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凤占专利>正文

高效自循环暖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052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自循环暖气炉,由炉膛,余热吸收带、烟道组成,其特征是炉膛的下部安装有进水管,2/3处设有二次进风口,炉膛的外部设有水套,炉膛内设有活动炉条和固定炉条,炉膛上部设有燃烧室。余热吸收带位于烟道、炉膛之间与燃烧室平行连接,烟道的上方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效率高,可一炉两用,是理想的取暖,炊事设备。(*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自循环暖气炉,属于家用取暖炊事设备。目前,土暖气在北方小城镇和农村很普遍,一般土暖气的主要结构为烟道、炉膛,这种土暖气解决了没有集中供热的燃眉之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不足之处是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大,热水循环限于局部其热效率低,故此散热不充分,达不到理想的取暖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散热面积大、一炉两用的高效自循环暖气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炉体、炉盖、炉膛、烟道。炉膛的上部设有燃烧室,炉膛的2/3处设有二次进风口,炉膛的外部设有水套,炉膛的下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水套相连接,炉膛内设有活动炉条和固定炉条,炉条下部设有贮灰室,贮灰室内设有贮灰匣。余热吸收带由吸热片,吸收带水套组成,吸热片焊接在吸收带水套上,余热吸收带与燃烧室平行连接,位于烟道与炉膛之间,其上端设有保温层,其尾端的上部设有烟道,吸热管放置在余热吸收带的上面。本技术的烟道为一方形,烟道内设有吸热管道,烟道的外围设有烟道水套,烟道水套的外层设有保温棉,保温棉的外层是保温外壳,烟道的上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烟道水套相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为了方便、干净地漏灰,本技术的活动炉条安装在固定炉条上面。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二次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余热吸收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烟道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燃烧系数,本技术的炉膛(4)上方设置了一个宽大的燃烧室(5)、炉盖(6)盖在燃烧室(5)上。在炉膛(4)的2/3处,(从下往上)设置了一个二次进风口(17),用以补充氧气烧掉一氧化碳。炉膛(4)的下部安装了一个进水管(18),进水管(18)与炉膛水套(3)相连接,炉膛水套(3)放置在炉膛(4)的外围。炉膛(4)内的炉条为活动炉条(2)和固定炉条(19)两种,活动炉条(2)放在固定炉条(19)的上面,固定炉条(19)稀疏,其条数约为活动炉条(2)的1/2,活动炉条(2)放在固定炉条(19)的间隙间,按接1跳1的次序排列。为了漏灰碴方便,可随时抽出活动炉条(2)。本技术的炉条下部设置有一贮灰室,贮灰室内设有贮灰匣(1),贮灰匣(1)为一矩形,是一活动体,灰满后可随时抽出。本技术的余热吸收带(9)位于烟道(13)与炉膛(4)之间,由吸热片(8),吸收带水套(16)组成。吸热片(8)共设置有9片,吸热片(8)焊接在吸热带水套(16)上。余热吸收带(9)与燃烧室(5)平行放置并焊接在一起。余热吸收带(9)的上部有一保温层(20),保温层(20)为木板。吸热管(7)放置在余热吸收带(9)的上面。余热吸收带(9)尾端的上部设有烟道(13),烟道(13)垂直于余热吸收带(9),烟道(13)为一方形,余热吸收带由与烟道的长度比例为1.51,吸热管道(15)、烟道水套(12)、保温层组成。吸热管道(15)位于烟道(13)的内层,垂直焊接在余热吸收带(9)上,烟道(13)的外围设有烟道水套(12),烟道水套(12)的外层是保温棉(10),保温棉(10)用保温外壳(11)封固,保温外壳(11)为木板,保温棉(10)、保温外壳(11)构成了烟道(13)的保温层。为了使水自下而上自行循环,本技术的出水管(14)放置在烟道(13)的上方。本技术除保温层外,大部分构件均由铁板、铁管焊接而成。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燃烧充分,燃料在炉膛内可充分燃烧,提高燃烧系数。2、热效率高。本技术有一宽大的燃烧室,可使热能充分作功,充分利用热能,余热吸收带的换热面积为对照炉的3倍以上。3、改变了燃烧工况,降低了烟气流动速度,提高了热交换率。4、热水循环全面,自下而上形成一个网络。5、一炉两用,即可取暖,又可做饭。6、封火性好,可连续封火14小时。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自循环暖气炉,包括炉体、炉盖、炉膛、烟道、其特征是a、炉膛(4)的上部设有燃烧室(5),炉膛(4)的2/3处设有二次进风口(17),炉膛(4)的下部设有进水管(18),炉膛(4)的外部设有水套(3),进水管(18)与水套(3)相连接,炉膛(4)内设有活动炉条(2)和固定炉条(19),炉条下部设有贮灰室,贮灰室内设有贮灰匣(1);b、余热吸收带(19)由吸热片(8)、吸收带水套(16)组成,吸热片(8)焊接在吸收带水套(16)上,余热吸收带(9)与燃烧室(5)平行连接,位于烟道(13)与炉膛(4)之间,其上端设有保温层(20),其尾端的上部设有烟道(13),吸热管(7)放置在余热吸收带(9)的上面。c、烟道(13)内设有吸热管道(15),烟道(13)的外围设有烟道水套(12),烟道水套(12)的外层设有保温棉(10),保温棉(10)的外层设有保温外壳(11),烟道(13)的上端设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与烟道水套(1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循环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活动炉条(2)位于固定炉条(19)的上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自循环暖气炉,由炉膛,余热吸收带、烟道组成,其特征是炉膛的下部安装有进水管,2/3处设有二次进风口,炉膛的外部设有水套,炉膛内设有活动炉条和固定炉条,炉膛上部设有燃烧室。余热吸收带位于烟道、炉膛之间与燃烧室平行连接,烟道的上方设有出水管。本技术热效率高,可一炉两用,是理想的取暖,炊事设备。文档编号F24B9/00GK2117542SQ9220196公开日1992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胡凤占 申请人:胡凤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自循环暖气炉,包括炉体、炉盖、炉膛、烟道、其特征是:a、炉膛(4)的上部设有燃烧室(5),炉膛(4)的2/3处设有二次进风口(17),炉膛(4)的下部设有进水管(18),炉膛(4)的外部设有水套(3),进水管(18)与水套(3)相连接,炉膛(4)内设有活动炉条(2)和固定炉条(19),炉条下部设有贮灰室,贮灰室内设有贮灰匣(1);b、余热吸收带(19)由吸热片(8)、吸收带水套(16)组成,吸热片(8)焊接在吸收带水套(16)上,余热吸收带(9)与燃烧室(5)平行连接,位于烟道(13)与炉膛(4)之间,其上端设有保温层(20),其尾端的上部设有烟道(13),吸热管(7)放置在余热吸收带(9)的上面。c、烟道(13)内设有吸热管道(15),烟道(13)的外围设有烟道水套(12),烟道水套(12)的外层设有保温棉(10),保温棉(10)的外层设有保温外壳(11),烟道(13)的上端设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与烟道水套(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凤占
申请(专利权)人:胡凤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