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及集装箱运输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334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和集装箱运输架,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包括纵梁和第一/第二横梁,第一/第二底角件,纵梁之间并仅在靠近第一横梁侧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角件。所述集装箱运输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述集装箱运输单元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和集装箱运输架结构紧凑,可实现20英尺碑位上的多种标箱与非标集装箱密排堆垛的转换,适用情况更广,回收运输更安全成本更低。

A container transport unit frame and container transpor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及集装箱运输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及集装箱运输架。
技术介绍
由于非标集装箱的尺寸与标准集装箱的尺寸存在差异,很难在海运过程中将两者堆垛在一起实现密排运输。若单独运输非标集装箱又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导致航运成本增加,这一直是困扰集装箱船运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为了解决非标准集装箱的运输问题,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是采用长度大于40英尺的集装箱运输平台以实现标箱与非标箱之间的堆垛转化问题。该类运输平台在使用时下部密排标准集装箱,上部密排非标准集装箱,该运输平台起到了转化过渡的作用。然而,上述的运输平台整体是一个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在两个相对的20英尺碑位上,其整体长度大于40英尺,而国内外40英尺的车辆居多,为了运输且不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则需要利用更长的车辆(大于40英尺)进行运输,其必然造成运输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非标箱难以实现密排堆垛以及运输平台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及集装箱运输架。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所述纵梁的长度与20英尺碑位的长度适应;所述纵梁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下端部设有一对第一底角件,所述第二横梁的下端部设有一对第二底角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均与20英尺碑位的宽度适应,其中所述第一底角件的底孔中心距与该20英尺碑位上相邻的两个外侧锁座的锁座孔中心距适配,所述第二底角件的底孔中心距与该20英尺碑位上相邻的两个内侧锁座的锁座孔中心距适配;在所述纵梁之间并仅在靠近所述第一横梁侧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角件。上述结构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结构紧凑,不仅可以用于标箱的运输,还可适用于不同船厂生产的不同船型的集装箱船的20英尺碑位以实现多种标箱与非标箱之间的密排堆垛转化,在此目的下,其还简化了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的结构,减少了其自身重量。同时,摆脱了其在回收后的运输过程中的运输限制,可适用于20尺长和40尺长的货车,减少运输成本。其中,所述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包括一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跨设于所述纵梁之间,所述中间角件设于该连接部件上。该方案结构简洁紧凑,简化了制造工艺,减少生产时间。其中,所述连接部件与纵梁之间设有至少一加强板。从而确保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尤其是中间角件作为与被堆垛集装箱的直接连接部件,防止连接部件与纵梁之间发生断裂情况,延长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跨设在所述纵梁之间的辅助梁,该辅助梁具有沿着20英尺碑位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梁,所述中间角件设于所述安装梁上。将中间角件通过位于辅助梁和第一横梁之间的安装梁进行固定,便于后期对中间角件进行更换以及根据所要堆垛不同箱型的底角件位置进行调整,由于更换时只需要切断安装梁并在适合的位置重新焊接即可,保留的跨设在纵梁之间长度较长的辅助梁,从而增强了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可再利用性,节省了生产成本。此外,将两个承载集装箱的中间角件分别配置在两个安装梁上,能使传力路径上的材料刚度分配得到优化。安装梁的长度较短故刚度大,能避免和中间角件之间剧烈刚度差引起的接头区域应力集中,与纵梁连接的辅助梁和第一横梁负责弹性变形储能,这样整个传力路径加上刚柔匹配,实现应力分布的均匀化和疲劳寿命的改善。其中,所述中间角件为两个,所述中间角件分别与搭载于该集装箱运输架上的相邻的两个标准集装箱或相邻的两个非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适配。该方案中的中间角件可适用于多种标箱与53尺集装箱之间的密排堆垛转换,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和使用灵活性,降低了运输的成本。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上端部设有一对第一顶角件,和/或,所述第二横梁的上端部设有一对第二顶角件。当第一横梁设置了第一顶角件,同时第二横梁设置了第二顶角件时,四个顶角件不但在码头吊装的过程中起到了吊装作用,而且在实现了53英尺集装箱运输后,其可与标箱的顶部或底部直接配合,随箱运输至后一目的地,而非必须回收堆叠在一起,减少了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的运送成本。