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福安专利>正文

自动出灰节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91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出灰节煤炉,它包括外壳1与炉芯2、其间有保温层3,炉芯2上端有锅座8,炉芯2与灰膛9之间有炉箅4,与灰腔9相通的通风口5组成,其特征是:炉壳1的下底面6呈凹形,通风口5位于下底面6凹形的外表面上;灰膛9的底面与出灰口5的底面呈光滑球/斜面连接。从炉膛掉下的散煤灰进入灰膛9后顺着灰膛9的底面直接从通风口5流出,达到自动出灰的目的,广泛适用于家庭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节煤炉,尤其是一种包括外壳、炉芯、保温层、锅座、以及炉箅、灰膛、炉脚和通风口所组成的单芯节煤炉。目前,市面上流行较普遍的家用单芯节煤炉,其主要结构是在外壳内置有一个炉芯,在外壳与炉芯之间有保温层,炉芯上端有锅座,炉芯下端与灰膛之间有炉箅,以及有一个或多个与灰膛横向连通的通风口,使用时,置2-3节蜂窝煤于炉箅上,空气从通风口进入炉膛,使炉膛内的蜂窝煤燃烧,这种煤炉具有使用方便、节约然煤的优点,但是由于这种煤炉采用的是与灰膛横向连通的通风口结构,燃烧时或换煤时的散炉灰会掉在炉膛内,日积月累,就会逐渐堵塞通风口,减少通风口的空气流量,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堵塞通风口,引起蜂窝煤燃烧不完全或不能燃烧。这时,人们不得不用火剪或用其它东西掏出散炉灰,稍不小心,就会掏坏煤炉的灰膛,造成炉芯下坠,至使煤炉不能使用。中国专利zl97245317公开了一种排渣简洁蜂窝煤炉,它包括由炉壳、保温层、炉芯、排渣室组成的蜂窝煤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芯内面设置定位槽,炉芯内置1个以上带有与定位槽相配合定位脚的活动炉箅,炉体下端炉芯定位槽位置处设置托盘。该蜂窝煤炉,具有排渣操作方便、安全、热量损失少、卫生、无有害气体排出等优点。但是该煤炉同样是通风口横置结构,也存在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能自动出散煤灰的节煤炉。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所述节煤炉还有不熄炉、起火快、封火时间长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在外壳与炉芯之间有保温层,炉芯上端有锅座,炉芯下端与灰膛之间有炉箅,以及与灰膛相连通的通风口和在外壳下部带有炉脚的节煤炉,将其炉壳的下底面设计成凹形,所述通风口位于下底面凹形的外表面上;灰膛的底面与通风口的底面呈光滑面连接。上述光滑面是球面或斜面。上述的节煤炉炉壳的下部接近炉底面处还有通风口Ⅰ。上述的炉脚呈三角形,炉脚与外壳呈固定连接。上述下底面的凹形是撮箕形或球形或圆锥形。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炉壳的下底面呈凹形,并且通风口安在下底面凹形的外表面上,灰膛的底面与通风口的底面呈光滑球/斜面连接的结构,因此,从炉膛掉下的散煤灰进入灰膛之后会依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灰膛的底面直接从通风口流出,达到了自动出灰的目的;另外,本技术还采用了在炉壳的下部增加一个通风口Ⅰ的结构,即使通风口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通风口Ⅰ仍可进风,可有效地防止堵塞通风口造成熄炉的可能性产生;由于采用灰膛与两个通风口相通的结构,进风量加大可起到起火快的作用;此外,由于采用灰膛连有两个通风口的结构,使灰膛的空间加大,灰膛空间大其储氧量相对较多,所以其封火时间相对较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炉壳下底面呈撮箕形且只有一个通风口,其灰膛的底面与通风口的底面呈光滑球面连接的剖视图。图2本技术的炉壳下底面呈撮箕形有两个通风口,灰膛的底面与通风口的底面呈光滑球面连接的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炉壳下底面呈撮箕形且只有一个通风口的,其灰膛的底面与通风口的底面呈光滑斜面连接的剖视图。图4本技术的炉壳下底面呈圆锥形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请参见图1,本技术煤炉是用3-5mm铁皮做成的外壳1、用耐火泥做成的炉芯2、珍珠岩保温层3位于外壳1与炉芯2之间,炉芯2上端有用铸铁制成锅座8,炉芯2下端与用水泥制成的灰膛9之间有铸铁炉箅4,通风口5与灰膛9相连通,在外壳1下部铆接有用直径为6mm圆钢做成的呈三形结构的炉脚7,炉壳1的下底面6做成撮箕形,通风口5焊接于下底面6撮箕形短边的外表面上;灰膛9的底面与通风口5的底面是用水泥做成的呈光滑橄榄形球面相连接。当然,灰膛9的底面与通风口5的底面也可做成光滑斜面相连接的结构(参见图3)。使用时,从炉膛掉下的散煤灰进入灰膛9之后会依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灰膛9的底面直接从通风口5流出,从而达到自动出灰的目的。参见图2,为了防止本技术通风口5被堵塞而熄火和提高其起火速度,以及延长其封火时间,在炉壳1的下部接近炉底面6处还有通风口Ⅰ10。参见图4,本技术的底面6是圆锥形底,通风口5焊接在圆锥底的外表面上,其位置可在锥尖部,也在圆锥表面的任意位置。本技术的底面6除可做成撮箕形和圆锥形外,还可做成小半球形等形状。本技术的炉脚7是三角形支架,炉脚7铆接于外壳1上。权利要求1.一种在外壳(1)与炉芯(2)之间有保温层(3),炉芯(2)上端有锅座(8),炉芯(2)下端与灰膛(9)之间有炉箅(4),以及与灰膛(9)相连通的通风口(5)和在外壳(1)下部带有炉脚(7)的自动出灰节煤炉,其特征在于炉壳(1)的下底面(6)呈凹形,所述通风口(5)位于下底面(6)凹形的外表面上;灰膛(9)的底面与通风口(5)的底面呈光滑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面是球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面是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1)的下部接近炉底面(6)处还有通风口Ⅰ(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脚(7)呈三角形,炉脚(7)与外壳(1)呈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面(6)的凹形是撮箕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面(6)的凹形是球形。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面(6)的凹形是圆锥形。专利摘要自动出灰节煤炉,它包括外壳1与炉芯2、其间有保温层3,炉芯2上端有锅座8,炉芯2与灰膛9之间有炉箅4,与灰腔9相通的通风口5组成,其特征是:炉壳1的下底面6呈凹形,通风口5位于下底面6凹形的外表面上;灰膛9的底面与出灰口5的底面呈光滑球/斜面连接。从炉膛掉下的散煤灰进入灰膛9后顺着灰膛9的底面直接从通风口5流出,达到自动出灰的目的,广泛适用于家庭使用。文档编号F24B1/00GK2416389SQ0022966公开日2001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2日专利技术者熊福安 申请人:熊福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外壳(1)与炉芯(2)之间有保温层(3),炉芯(2)上端有锅座(8),炉芯(2)下端与灰膛(9)之间有炉箅(4),以及与灰膛(9)相连通的通风口(5)和在外壳(1)下部带有炉脚(7)的自动出灰节煤炉,其特征在于:炉壳(1)的下底面(6)呈凹形,所述通风口(5)位于下底面(6)凹形的外表面上;灰膛(9)的底面与通风口(5)的底面呈光滑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福安
申请(专利权)人:熊福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