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28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19
一种支架属于医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层、中层和上层,其结构要点底层和中层内侧为网状结构,外周为密封侧壁;上层为可拆卸封盖;底层和中层为一体结构;中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大于底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

A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
本技术属于医学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支架。
技术介绍
在生物医学实验方面,涉及到体内重建血管系统,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结构来辅助完成这个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层、中层和上层,其结构要点底层和中层内侧为网状结构,外周为密封侧壁;上层为可拆卸封盖;底层和中层为一体结构;中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大于底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底层的高度为0.7mm。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中层的高度为2mm。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底层和中层的直径为10mm。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底层为边长0.2mm的正方形孔网状结构。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中层为边长0.7mm的正方形孔网状结构。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可拆卸封盖包括上端横板,横板周边为向下延伸部;中层的上端面与横板的底面为对应接触面。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中层的上端面外周为由外下向中上倾斜的下斜面,该下斜面的外下端与中层的外壁的上端相接;横板的底面的周边相应于所述下斜面具有上斜面,该上斜面的外下端低于下斜面的外下端,该上斜面外下端与所述向下延伸部的内壁上端相接,该上斜面中上端与横板底面的周边相接。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横板的厚度为0.7mm,横板的直径为11mm。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底层外壁下端设置有把手。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把手为中部外凸的弧形。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把手为四个,沿周向均布。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底层、中层和上层采用PLA体。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网状结构由横板层和纵板层交叠形成,横板层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均布的横板,纵板层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均布的纵板;各层各自相邻横板的间距、相邻纵板的间距相同;横板和纵板的宽度和厚度相同。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各层各自横板层和纵板层的垂直投影重合。其次,本技术所述中层的相邻纵板之间的中心具有一个底层纵板。另外,本技术所述网状结构的上端与侧壁的上端平齐。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可拆卸封盖可用于在移植活体细胞前起保护内部环境污染,防止在移植前污染或堵塞内部移植环境,有助于细胞的存放及存活。本技术中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大于底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底层网状结构可用于血管再生以及向支架内爬,使其血运丰富。中层网状结构可用于容纳细胞以及将细胞分散,避免全部聚集在一起影响存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网状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网状结构立体图。图中,1为把手、2为密封侧壁、3为向下延伸部、4为上斜面、5为下斜面、6为横板、7为横板、8为纵板、9为正方形孔、10为底层、11为中层、12为底层的高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层、中层和上层,底层和中层内侧为网状结构,外周为密封侧壁;上层为可拆卸封盖;底层和中层为一体结构;中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大于底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所述底层的高度为0.7mm。所述中层的高度为2mm。所述底层和中层的直径为10mm。所述底层为边长0.2mm的正方形孔网状结构。所述中层为边长0.7mm的正方形孔网状结构。该底层和中层的孔大小利于再血管化的形成,细胞的存放及存活。所述可拆卸封盖包括上端横板,横板周边为向下延伸部;中层的上端面与横板的底面为对应接触面。设置向下延伸部,提高密封性。所述中层的上端面外周为由外下向中上倾斜的下斜面,该下斜面的外下端与中层的外壁的上端相接;横板的底面的周边相应于所述下斜面具有上斜面,该上斜面的外下端低于下斜面的外下端,该上斜面外下端与所述向下延伸部的内壁上端相接,该上斜面中上端与横板底面的周边相接。设置上下斜面,提高密封性。所述横板的厚度为0.7mm,横板的直径为11mm。所述底层外壁下端设置有把手。可通过把手固定底层。所述把手为中部外凸的弧形。可用医用缝合线穿过把手与底层外壁围成的孔将底层和中层固定在想要移植的部位,防止脱落或者移位的情况。所述把手为四个,沿周向均布。所述底层、中层和上层采用PLA体。PLA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更有利于体内细胞存活。可采用医用PLA材料—迪康PLDL7039。所述网状结构由横板层和纵板层交叠形成,横板层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均布的横板,纵板层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均布的纵板;各层各自相邻横板的间距、相邻纵板的间距相同;横板和纵板的宽度和厚度相同。所述各层各自横板层和纵板层的垂直投影重合。所述中层的相邻纵板之间的中心具有一个底层纵板。所述网状结构的上端与侧壁的上端平齐。该结构方便血管再生并进入中层。可采用3D打印本技术支架。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支架可先做再血管化处理,之后将支架利用4个把手固定在体内适宜部位,底层与体内组织相接触,边长0.2mm的正方形孔利于血管再生以及向支架内爬,使其血运丰富,同时也可以防止装在支架内的细胞过多丢失。中层的边长0.7mm的正方形孔,利于容纳细胞以及将细胞分散,避免全部聚集在一起影响存活。上层为密封盖子,待再血管化完全(一般周期为14天)后,打开盖子,将想移入体内的细胞注入进去。封闭的主要作用是在再血管化期间防止异物或者组织过多进入支架内,影响体内细胞存活以及给注入细胞留有空间,待其目标细胞注入后可弃用盖子。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包括底层、中层和上层,其特征在于底层和中层内侧为网状结构,外周为密封侧壁;上层为可拆卸封盖;底层和中层为一体结构;中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大于底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包括底层、中层和上层,其特征在于底层和中层内侧为网状结构,外周为密封侧壁;上层为可拆卸封盖;底层和中层为一体结构;中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大于底层网状结构的孔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为边长0.2mm的正方形孔网状结构;所述中层为边长0.7mm的正方形孔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封盖包括上端横板,横板周边为向下延伸部;中层的上端面与横板的底面为对应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的上端面外周为由外下向中上倾斜的下斜面,该下斜面的外下端与中层的外壁的上端相接;横板的底面的周边相应于所述下斜面具有上斜面,该上斜面的外下端低于下斜面的外下端,该上斜面外下端与所述向下延伸部的内壁上端相接,该上斜面中上端与横板底面的周边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支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颖王肖扬邵帅蔡雨航赵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