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检测装置及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925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的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部;以及设于压力检测部一侧,用于连通待检测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连接部;该装置结构简单,且造价成本低,为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狭窄程度提供了判断基础。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监测装置,即在上述压力检测装置的基础上结合控制器,其直观的得出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狭窄程度,该装置的使用便于在治疗完成后进行测量、评估,可及时发现内瘘并发症,及时处理,具有灵活简便、准确率高的优势。该装置能够简化监测流程,减少医疗费用,其能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狭窄部位与程度,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依据,缩短等待时间窗,延长内瘘血管使用寿命。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vascular function monitoring device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检测装置及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压力检测装置及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血液透析之前,需要先创造一个血管通路,一般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临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得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了保障。随着患者透析龄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越来越多,其中血管狭窄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血管狭窄的基础上还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在通路建立以后,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测,早期发现异常,预防性的处理血管狭窄将可能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目前对于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估和监测的金标准是多普勒超声检测,但是该方法费用较为昂贵,且需要提前进行预约,等待时间一般为1~2周,如果内瘘血管中有血栓形成,未能及时检查出来,极容易错过溶栓的最佳窗口期(24h以内),美国NKF-K/DOQI指南(2006版)指出,动静脉内瘘的静态静脉压检测可以为内瘘功能不良提供依据,2014年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也推荐了该检测方法,并翻译出中文版,内容详细,但操作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估和监测的方式要么费用昂贵且耗时,要么操作繁琐,专利技术人想到研发出一种更便捷的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监测装置,以达到快速、方便和准确判断出动静脉内瘘血管有无狭窄情况发生的目的。专利技术人为实现这一目的,想到将美国的NKF-K/DOQI指南(2006版)公开的动静脉内瘘的静态静脉压与血管狭窄情况的关系、以及目前的智能设备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方便快速监测血管情况的效果。专利技术人首先研制了一种可以直接测定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的检测装置,并在该装置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监测装置。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压力检测装置,该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其包括压力检测部;以及设于压力检测部一侧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用于连通待检测的动静脉内瘘血管。该检测装置通过连接部连通动静脉内瘘血管内部(一般连接部直接与动静脉内瘘血管上的内瘘穿刺针的尾部,即内瘘穿刺针的血路管接头相连接),使得压力检测部直接检测血管纵向压力,其反映的是血管内部的通畅程度与受阻情况,在检测得到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静态静脉压)后,再根据美国NKF-K/DOQI指南(2006版)公开的动静脉内瘘的静态静脉压与血管狭窄情况的关系进行人工计算,可以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狭窄程度,从而评估得到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具体地,上述根据美国NKF-K/DOQI指南(2006版)公开的动静脉内瘘的静态静脉压与血管狭窄情况的关系进行人工计算的方法为:通过上述装置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内静态压力,再使用常规的血压计检测获得患者血压,通过算式计算获得平均动脉压(MAP,MAP=(收缩压+2×舒张压)/3),然后计算血管内静态压力/MAP的比值,再与表1进行比对,并判断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狭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力检测装置装置检测的并不是血液对血管表面横向的压力,是检测血管纵向的压力,因此与现有技术常规的血压检测装置具有本质区别。由于动静脉内瘘是为血液透析做准备的,在血液透析前需要做穿刺,因此需要在动静脉内瘘的动脉端和静脉回流端分别进行穿刺,动静脉内瘘血管一般与内瘘穿刺针相连接,因此,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连接部的端部的形状也与内瘘穿刺针的尾部形状相适应,由此可以直接将连接部的端部与内瘘穿刺针的尾部相连,用于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这样操作简便,快速,并且不用额外增加病人痛苦,方便每位血液透析患者上机治疗前或结束治疗后(只要保持穿刺针通畅),可将内瘘穿刺针的尾部直接与连接部的端部相连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络内压力。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压力检测部为压力表,压力表能够直观的看出压力值,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使用压力表时,其与压力表相连接的连接部为连接胶管(压力表的接头与连接胶管直接相连),一般连接胶管的端部直接与血液透析时安装在动静脉内瘘的内瘘穿刺针的尾部相连接,同时连接胶管一般是一次性的无菌连接胶管,其成本低廉,方便制造和安装,且连接胶管的一次性、无菌性避免了在连接胶管连通动静脉内瘘血管时,患者血管被污染,具备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胶管与压力表为可拆卸式连接,如此,方便每次检测使用连接胶管后,再一次检测时更换新的连接胶管,保证动静脉内瘘不被感染。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胶管其中一个端部(称为连接头)直接与内瘘针的尾部相连接,此时连接头为带有内螺纹的硬质塑料管,其中连接头的内直径2mm,外直径4mm,管壁1mm,长度8mm。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胶管上设有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的打开或者闭合使得动静脉内瘘血管和压力检测部之间处于连通状态或者不连通状态,当连接胶管连上内瘘穿刺针时,打开开关装置,使得动静脉内瘘血管和压力表连通,从而直接可以读取静态压力读数,当测量完毕后,关闭开关装置,断开动静脉内瘘血管和压力表的连通,从而方便控制整个压力检测流程。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胶管内的截面上设有能够顺利通过气体的缓冲膜,由于缓冲膜能够顺利通过气体,使得缓冲膜两侧的气压相等,因此不会影响压力检测结果,缓冲膜本身的存在也能够缓冲作用,缓冲液体直接涌向压力表,从而防止内瘘穿刺针中预冲的生理盐水直接反流至压力表中。具体地,上述缓冲膜是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且能够通过气体的部件,本申请中缓冲膜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商品化的半透膜,其只要能够具备通过气体的性能,且符合医疗设备标准,均可应用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检测装置中。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半透膜为TPU薄膜、聚四氟乙烯材料等。为了增加缓冲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提高缓冲膜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胶管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缓冲膜的罩体。在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压力表、连接胶管和空气保护罩,该空气保护罩包括罩体、设于罩体内的缓冲膜和设于罩体两侧的连接件;其中,缓冲膜沿连接胶管的截面方向设置;空气保护罩通过罩体其中一侧的连接件与连接胶管相连。此时,空气保护罩和连接胶管为可拆卸式连接;如此可以在一次检测后更换空气保护罩,进一步增加使用安全性。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空气保护罩为一次性无菌装置,其一侧的连接件直接与连接胶管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其包括/n压力检测部;以及/n设于压力检测部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通待检测的动静脉内瘘血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内压力,其包括
压力检测部;以及
设于压力检测部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通待检测的动静脉内瘘血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部为压力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管与压力表为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管上设有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的打开或者闭合使得动静脉内瘘血管和压力检测部之间处于连通状态或者不连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胶管内的截面上设有能够通过气体的缓冲膜。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军军刘旭生邓丽丽林启展吴秀清林静霞刘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