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晓清专利>正文

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982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理产品领域,特别涉及电动床。其包括床体和床板;床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床腿、第二床腿、第一横梁连杆和第二横梁连杆及电动床内芯;第一横梁连杆和第二横梁连杆平行设置;第一床腿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一横梁连杆的首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二横梁连杆的首端;第二床腿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一横梁连杆的尾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二横梁连杆的尾端;电动床内芯一端与第一床腿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床腿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床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靠板、座板、折板和脚板;靠板放置在第一横梁连杆和第二横梁连杆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床内芯上。该电动床的座便器部分采用了千斤顶和连杆的设计原理,因此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支撑人体,而由电动机构带动连杆推动千斤顶,运行时可平缓地实现升起和降落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床
本技术涉及护理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动床。
技术介绍
对于行动不便的瘫痪病人或残疾人,其日常活动均位于护理床上。现有的护理床 为整体结构,即床体与床板焊接在一起,不可拆卸。运输该护理床时,只能整体搬运,搬运不 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床,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床体和床板;床体包括可拆卸 连接的第一床腿A1、第二床腿A2、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及电动床内芯XI ;第 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平行设置;第一床腿A1 -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一横梁 连杆B1的首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二横梁连杆B2的首端;第二床腿A2 -端的U 形槽固定连接第一横梁连杆B1的尾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二横梁连杆B2的尾端; 电动床内芯XI -端与第一床腿A1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床腿A2中间U形槽 固定相连; 床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靠板C1、座板C2、折板C3和脚板C4 ;靠板C1放置在第一 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床内芯XI上。 优选地,床体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D1和第二电动推杆D2 ; 第一电动推杆D1通过第一四杆机构控制折板C3绕座板C2旋转并使脚板C4下 降; 第二电动推杆D2用于推动电动床内芯XI转动,使电动床完成翻身动作。 优选地,靠板C1、座板C2、折板C3和脚板C4均包括外框、多个铝合金型材、固定套 管和蝶形树脂; 蝶形树脂和固定套管设置在每一根铝合金型材上; 多根铝合金型材均布在外框内。 优选地,蝶形树脂通过定位槽固定在铝合金型材上。 优选地,座板C2的中部设置有座位面板;座位面板内开设有开口。 优选地,电动床内芯XI包括第三电动推杆D3、第二连杆机构、座位、滑轨和滑板; 座位与座位面板的开口配合;第二连杆机构分别与座位及滑板连接;第三电动推杆D3通过 第二连杆机构带动座位下降且带动滑板沿滑轨滑动。 优选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E1、第二连杆E2、第三连杆E3、第四连杆E4、 第五连杆E5、第六连杆E6、第七连杆E7 ; 所述第一连杆E1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转轴F2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动推杆 D3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E2的一端焊接在第二转轴F2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 E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E4的一端及所述第五连杆E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座位铰接; 所述第六连杆E6的一端及所述第七连杆E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滑板铰接;所述第四连杆E4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连杆E7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连杆E3通过第三转轴F3相铰接;所述第 五连杆E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E6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该电动床内芯XI还包括翻盆、滑动杆和拉筋; 滑动杆与滑轨及拉筋配合;拉筋带动第五转轴F5旋转;第五转轴F5与第八连杆 E8连接;第八连杆E8带动翻盆向上翻转。 优选地,该电动床还包括第四电动推杆D4 ;所述第四电动推杆D4拉动第一转轴 F1,使靠板C1随座板C2转动,完成起背动作;所述第一转轴F1通过连杆E9拉动第四转轴 F4,使之转动完成可转动的座位面板305转动,从而将所述座位面板顶起。 优选地,第三连杆E3、第二连杆E2、第一连杆E1的长度比为1:1. 5?3. 0:0. 5? 2 ;第四连杆E4、第五连杆E5、第六连杆E6、第七连杆E7的长度比为1:1:1 :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动床包括床体和床板,其 中床板和床体各部分均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床板相互之间以轴连接,靠板C1平放在所述 第一横梁连杆B1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床内芯XI上。