水、蒸饭的双炉排反烧式烟煤炉灶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半球形前上部和左右带三个加煤门(1)、后上部带烟囱(10)、底部有圆孔和三条腿(5)连接在有孔的底盘(13)上的外壳(4)主体,主体内悬放一个半球形上外周带圆平盘(8)底有圆孔的燃烧室外壁(2)。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两孔中有一个带立式圆筒反烧炉排(3)、下部有一个圆平炉排(6)的活动圆筒双炉排(12)。活动圆筒双炉排(12)下部有个投灰助氧孔(7)底部有个活动除灰板(9)。主体和燃烧室外壁(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煤气产生室(11)。前加煤门(1)上带有一个鼓风机座板(15)和进风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远湘傅大庆王秀兰傅学华傅学荣傅春媛李玉美傅远东林杨傅春晓孙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傅大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