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36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包括角梁(1)、长梁(2)、宽梁(4)、折线型或波浪型的箱板(3),箱底板(10)与集装器底部的宽梁(4)和长梁(2)焊接,形成可容纳货物的货舱(49);货舱(49)内设有隔层架(6),将密封腔体分隔从新不同的货架区(50),环境调节系统,包括补光装置、加湿装置、湿度传感器(20)、温度传感器(21)及控制器;设备舱,该设备舱内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器,结构通用性强,满足干货、动物、植物、医疗药品等不同种类、形状、尺寸的运输对象的运输需求,设有环境调节系统,可实现集装器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调节。

An intelligent container for high-speed rail vehicle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
本技术属于高铁物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流质量及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规的公路物流、铁路物流已难以适应高品质、高效率的物流运输需求,航空物流可满足快速物流运输需求,但其成本过高,而且也难以适应不同品种,如植物需要特定的存储湿度,医疗用品需要特定的存储温度,动物需要饮水喂食等。高速铁路运输具有快捷高效、受天气影响较小、可当日达的优点,同时随着国内高铁里程的增加以及覆盖范围的扩大,高铁的物流用途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铁物流目前相对海运物流、汽运物流和航空物流来说体量较小,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配套基地及设备大多处于空缺状态,通过分析现有的物流方式,可知货物的集装对运输过程至关重要,因此研发针对高铁物流的集装器设备十分必要。然而如何实现不同种类货物的安全、便捷、标准化集装运输,是研发高铁智能集装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也就是涉及到集装器的通用性、标准化的问题。目前,高铁智能集装器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利CN103237732B公开了一种集装器,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基部,其内部包括一基本平滑且连续的表面,每个侧面包括顶部横栏部分和弯曲的壁部分,顶部横栏沿水平方向基本是直的,而弯曲的壁在水平方向基本是(以凹面形式)弯曲的,斜面在相对直的顶部横栏部分和内凹的弯曲壁部分之间提供平滑过渡,同时保持集装器内表面平滑且连续,侧面的弯曲的壁部分有助于增加集装器的强度和刚度。该专利虽然基部下表面设置有托槽和托角,可以使用铲车来提升集装器,但不便于高铁车厢内部的移动,并且该集装器没有封盖,容易造成运输途中货物的丢失,凹面设计会造成内容空间的利用率下降。此外,专利文献CN103459270B公开了一种集装器,包括用于支撑物体的斜槽,斜槽包括底部、壁结构和支撑框架,壁结构包括下倾斜壁区和上倾斜壁区,在斜槽的两侧均包括水平支承平面,由楔形支承构件的第一支承表面形成的上倾斜壁区设置在支承平面上,枢转机构将支承构件连接至支承框架,支承构件可通过枢转机构关于支承框架转动,两侧的支撑机构旋转后可以将倾斜槽填充为平面,从而实现圆柱货物及平面货物的存放。该专利所述的集装器虽然通过机构改变底面构型以适应不同形状货物的存储,但在运输规则形状货物时斜槽部分会造成了很大空间浪费,并且会额外增加重量,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另外该集装器不便于在车厢内移动,没有灵活的转运方式;另外集装器间没有相应的环境调节系统,难以满足植物、动物运输过程中的给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结构通用性强,可满足不同种类、形状、尺寸的运输对象,可分割集装器内部空间以满足某些货物的防挤压要求,同时也提高的集装器的空间利用率,设有环境调节系统,可实现集装器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调节,实现了对动物、植物运输的给养条件,满足与医疗药品等特定存储温度的需求,保证运输对象的健康、安全、活性,同时采用数字化健康及信息存储,便于实现高铁物流集装运输的信息化、标准化及通用化,解决了集装器在不同情况下的转运难题,利于高铁物流货物集装运输的顺利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角梁、长梁和宽梁,三者组合焊接而成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集装器还包括:折线型或波浪型的箱板,对该集装器的顶面及其中三个侧面进行封装,箱底板与集装器底部四周的宽梁和长梁焊接,箱门设于集装器的未封闭侧面上,形成可容纳货物的货舱;所述货舱内设有隔层架,将密封腔体分隔从新不同的货架区,用于存放不同种类、形状、尺寸的运输对象;环境调节系统,设于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的顶部或四周侧壁,包括补光装置、加湿装置、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以及,设备舱,该设备舱内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及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集装器内温度及湿度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和/或加湿装置和/或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工作,以控制集装器内的光照、温度及湿度条件。