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及多电源切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90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及多电源切换方法,包括至少两个供电单元、切换单元和负载;每个供电单元均与负载连接并用于给负载供电,每个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切换单元用于对至少两个供电单元的两两供电单元进行切换,切换单元的输入端与供电单元连接,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切换单元包括充电接触器、功率变换器、滤波器和开关元件。该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给负载供电的供电单元出现故障后,通过切换单元将负载与另一个供电单元连接,并启动另一个供电单元上的双向可控硅实现对负载供电,并在切换电源过程中,负载电压电流断电时间不超过3ms,保证了负载的连续供电。

Switching main topology circuit and switching method of multi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及多电源切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切换
,尤其涉及一种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及多电源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和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和质量要求逐渐提高。虽按照电力用户的重要程度及停、断电后所造成的损失轻重分成不同的供电级别,但就电力用户本身的需求而言,都不希望供电电源发生失电现象。对于高层建筑、小区、医院、机场、码头、消防、冶金、化工、纺织等用电场所,以保证其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一般都配置双电源,或者三回路电源,以保证其用电可靠性。多电源切换主要应用场景大部分指的是双电源切换和三电源切换,其中,双电源切换采用开关进行切换,电源切换即是因故障停电采用开关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电源。目前市面上的双电源启动自动切换装置需要经过较长的负载电压电流断电时间才能完成切换。而在实现阻性、感性和容性等不同性质的负载在切换电源过程中不能实现连续稳定供电,并且容易造成较大的冲击电流。因此,现有的电源切换方式的缺点在于过于被动,当不满足快速切换的条件时,只能等待电源的母线残压相位、幅值和频率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供电单元、切换单元和负载;/n每个所述供电单元均与所述负载连接并用于给所述负载供电,每个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n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对至少两个所述供电单元的两两供电单元进行切换,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充电接触器、功率变换器、滤波器和开关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供电单元、切换单元和负载;
每个所述供电单元均与所述负载连接并用于给所述负载供电,每个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断路器和双向可控硅;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对至少两个所述供电单元的两两供电单元进行切换,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充电接触器、功率变换器、滤波器和开关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断路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所述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其中,所述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触器包括接触器与所述接触器并联的电阻,所述开关元件为并网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断路器、所述双向可控硅、所述开关元件、所述充电接触器的开启或关闭。


5.一种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为双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所述双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包括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切换单元和负载,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和所述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第一充电接触器、第二充电接触器、功率变换器、滤波器和开关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电源的切换主拓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包括第一电源、第一断路器和第一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包括第二电源、第二断路器和第二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马明梅成林张毅超吴晓宇赵艳军唐景星王钤杨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