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永泉专利>正文

水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7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床,包括床体(1)、床头(2)、床尾(3),其特征在于:床体上表面为成柔性松弛折叠状的薄膜层(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所述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特别是一种水床。上述所述薄膜层位于床尾端的折叠幅度大于床头的折叠幅度。薄膜层完全展开时的形状可以为梯形、曲边梯形、曲顶梯形等多种相似形。由于人体各部分中下肢密度较大,该设计保证使用时身体下肢在水中处于较深的位置,使身体上下两部分均匀受力,并保证头部位于较高位置。上述的薄膜层为三层结构,所述的薄膜层接触水的一面(内层)为防水层,接触身体的一面(外层)为软性透气层,增加睡眠舒适度;防水层与软性透气层之间夹有强力纤维构成的夹层,保证薄膜可以承受足够拉力。如图4所示,薄膜层4为三层结构,其接触水的一面为防水层5,保证使用者接触不到水。接触身体的一面为软性透气层6,增加睡眠舒适度。薄膜上底部分(头部区域)柔软度较小,这样当口部朝下时不会阻碍呼吸;防水层与软性透气层之间夹有强力纤维构成的夹层7,保证薄膜可以承受足够拉力。夹层中埋置湿敏电阻8,与位于床体的自动报警电路相连。上述自动报警电路如图2所示,当薄膜漏水时,湿敏电阻阻8值变化,触发继电器9,开启常闭电磁阀10,将水排出。水床的床体1还可以做成恒温结构,采用保温材料、电加热等公知技术均可。制作该水床时,在薄膜的四周,根据床的长宽尺寸反复折叠,使薄膜形成比床的长宽各超出十厘米左右的长方形轮廓,并留出7至10厘米宽度,通过压制软性防水材料,形成相应宽度的矩形防水框。使用前,调整好水床的水温、水位,确保无漏水现象,并且薄膜处于松弛状态,从脚部一侧通过适当高度的台阶踏入床体1,缓缓躺下,调整姿势使面部朝上,此时身体便处于自然悬浮状态。由于薄膜有一定浮力,身体没入水面以下的深度较直接躺在水中要浅一些,头部的口鼻部分由于肺部和薄膜的浮力而处于水面之上,臀部稍低,而身体的腿部由于相对密度较大而处于较低位置,通过调节水位可以找到合适使用者的寝息位置。由于使用者除面部以外基本没于水面之下,并且被薄膜所包围,根据水的压力特性,使用者身体的各个部分处于均匀受力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水床,包括床体(1)、床头(2)、床尾(3),其特征在于床体上表面为成柔性松弛折叠状的薄膜层(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4)位于床尾(3)端的折叠幅度大于床头(2)的折叠幅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4)完全展开时成梯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外形尺寸为上底宽度≈床宽+∑2.14×头部直径;下底长度≈床宽+余量+∑睡眠时的人体最大下潜深度×4+∑3.14×小腿直径梯形高度≈床长+余量+2×睡眠时人体的最大下潜深度。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层为三层结构,内层为防水层(5),外层为软性透气层(6),内外层间夹有强力纤维构成的夹层(7)。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床,其特征在于内外层之间埋置有湿敏电阻(8),与位于床体的自动报警电路相连。专利摘要一种水床,包括床体、床框、床头、床尾,床体上表面为成柔性松弛折叠状的薄膜层。由于床体上表面为成柔性折叠状,身体陷入水床一定深度,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特性,使睡眠者的身体各点受到均匀力,提高睡眠质量。文档编号A47C27/00GK2590468SQ0225623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永泉 申请人:杨永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杨永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