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道平专利>正文

一种环保节能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68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节能炉,包括炉体、烟道、加料筒、出烟孔、护圈、旋转圈、护圈和炉盖;炉体制成中空,炉体上设有烟道,炉体的内腔与烟道相通,加料筒与炉体连接,并延伸到炉体的内腔中,加料筒通过出烟孔与炉体的内腔相通,炉体的内腔中有护圈、旋转圈和护圈,旋转圈置于护圈内,炉体的上端有炉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环保节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炉,特别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炉。技术背景现有农村烧火用的燃烧炉大都采用燃烧煤和油,这样 成本大。而农村现有的大量桔梗、树枝、玉米芯和废竹杆等原料都为 好的燃烧料,现大都用于原始的灶台烧火,也就是燃料从灶台的下方 填料,这样从填料口会冒出浓烟,污染整个房间,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环 保节能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 环保节能炉,包括炉体(1)、烟道(2)、加料筒(3)、出烟孔(4)、 护圈(5)、旋转圈(6)、护圈(7)和炉盖(8);炉体(1)制成中空,炉体(1)上设有烟道(2),炉体(1)的内腔与烟道(2)相通,加 料筒(3)与炉体(1)连接,并延伸到炉体(1)的内腔中,加料筒 (3)通过出烟孔(4)与炉体(.1)的内腔相通,炉体(1)的内腔中 有护圈(5)、旋转圈(6)和护圈(7),旋转圈(6)置于护圈(7) 内,炉体(1)的上端有炉盖(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燃料可以选用废弃的桔 梗、树枝、玉米芯和废竹杆等,将它们粉碎,进行烧火,节约了煤和 油,降低了成本。燃料从加料筒的上端填入,然后盖上盖,燃料在加 料筒的下端燃烧,由于其上铺盖有没燃烧的燃料,这样浓烟不会从加 料筒上方冒出,而只能从出烟孔进入炉体的内腔,经烟道排出,这样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由于在炉体内设有护圈和旋转圈,通过空气的对 流,烟和火从出烟孔,经第一道护圈的外缘后进入第二道护圈和旋转 圈之间的空隙,这样出烟孔冒出的烟和火经护圈和旋转圈旋转后经烟 道排出,热量集中在炉盖下方,保证用火做饭或烧水的热量。本实用 新型体积小、散热能量高,可以烧炕、取暖、做饭等,其中烧水只需18分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 一种环保节能炉,包括炉体1、烟道2、加 料筒3、出烟孔4、护圈5、旋转圈6、护圈7和炉盖8;炉体1制成中空,炉体1上设有烟道2,炉体1的内腔与烟道2 相通,加料筒3与炉体1连接,并延伸到炉体l的内腔中,加料筒3 制成筒上有盖,加料筒3通过出烟孔4与炉体1的内腔相通,炉体l 的内腔中有护圈5、旋转圈6和护圈7,旋转圈6置于护圈7内,炉 体l的上端有炉盖8。使用时,将桔梗、树枝、玉米芯和废竹杆等燃料粉碎,从加料筒 3的上方投料,在加料筒的下端燃烧,其上再铺盖燃料,燃烧后的烟 和火经出烟孔4进入炉体1的内腔,经护圈5的外缘进入护圈7和旋 转圈6之间的空隙旋转后,经烟道2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环保节能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烟道(2)、加料筒(3)、出烟孔(4)、护圈(5)、旋转圈(6)、护圈(7)和炉盖(8);炉体(1)制成中空,炉体(1)上设有烟道(2),炉体(1)的内腔与烟道(2)相通,加料筒(3)与炉体(1)连接,并延伸到炉体(1)的内腔中,加料筒(3)通过出烟孔(4)与炉体(1)的内腔相通,炉体(1)的内腔中有护圈(5)、旋转圈(6)和护圈(7),旋转圈(6)置于护圈(7)内,炉体(1)的上端有炉盖(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节能炉,包括炉体、烟道、加料筒、出烟孔、护圈、旋转圈、护圈和炉盖;炉体制成中空,炉体上设有烟道,炉体的内腔与烟道相通,加料筒与炉体连接,并延伸到炉体的内腔中,加料筒通过出烟孔与炉体的内腔相通,炉体的内腔中有护圈、旋转圈和护圈,旋转圈置于护圈内,炉体的上端有炉盖。本技术成本低,环保节能。文档编号F24B1/02GK201137972SQ20072001693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道平 申请人:张道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保节能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烟道(2)、加料筒(3)、出烟孔(4)、护圈(5)、旋转圈(6)、护圈(7)和炉盖(8);炉体(1)制成中空,炉体(1)上设有烟道(2),炉体(1)的内腔与烟道(2)相通,加料筒(3)与炉体(1)连接,并延伸到炉体(1)的内腔中,加料筒(3)通过出烟孔(4)与炉体(1)的内腔相通,炉体(1)的内腔中有护圈(5)、旋转圈(6)和护圈(7),旋转圈(6)置于护圈(7)内,炉体(1)的上端有炉盖(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道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