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蜂窝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04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外壳、炉条、炉盘、炉底架组成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由两片截面为半圆形的瓦片对接成圆形炉胆且炉胆内壁带有来辐线,炉胆与外壳间保温层成胶固整体型,且内壁涂装保温反射涂料或反射铝膜。(*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用蜂窝煤炉。现有生活用蜂窝煤炉主要由炉胆、松散体保温层、炉条、外壳、炉盖、炉底等部分组成。炉胆为一体,保温层是炉胆外设吸水性较强的松散体珍珠岩材料,由外壳固定罩住而形成。上述蜂窝煤炉炉胆为一体,受热涨冷缩,易炸裂。保温层为散状结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大,保温效果不理想,且维修时易造成材料损失或整个炉具报废以及造成环境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蜂窝煤炉,以克服炉胆易破、拆卸维修不便、保温性能差的问题,实现减少材料损失,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热能量集中利用率,延长炉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维修费用等目标。本技术是在现有蜂窝煤炉结构基础上,经改进而成。具体讲炉胆是由两片截面为半园形的瓦片对接而成圆形炉胆,炉胆内壁带有来辐线,炉胆及外壳间保温层成胶固整体型,且在保温层内壁上涂装保温反射材料、炉外壳内壁贴反射铝膜。本技术炉胆不易破裂,提高炉具使用寿命8-12倍;维修方便,可直接取下炉盖,取出炉胆,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且保温层胶固成整体型,缩小保温材料针孔度,使其憎水性,防止湿热气流动,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一个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炉胆结构示意图。由图1知,新型蜂窝煤,主要由炉胆(1)、保温层(2)、外壳(3)、炉条(6)、炉底壳(4)、炉上盖(5)、进风门(取煤渣口)(7)组合而成。炉胆为内壁带有来辐线,有热流旋转向上,减少热能在炉体中的损耗,促使热量集中;再者炉胆的上口、下口外径相同,这样取下炉盖可直接拿出炉胆,便于更换。由图2所知,炉胆由两片截面为半圆形的瓦片对接而成圆形炉胆,该炉胆不易破裂,可提高炉具使用寿命8-12倍。保温材料层成固体型,缩小保温材料针孔度,使其憎水性,防止湿热气流动,减少热量损失,再者保温材料成整体型组装方便,减少材料损耗,亦便于更换炉胆。带16段弧形钢筋封闭式炉盖(5)。该炉盖可直接压在成型的保温材料和炉胆上与炉壳接触处用无机密封胶封严,有良好的保温作用,炉盖上方的弧形钢筋既有支承加热盛具的作用,又具有防止热量流失,提高热能利用率。利用本新型蜂窝煤炉,一家4-6口人,3天用6块煤球,缩短做饭时间55%,封火时间可延长60小时。通过广泛推广应用得出的共同结论,该技术蜂窝煤炉节能、耐用、使用方便。权利要求一种由外壳、炉条、炉盘、炉底架组成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由两片截面为半圆形的瓦片对接成圆形炉胆且炉胆内壁带有来辐线,炉胆与外壳间保温层成胶固整体型,且内壁涂装保温反射涂料或反射铝膜。专利摘要新型蜂窝煤炉,涉及一种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蜂窝煤炉具。主要解决现有蜂窝煤炉炉胆易炸裂,保温效果不理想,维修不便等问题。其技术特征是两片截面为半圆形的瓦片对接成圆形炉,且炉胆内壁带有来复线,炉胆与外壳间保温层成胶固整体型,且内壁涂装保温反射涂料和炉外壳内壁粘贴反射铝膜。文档编号F24B1/181GK2188705SQ9424038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建华, 杨德华, 王振京, 黄风山, 刘建祥 申请人:安丘市新技术开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杨德华王振京黄风山刘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丘市新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