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39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包括VR动感体验平台,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的下方设有通过缓冲机构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固定环,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套筒与VR动感体验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端与固定环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环与VR动感体验平台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可以对玩家进行弹性保护,当玩家在体验当中身体发生倾斜时,可以防止玩家摔倒,以及可以对不同身高的玩家使用,同时缓冲VR动感体验平台振动时所产生的力,进而保护底座。

VR dynamic experience platform protective she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
本技术涉及VR动感体验平台领域,特别涉及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
技术介绍
VR动感体验平台是一种面向VR应用的体验设备,配合动感平台可以让VR体验更加的逼真和身临其境,使用动感平台的姿态运动功能可以模拟VR场景中的飞行、骑乘、冲浪、滑雪等身体姿态变化,使用动感平台的振动功能,可以模拟战争、地震、格斗等震撼场景,平台支持主控控制如互动游戏虚拟仿真,同时亦支持被动控制如动感影片,VR视频播放,现有的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针对玩家设置保护措施,当动感平台振动时,可能会导致玩家失去平衡,进而使得玩家摔倒,同时动感平台长时间振动会导致底座挤压变形,进而使得平台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没有针对玩家设置保护措施,当动感平台振动时,可能会导致玩家失去平衡,进而使得玩家摔倒,同时动感平台长时间振动会导致底座挤压变形,进而使得平台倾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包括VR动感体验平台,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的下方设有通过缓冲机构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固定环,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套筒与VR动感体验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端与固定环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环与VR动感体验平台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的上方设有弹性绑带环,所述弹性绑带环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所述弹性绑带环与活动环通过若干弹性绳连接,且所述活动环的外壁与固定环的内壁通过若干弹簧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VR动感体验平台顶端一侧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VR动感体验平台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通过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固定环的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VR动感体验平台顶端一侧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固定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且所述第三套筒与其中一个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开设于VR动感体验平台底端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杆,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限位槽与底座之间的压缩弹簧。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设有限位滑块,且所述限位滑块与第二限位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防滑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固定环、第一套筒、第一限位杆、活动环、弹簧、弹性绑带环和弹性绳的配合作用,可以对玩家进行弹性保护,当玩家倾斜时,防止玩家摔倒,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作用,可以对固定环进行升降,进而调节弹性绑带环的高度,可以对不同身高的玩家使用,通过设置防滑层和缓冲机构的配合作用,缓冲VR动感体验平台振动时所产生的力,进而保护底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的正剖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VR动感体验平台;2、底座;3、固定环;4、第一套筒;5、第一限位杆;6、活动环;7、弹簧;8、弹性绑带环;9、弹性绳;10、第二套筒;11、轴承;12、螺纹杆;13、第三套筒;14、活动杆;15、螺纹孔;16、固定螺栓;17、限位槽;18、第二限位杆;19、压缩弹簧;20、限位滑槽;21、限位滑块;22、防滑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包括VR动感体验平台1,VR动感体验平台1的下方设有通过缓冲机构连接的底座2,底座2的上方设有固定环3,VR动感体验平台1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内设有第一限位杆5,第一套筒4与VR动感体验平台1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5的顶端与固定环3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固定环3与VR动感体验平台1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VR动感体验平台1的上方设有弹性绑带环8,弹性绑带环8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6,弹性绑带环8与活动环6通过若干弹性绳9连接,且活动环6的外壁与固定环3的内壁通过若干弹簧7连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VR动感体验平台1顶端一侧的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与VR动感体验平台1通过轴承11连接,第二套筒10内设有通过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顶端与固定环3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VR动感体验平台1顶端一侧的第三套筒13,第三套筒13内设有活动杆14,活动杆14的顶端与固定环3的底端固定连接,活动杆14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纹孔15,且第三套筒13与其中一个螺纹孔15通过固定螺栓16连接;缓冲机构包括若干开设于VR动感体验平台1底端的限位槽17,限位槽17内设有第二限位杆18,且第二限位杆18的底端与底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杆18的外部套设有位于限位槽17与底座2之间的压缩弹簧19;限位槽17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20,限位滑槽20内设有限位滑块21,且限位滑块21与第二限位杆18固定连接;底座2的底端设有防滑层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在使用时,固定螺栓16脱离第三套筒13和活动杆14,进而转动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驱动螺纹杆12上下移动,进而根据玩家的身高调节固定环3的高度,固定环3上下移动时,通过第一限位杆5有效的防止了固定环3晃动,当调节完毕后,固定螺栓16穿过第三套筒13和其中一个螺纹孔15,使得活动杆14与第三套筒13相对固定,进而对固定环3的位置进一步限定,同时把弹性绑带环8套设于玩家的腰部,当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VR动感体验平台(1),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1)的下方设有通过缓冲机构连接的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有固定环(3),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1)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内设有第一限位杆(5),所述第一套筒(4)与VR动感体验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顶端与固定环(3)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环(3)与VR动感体验平台(1)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1)的上方设有弹性绑带环(8),所述弹性绑带环(8)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6),所述弹性绑带环(8)与活动环(6)通过若干弹性绳(9)连接,且所述活动环(6)的外壁与固定环(3)的内壁通过若干弹簧(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VR动感体验平台(1),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1)的下方设有通过缓冲机构连接的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有固定环(3),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1)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内设有第一限位杆(5),所述第一套筒(4)与VR动感体验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顶端与固定环(3)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环(3)与VR动感体验平台(1)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VR动感体验平台(1)的上方设有弹性绑带环(8),所述弹性绑带环(8)的外部套设有活动环(6),所述弹性绑带环(8)与活动环(6)通过若干弹性绳(9)连接,且所述活动环(6)的外壁与固定环(3)的内壁通过若干弹簧(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动感体验平台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VR动感体验平台(1)顶端一侧的第二套筒(10),所述第二套筒(10)与VR动感体验平台(1)通过轴承(11)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0)内设有通过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2),且所述螺纹杆(12)的顶端与固定环(3)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仪百康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