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及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1518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及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中,无人机包括本体、电池模块及接收模块;电池模块及接收模块均设置于本体上,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电池模块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接收线圈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接收线圈与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模块连接,通过将接收模块设置于无人机上,只需将无人机控制在发射线圈附近,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接收线圈将磁能转换成电能,以供电池模块充电,即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无需插拔充电连接器,并且无需人值守充电,降低人工成本。

UAV and UAV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及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无人机及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将无人机应用到电力巡线方面,即电力巡线无人机,可大大提高电力维护和检修的速度和效率,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环境下迅速完成,确保了用电安全;采用无人机进行常规输电线路巡查,可降低劳动强度,与有人直升机巡线相比,可提高巡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了成本;且无人机巡线速度快、应急瞬速,能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提供信息,避免了线路事故停电,挽回了高额的停电费用损失。但传统的电力巡线无人机,和普通无人飞行器一样,通常都是采用可反复充电的锂电池作为驱动的能量来工作,虽然目前使用的可充电锂电池的续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电力巡线无人机在实际使用中仍需要频繁充电,用户需频繁的插拔充电连接器,容易造成连接器部位的端子磨损氧化从而导致充电不良,并且充电时需要有人值守充电,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人机充电时需频繁的插拔充电连接器,容易造成连接器部位的端子磨损氧化从而导致充电不良,并且充电时需要有人值守充电,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及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本体、电池模块及接收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及所述接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补偿电容C1,所述补偿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两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及第一控制芯片,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用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用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芯片供电稳压器;所述芯片供电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供电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为锂电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模块为桥式整流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模块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无人机;所述发射模块包括逆变升频子模块及发射线圈,所述逆变升频子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源,所述逆变升频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耦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升频子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6、第二控制芯片及第三控制芯片,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用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第三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用于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容,各所述感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各所述感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4、所述场效应管Q5及场效应管Q6均为MOS管。上述的无人机,通过设置接收线圈,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发射线圈产生的磁能,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将磁能转化成对应的电能,接收线圈产生的电能通过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后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从而为电池模块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实现无线充电的效果,如此,只需将无人机控制在发射线圈附近,接收线圈将磁能转换成电能,以供电池模块充电,即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无需插拔充电连接器,并且无需人值守充电,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无人机的结构框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无人机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一个实施中的发射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例如,一种无人机,包括本体、电池模块及接收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及所述接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上述的无人机,通过设置接收线圈,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发射线圈产生的磁能,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将磁能转化成对应的电能,接收线圈产生的电能通过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后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从而为电池模块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实现无线充电的效果,如此,只需将无人机控制在发射线圈附近,即将无人机停靠在所述发射线圈附近,接收线圈将磁能转换成电能,以供电池模块充电,即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无需插拔充电连接器,并且无需人值守充电,降低人工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无人机10,包括本体、电池模块200及接收模块100;所述电池模块200及所述接收模块100均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300,所述电池模块200与所述驱动电机300电连接,所述接收模块100包括接收线圈110、整流模块120及稳压模块130;所述接收线圈110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110与所述整流模块1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20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模块1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13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模块200连接。具体的,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所述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将电磁能转换成电能,即将电磁能转化成交流电,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无需物理连接,即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如此,用户需要对无人机充电时,只需控制无人机降落在发射线圈附近,就可以实现对无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电池模块及接收模块;/n所述电池模块及所述接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n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电池模块及接收模块;
所述电池模块及所述接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模块及稳压模块;所述接收线圈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补偿电容C1,所述补偿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及第一控制芯片,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用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用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芯片供电稳压器;
所述芯片供电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供电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为锂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烽瑞林杰陈丽霞潘艺文何泽斌陈加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