进一步地,所述隔层架包括隔层板和升降杆,其中所述隔层板为网状结构,每个角分别与一根升降杆连接,升降杆设有多级调节机构,以改变所述隔层板的高度;且,所述角梁包括滑动支架、卡扣和滑道梁,其中滑动支架宽头开有矩形槽,滑道梁滑动端侧面开有“山”型槽,该“山”型槽包括一道纵向槽和第一道横向槽、第二道横向槽及第三道横向槽,滑动支架宽头可以在滑道梁中滑动,卡扣通过串接矩形槽和“山”型槽可固定滑动支架在滑道梁中的位置,使集装器实现轮动模式、固定模式及支撑模式的自由切换。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滑进第三道横向槽,集装器可借助所述底轮移动,实现轮动模式;或者,所述卡扣滑进第二道横向槽,集装器堆叠通过滑动支架窄头插入滑道梁固定端的槽口中,实现上下集装器连接固定,实现固定模式;或者,所述卡扣滑进第一道横向槽,所述底轮悬空离开地面,集装器被四根滑动支架所支撑,实现支撑模式。进一步地,所述角梁为上下伸缩结构,包括上伸缩杆、下伸缩杆和制动螺栓;其中,所述下伸缩杆套叠于上伸缩杆内,通过制动螺栓锁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箱门包括门体、锁杆、环扣和手柄环;其中,所述门体包括框架和门板,框架与门板焊接在一起,门板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均超出框架的尺寸,所述锁杆上均分别设置把手,每根锁杆通过两个环扣安装在门板上并可以转动,所述手柄环分别焊接在门板的四个角落附近;所述长梁上设有多个门锁头,其与所述锁杆配合,将所述箱门锁紧在框架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环境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第三补光灯、第四补光灯、第一加湿器以及第二加湿器;其中,所述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第三补光灯、第四补光灯分别安装在集装器的四个侧面,为植物补充提供适当的光照;所述第一加湿器及第二加湿器分别安装在集装的两个对侧面,为植物,如花卉提供适当的水分。进一步地,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其中一侧面还设有视频监测装置,该视频监测装置中设有摄像头、存储器、锂电池、无线发射端、USB接口及电源接口;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该集装器框架结构的侧面,对集装器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所述视频监测装置;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该集装器框架结构的侧面,以实时将监测的湿度值传输给所述视频监测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外侧设有信息存储器,该信息存储器由外罩保护,采用数字化方式存储集装器的货物信息,锂电池供电;该信息存储器还设有屏幕以显示货物信息,设有可修改信息的通讯接口与充电接口,并能向其他设备传输信息以及从其他设备接受信息。进一步地,所述隔层架设有磁吸附固定座,该磁吸附固定座包括座底、夹杆、摩擦软块、座身、磁体、扭杆、从动锥齿轮及主动锥齿轮;其中,所述夹杆、摩擦软块、从动锥齿轮组成一组夹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角梁(1)、长梁(2)和宽梁(4),三者组合焊接而成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集装器还包括:/n折线型或波浪型的箱板(3),对该集装器的顶面及其中三个侧面进行封装,箱底板(10)与集装器底部四周的宽梁(4)和长梁(2)焊接,箱门(7)设于集装器的未封闭侧面上,形成可容纳货物的货舱(49);/n所述货舱(49)内设有隔层架(6),将密封腔体分隔从新不同的货架区(50),用于存放不同种类、形状、尺寸的运输对象;/n环境调节系统,设于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的顶部或四周侧壁,包括补光装置、加湿装置、湿度传感器(20)、温度传感器(21)及控制器;以及,/n设备舱,该设备舱内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及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20)和温度传感器(21)实时监测集装器内温度及湿度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和/或加湿装置和/或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工作,以控制集装器内的光照、温度及湿度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角梁(1)、长梁(2)和宽梁(4),三者组合焊接而成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集装器还包括:
折线型或波浪型的箱板(3),对该集装器的顶面及其中三个侧面进行封装,箱底板(10)与集装器底部四周的宽梁(4)和长梁(2)焊接,箱门(7)设于集装器的未封闭侧面上,形成可容纳货物的货舱(49);
所述货舱(49)内设有隔层架(6),将密封腔体分隔从新不同的货架区(50),用于存放不同种类、形状、尺寸的运输对象;
环境调节系统,设于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的顶部或四周侧壁,包括补光装置、加湿装置、湿度传感器(20)、温度传感器(21)及控制器;以及,
设备舱,该设备舱内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及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20)和温度传感器(21)实时监测集装器内温度及湿度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和/或加湿装置和/或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工作,以控制集装器内的光照、温度及湿度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架(6)包括隔层板(601)和升降杆(602),其中所述隔层板(601)为网状结构,每个角分别与一根升降杆(602)连接,升降杆(602)设有多级调节机构,以改变所述隔层板(601)的高度;且,
所述角梁(1)包括滑动支架(101)、卡扣(102)和滑道梁(103),其中滑动支架(101)宽头开有矩形槽,滑道梁(103)滑动端侧面开有“山”型槽,该“山”型槽包括一道纵向槽和第一道横向槽(1031)、第二道横向槽(1032)及第三道横向槽(1033),滑动支架(101)宽头可以在滑道梁(103)中滑动,卡扣(102)通过串接矩形槽和“山”型槽可固定滑动支架(101)在滑道梁(103)中的位置,使集装器实现轮动模式、固定模式及支撑模式的自由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02)滑进第三道横向槽(1033),集装器可借助底轮(11)移动,实现轮动模式;或者,
所述卡扣(102)滑进第二道横向槽(1032),集装器堆叠通过滑动支架(101)窄头插入滑道梁(103)固定端的槽口中,实现上下集装器连接固定,实现固定模式;或者,
所述卡扣(102)滑进第一道横向槽(1031),所述底轮(11)悬空离开地面,集装器被四根滑动支架(101)所支撑,实现支撑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梁(1)为上下伸缩结构,包括上伸缩杆(104)、下伸缩杆(106)和制动螺栓(105);其中,
所述下伸缩杆(106)套叠于上伸缩杆(104)内,通过制动螺栓(105)锁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7)包括门体(701)、锁杆(702)、环扣(703)和手柄环(704);其中,
所述门体(701)包括框架和门板,框架与门板焊接在一起,门板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均超出框架的尺寸,所述锁杆(702)上均分别设置把手,每根锁杆(702)通过两个环扣(703)安装在门板上并可以转动,所述手柄环(704)分别焊接在门板的四个角落附近;
所述长梁(2)上设有多个门锁头(5),其与所述锁杆(702)配合,将所述箱门(7)锁紧在框架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补光灯(15)、第二补光灯(17)、第三补光灯(22)、第四补光灯(24)、第一加湿器(16)以及第二加湿器(23);
其中,所述第一补光灯(15)、第二补光灯(17)、第三补光灯(22)、第四补光灯(24)分别安装在集装器的四个侧面,为植物补充提供适当的光照;
所述第一加湿器(16)及第二加湿器(23)分别安装在集装的两个对侧面,为植物,如花卉提供适当的水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其中一侧面还设有视频监测装置(14),该视频监测装置(14)中设有摄像头、存储器、锂电池、无线发射端、USB接口及电源接口;
所述温度传感器(21)设于该集装器框架结构的侧面,对集装器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所述视频监测装置(14);
所述湿度传感器(20)设于该集装器框架结构的侧面,以实时将监测的湿度值传输给所述视频监测装置(1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适用高铁车辆运输的智能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器的框架结构外侧设有信息存储器(12),该信息存储器(12)由外罩保护,采用数字化方式存储集装器的货物信息,锂电池供电;
该信息存储器(12)还设有屏幕以显示货物信息,设有可修改信息的通讯接口与充电接口,并能向其他设备传输信息以及从其他设备接受信息。


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鹏辉许克亮张浩刘辉张琨史明红周明翔张俊岭郭文浩张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