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靠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6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侧靠枕,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设有枕面相对的第一侧枕、第二侧枕;以及使所述汽车侧靠枕安装固定在汽车头枕两个插杆上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呈镜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与所述卡槽卡合或分离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对应于所述插杆的位置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侧靠枕使用方便,具有随拆随装,收纳方便的特点。

Car side bol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靠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靠枕。
技术介绍
相对与普通汽车头枕,汽车侧靠枕可以为行车,特别是长途行车休息是提供侧面头部支撑,为漫长的车旅提供短暂的休息,不仅能够缓解乘坐疲劳,还能够在交通事故中保护乘客头部和颈部,降低事故中的伤害。目前的汽车侧靠枕一般是安装杆上会设置后盖,调节安装杆上的插孔之间的间距,使得插孔对应放至对应汽车座椅的头枕插杆上后,用螺丝将后盖与安装杆锁紧,以使得汽车侧靠枕牢固地安装在汽车座椅上,这种需要配合螺丝使用的汽车侧靠枕结构复杂,而且安装起来麻烦,而且拆卸也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再者,为了保证行车过程中,汽车头枕在颠簸的状态下保持稳定,一般是安装杆和安装杆两端的侧枕一体式设计的,而汽车头枕一般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因此不需要使用时,收纳也是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侧靠枕安装、收纳不方便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借助外部工具调节插孔的间距,同时可以不借助外部工具实现轻松安装的汽车侧靠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侧靠枕,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靠枕,包括:连接杆(100),所述连接杆(100)两端设有枕面(402)相对的第一侧枕(310)、第二侧枕(320);以及使所述汽车侧靠枕安装固定在汽车头枕两个插杆(401)上的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呈镜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00)上;所述连接杆(100)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槽(101);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相适配的一第一卡合部(211),所述第一卡合部(211)与任一所述卡槽(101)卡合;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相适配的一第二卡合部(221),所述第二卡合部(221)与任一所述卡槽(101)卡合;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对应于所述插杆(401)的位置固定。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与所述连接杆(10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还包括第一活动部(212),所述第一活动部(212)上设有第一通孔(213);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还包括第二活动部(222),所述第二活动部(222)上设有第二通孔(223);所述第一活动部(212)、第二活动部(22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3)、第二通孔(223)套设于所述连接杆(100)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还包括:朝向所述卡槽(101)的一面设置的第一容置槽(214);所述第一卡合部(211)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4)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214)的侧壁铰接;第一卡合部(211)通过铰接旋转具有与所述卡槽(101)卡合或分离的状态;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还包括:朝向所述卡槽(101)的一面设置的第二容置槽(224);所述第二卡合部(221)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24)内并与所述第二容置槽(224)的侧壁铰接;第二卡合部(221)通过铰接旋转具有与所述卡槽(101)卡合或分离的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100)为伸缩结构;所述连接杆(100)包括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所述第一连接杆(110)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120)的端面(2341)延伸出卡块(111),所述第二连接杆(120)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110)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卡块(111)相适配的导槽(121);所述导槽(121)内设有弹簧(122),所述弹簧(122)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导槽(121)的侧壁以及所述卡块(111)的端面(2341);所述卡块(111)具有完全置于或伸出所述导槽(121)的状态以调节所述连接杆(100)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210)和/或第二安装部(220)为开口朝向所述插杆(401)的卡钩,且所述第一安装部(210)和第二安装部(220)置于两个所述插杆(401)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210)和/或第二安装部(220)包括:开口朝向所述插杆(401)的U型槽(231),以及与所述U型槽(231)槽口相适配的紧固件(232),所述U型槽(231)与所述紧固件(232)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210)和/或第二安装部(220)固定于所述插杆(401)上。