当搬 运该电动床时,可以将整床拆卸,分开搬运,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右视图; 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蝶形树脂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图5中A-A视图; 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铝合金型材及蝶形树脂与外框的结构图; 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蝶形树脂与铝合金型材的结构图; 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1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终至状态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1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终至状态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床的终至状态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床,包括床体和床板101 ;床体包 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床腿A1、第二床腿A2、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及电动床 内芯XI ;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平行设置;第一床腿A1-端的U形槽固定连 接第一横梁连杆B1的首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二横梁连杆B2的首端;第二床腿A2 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一横梁连杆B1的尾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第二横梁连杆B2 的尾端;电动床内芯XI -端与第一床腿A1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床腿A2中 间U形槽固定相连; 床板10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靠板C1、座板C2、折板C3和脚板C4 ;靠板C1放置在 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床内芯XI上。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动床包括床体和床板 101,其中床板101及床体各部分均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床板相互之间以轴连接,床板平 放在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床内芯XI 上。当搬运该电动床时,可以将床板及床体各部分拆卸,分开搬运,运输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床大部分功能简单,设计不完善,结构缺乏合理 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床体都是整体的,不可拆卸,面积 大且过于沉重,很不便于搬运;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床座位处中间便孔的机构在升起和降落 时存在过快的现象,人体有不舒服的感觉,且承载力不够,不足以承受人体足够的重量;目 前市场上的电动床面板一般都为铁皮或者铁丝结构,对不易动作的瘫痪病人和残疾人,躺 在上面极易生成褥疮;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床电动机构及其电线和机械结构都是裸露的,从 电力和机械角度而言不合理,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可翻身的电动床整体结 构像围栏,给人一种被约束的感觉,没有体现到人性化的设计;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床要完成 一个动作需长按控制手板上的按键才能实现,这对病人而言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一次性完成 一个动作是一种考验。 为了解决现有电动床的各种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床板; 所述床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床腿(A1)、第二床腿(A2)、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及电动床内芯(X1);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床腿(A1)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的首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首端;所述第二床腿(A2)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的尾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尾端;电动床内芯(X1)一端与第一床腿(A1)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床腿(A2)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 所述床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靠板(C1)、座板(C2)、折板(C3)和脚板(C4);所述靠板(C1)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动床内芯(X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床板; 所述床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床腿(A1)、第二床腿(A2)、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 横梁连杆(B2)及电动床内芯(XI);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和第二横梁连杆(B2)平行设 置;所述第一床腿(A1) -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的首端,另一端的U 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首端;所述第二床腿(A2) -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的尾端,另一端的U形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尾端; 电动床内芯(XI) -端与第一床腿(A1)中间U形槽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床腿(A2)中间 U形槽固定相连; 所述床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靠板(C1)、座板(C2)、折板(C3)和脚板(C4);所述靠板 (C1)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连杆(B1)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杆(B2)的上面,并用螺丝固定在电 动床内芯(XI)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D1)和 第二电动推杆(D2); 所述第一电动推杆(D1)通过第一四杆机构控制所述折板(C3)绕所述座板(C2)旋转 并使所述脚板(C4)下降; 所述第二电动推杆(D2)用于推动电动床内芯(XI)转动,使电动床完成翻身动作。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C1)、座板(C2)、折板(C3)和 脚板(C4)均包括外框、多个铝合金型材、固定套管和蝶形树脂; 所述蝶形树脂和所述固定套管设置在每一根所述铝合金型材上; 多根所述铝合金型材均布在所述外框内。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树脂通过定位槽固定在所述 铝合金型材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C2)的中部设置有座位面 板; 所述座位面板内开设有开口。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床内芯(XI)包括第三电动推 杆(D3)、第二连杆机构、座位、滑轨和滑板; 所述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清
申请(专利权)人:薛晓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