尤其当只有所述第一底角件和第二底角件时,所述第一底角件和第二底角件可替代对应的顶角件实现吊装功能,达到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运输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两个上述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所述两个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的第二横梁相对而设,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之间为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连接将两个集装箱运输单元架进行连接,便于其在回收陆运过程以及海运过程中状态的转化,节省了吊装和安装的时间,不但满足了多种标箱与53英尺集装箱之间的密排堆垛转化,也摆脱了回收陆运过程中的限制,降低了运输成本。其中,所述两个集装箱单元架通过铰链组件连接,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每根所述第二横梁上且向着所述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外侧延伸的铰接连接部,以及设于相对的两个铰接连接部上的合页部件,所述合页部件的转动轴与所述纵梁垂直;所述合页部件位于所述铰接连接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该方案中的铰链组件结构紧凑,操作便捷,且对相对的两个第二横梁起到了固定的目的,减少部分陆运过程中对集装箱运输架的捆绑固定步骤,节省了装运时间,同时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运输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两个所述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所述两个集装箱运输单元架的第二横梁相对而设,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为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两个集装箱单元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每根所述第二横梁上且向着所述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外侧延伸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板相互垂直,相对而设的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插销或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端为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通过可拆卸式的连接使得该集装箱运输架可灵活适用于20英尺碑位上20英尺集装箱、40英尺集装箱的常规运输以及这些标箱与53尺集装箱之间密排堆垛的有效转化,其适用情况更为广泛,变化更为灵活,且连接后的状态可减少其在相对的两个20英尺碑位上与锁座的连接工序,实现堆垛转化的同时也兼顾了吊运和安装的时间成本。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和集装箱运输架结构紧凑,可实现20英尺碑位上的多种标箱与非标集装箱密排堆垛的转换,且不受不同船厂所生产船舶的甲板上20英尺碑位之间间隙的限制,适用情况更广;同时,在陆路运输过程中,不受40英尺长度的限制,使得回收运输更安全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船舶甲板上20英尺碑位和40英尺碑位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在20英尺碑位处连接前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另一实施例的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所述纵梁的长度与20英尺碑位的长度适应;/n所述纵梁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下端部设有一对第一底角件,所述第二横梁的下端部设有一对第二底角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均与20英尺碑位的宽度适应,其中所述第一底角件的底孔中心距与该20英尺碑位上相邻的两个外侧锁座的锁座孔中心距适配,所述第二底角件的底孔中心距与该20英尺碑位上相邻的两个内侧锁座的锁座孔中心距适配;在所述纵梁之间并仅在靠近所述第一横梁侧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角件;/n所述中间角件为两个,所述中间角件分别与搭载于该集装箱运输架上的相邻的两个标准集装箱或相邻的两个非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所述纵梁的长度与20英尺碑位的长度适应;
所述纵梁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下端部设有一对第一底角件,所述第二横梁的下端部设有一对第二底角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均与20英尺碑位的宽度适应,其中所述第一底角件的底孔中心距与该20英尺碑位上相邻的两个外侧锁座的锁座孔中心距适配,所述第二底角件的底孔中心距与该20英尺碑位上相邻的两个内侧锁座的锁座孔中心距适配;在所述纵梁之间并仅在靠近所述第一横梁侧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角件;
所述中间角件为两个,所述中间角件分别与搭载于该集装箱运输架上的相邻的两个标准集装箱或相邻的两个非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包括一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跨设于所述纵梁之间,所述中间角件设于该连接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跨设在所述纵梁之间的辅助梁,所述辅助梁具有沿着20英尺碑位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梁,所述中间角件设于所述安装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与纵梁之间设有至少一加强板。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金祥李怀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