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231)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滑槽,所述紧固件(232)对应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滑轨,所述滑槽与该滑轨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232)(232)上开设有通槽(2321),所述拨动臂(234)与所述通槽(2321)侧壁铰接,所述通槽(2321)内还设有抵接块(233),所述抵接块(233)位于靠近所述U型槽(231)的一面,所述抵接块(233)活动设置于所述通槽(2321)内;所述抵接块(233)与所述拨动臂(234)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拨动臂(234)靠近所述抵接块(233)的一端设有端块(2340),所述端块(2340)分别设有端面(2341)和与所述端面(2341)相邻的侧面(2342);所述端块(2340)容置于所述通槽(2321)内时,所述侧面(2342)与所述抵接块(233)抵接,所述抵接块(233)在所述侧面(2342)的挤压下露出所述通槽(2321);所述拨动臂(234)与所述通槽(2321)的槽口呈预设角度,所述端面(2341)与所述抵接块(233)对应,且所述抵接块(233)不受挤压,所述抵接块(233)完全容置于所述通槽(2321)内。进一步地,所述导槽(121)的槽口处设有限位块(123),以使得所述弹簧(122)限位于所述导槽(121)内。进一步地,所述卡块(111)的呈“H”字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枕(310)、所述第二侧枕(320)与所述安装杆铰接;所述第一侧枕(310)和/或第二侧枕(320)包括:枕部(311)以及连接部(330),所述连接部(330)设置于所述枕部(311)的一端;所述连接部(330)朝向所述连接杆(100)的一面设有环形槽(333),所述环形槽(333)的侧壁设有若干档位槽(3331);所述连接杆(100)一端端面(2341)凸设有与所述环形槽(333)相适配的凸部(332);所述环形槽(333)与所述凸部(332)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凸部(332)设置有镜像对称的弹片槽(3321);所述弹片槽(3321)内设有弹片(3322),所述弹片(3322)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合与所述弹片槽(3321)内,所述弹片(3322)中部弯折形成凸起(3323),所述凸起(3323)凸出于所述凸部(332)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档位槽(3331)抵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汽车侧靠枕使用方便,具有不使用工具或螺丝的情况下,随拆随装,收纳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侧靠枕,包括:/n连接杆(100),所述连接杆(100)两端设有枕面(402)相对的第一侧枕(310)、第二侧枕(320);以及/n使所述汽车侧靠枕安装固定在汽车头枕两个插杆(401)上的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呈镜面对称设置;/n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00)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杆(100)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101);/n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相适配的第一卡合部(211),所述第一卡合部(211)与所述卡槽(101)卡合;/n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相适配的第二卡合部(221),所述第二卡合部(221)与所述卡槽(101)卡合;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对应于所述插杆(401)的位置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侧靠枕,包括:
连接杆(100),所述连接杆(100)两端设有枕面(402)相对的第一侧枕(310)、第二侧枕(320);以及
使所述汽车侧靠枕安装固定在汽车头枕两个插杆(401)上的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呈镜面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0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100)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101);
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相适配的第一卡合部(211),所述第一卡合部(211)与所述卡槽(101)卡合;
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相适配的第二卡合部(221),所述第二卡合部(221)与所述卡槽(101)卡合;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对应于所述插杆(401)的位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靠枕,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20)与所述连接杆(100)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还包括第一活动部(212),所述第一活动部(212)上设有第一通孔(213);
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还包括第二活动部(222),所述第二活动部(222)上设有第二通孔(223);
所述第一活动部(212)、第二活动部(22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3)、第二通孔(223)套设于所述连接杆(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0)还包括:朝向所述卡槽(101)的一面设置的第一容置槽(214);所述第一卡合部(211)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4)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214)的侧壁铰接;第一卡合部(211)通过铰接旋转具有与所述卡槽(101)卡合或分离的状态;
所述第二安装部(220)还包括:朝向所述卡槽(101)的一面设置的第二容置槽(224);所述第二卡合部(221)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24)内并与所述第二容置槽(224)的侧壁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0)为伸缩结构;所述连接杆(100)包括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
所述第一连接杆(110)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120)的端面(2341)延伸出卡块(111),所述第二连接杆(120)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110)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卡块(111)相适配的导槽(121);
所述导槽(121)内设有弹簧(122),所述弹簧(122)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导槽(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智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伴我回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