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854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生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无线终端和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基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或手动操作,配合自动检测调控室内达到高精度“恒温恒湿”的效果;实现更加精准局部“恒温恒湿”效果,避免需通过用户被动自我调节现象;增加用户居住舒适度,实现智能生活体验,且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错落伸缩可营造整体一个艺术美感,不会因单调吊顶感到枯燥,还可提供照明和气氛灯效果。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 in living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生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也逐步追求高品质,特别是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逐步提高。然而现阶段学术界对舒适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议,最熟的定义是无刺激、不需要自主调节的“热中性”就等于“舒适”,随着热舒适理论的发展,另一种观点产生了,其舒适是一种短暂的愉快,是伴随着不舒适的消除而产生的,动态的环境才能带来舒适和健康。这两种对立的舒适观点也就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室内环境营造方式。前者是恒温恒湿,室内环境越接近中性,且波动幅度越小越好,然而无止境的追求室内环境的无偏差、无刺激与稳定导致建筑物越来越密闭,全部采用机械通风系统与严格的自控系统,建筑的能耗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这样的室内环境不仅是没有必要的,还会为居住者带来健康隐患。目前国内住宅项目大多都以“恒温恒湿”作为室内热环境的控制目标,这是非常不合理的。首先,适宜的环境参数都是对应于一定的人员代谢率和着装情况的,如果锁定了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那么用户就成了热环境完全被动接受者,需要通过调节自身的着装以及活动强度以达到热舒适,这样就会导致用户更容易不满意当前的热环境。因此,也需要用户在智能控制热环境的同时也能够主动的对热环境进行手动调节。综上,现有技术在实现“恒温恒湿”时,仍然是采用一个极为“泛”的数据去统一室内的温、湿度;那么被动的通过用户来自我调节达到“恒温恒湿”是不合理的,当某一居室内出现局部区域温、湿度异常变量时,现有技术实现“恒温恒湿”调控仍然保持室内一个均衡的数据,那么就会产生上述,需要通过用户被动自我调节的现象;并且当局部区域温、湿度异常变量保持一段时间时,就会导致对应居室内“恒温恒湿”产生异常变量,那么此时“恒温恒湿”是失效的;所以需要研发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实现“恒温恒湿”时,仍然是采用一个极为“泛”的数据去统一室内的温、湿度;那么被动的通过用户来自我调节达到“恒温恒湿”是不合理的,当某一居室内出现局部区域温、湿度异常变量时,现有技术实现“恒温恒湿”调控仍然保持室内一个均衡的数据,那么就会产生上述,需要通过用户被动自我调节的现象;并且当局部区域温、湿度异常变量保持一段时间时,就会导致对应居室内“恒温恒湿”产生异常变量,那么此时“恒温恒湿”是失效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用户,控制器,无线终端,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和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用户与控制器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用户与无线终端实现无线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无线终端与控制器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实现操控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与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与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实现操控与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进一步的,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包括扣板本体,第一集尘机构,第一集尘盒,第一吸尘口,第二集尘机构,第二集尘盒,第二吸尘口,装饰扣板和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扣板本体内左侧设置有第一集尘机构;扣板本体内底部左前侧设置有第一集尘盒,并且第一集尘盒顶部与第一集尘机构相连接;扣板本体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吸尘口,并且第一吸尘口顶部与第一集尘机构相连接;扣板本体内右侧设置有第二集尘机构;扣板本体内底部右前侧设置有第二集尘盒,并且第二集尘盒顶部与第二集尘机构相连接;扣板本体底端右侧设置有第二吸尘口,并且第二吸尘口顶部与第二集尘机构相连接;扣板本体底部前侧和底部后侧均设置有装饰扣板;扣板本体内中左前部设置有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进一步的,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包括外罩壳,电动推杆,第一冷暖风机构,第二冷暖风机构,照明灯板,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环列状气氛灯板;外罩壳内中上方设置有电动推杆;外罩壳内中左侧设置有第一冷暖风机构;外罩壳内中前侧设置有第二冷暖风机构;外罩壳内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板;照明灯板底端右前部设置有第一湿度传感器;照明灯板底端右后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照明灯板底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二湿度传感器;照明灯板底端左后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照明灯板底端中部设置有气体传感器;照明灯板顶端外圈设置有环列状气氛灯板,并且环列状气氛灯板内部与外罩壳相连接;外罩壳顶部与扣板本体相连接;电动推杆顶部与扣板本体相连接。进一步的,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相互水平贴合设置有多个,仰视呈矩形状设置在扣板本体内底部。进一步的,多个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组合设置在扣板本体内底部时,靠近扣板本体外边框的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侧端面均不安装第一冷暖风机构和第二冷暖风机构,其余各个端面均有设置第一冷暖风机构和第二冷暖风机构。进一步的,第一冷暖风机构和第二冷暖风机构可实现风向的调节,并且均可以调节风的干湿度和冷暖度。进一步的,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和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可基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的调控而配合自动检测调节,也可以独立于用户通过控制器或者无线终端直接手动调控。进一步的,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自动调控完室内温度后,基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的调控,在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和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中任一居室产生异常变量时,如:聚集的温度或者聚集的干湿度;此时对应的居室自动开启检测并且调控合适的温度和干湿度。进一步的,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之间在伸缩时均错落布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实现“恒温恒湿”时,仍然是采用一个极为“泛”的数据去统一室内的温、湿度;那么被动的通过用户来自我调节达到“恒温恒湿”是不合理的,当某一居室内出现局部区域温、湿度异常变量时,现有技术实现“恒温恒湿”调控仍然保持室内一个均衡的数据,那么就会产生上述,需要通过用户被动自我调节的现象;并且当局部区域温、湿度异常变量保持一段时间时,就会导致对应居室内“恒温恒湿”产生异常变量,那么此时“恒温恒湿”是失效的问题,设计了控制器,无线终端,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和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用户(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无线终端(3),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5),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和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7);用户(1)与控制器(2)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用户(1)与无线终端(3)实现无线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无线终端(3)与控制器(2)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实现操控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与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5)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5)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与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实现操控与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7)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7)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用户(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无线终端(3),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5),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和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7);用户(1)与控制器(2)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用户(1)与无线终端(3)实现无线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无线终端(3)与控制器(2)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实现操控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与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5)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一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5)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与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控制器(2)实现操控与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7)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第三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7)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4)实现操控和信息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居室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包括扣板本体(601),第一集尘机构(602),第一集尘盒(603),第一吸尘口(604),第二集尘机构(605),第二集尘盒(606),第二吸尘口(607),装饰扣板(608)和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09);扣板本体(601)内左侧设置有第一集尘机构(602);扣板本体(601)内底部左前侧设置有第一集尘盒(603),并且第一集尘盒(603)顶部与第一集尘机构(602)相连接;扣板本体(601)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吸尘口(604),并且第一吸尘口(604)顶部与第一集尘机构(602)相连接;扣板本体(601)内右侧设置有第二集尘机构(605);扣板本体(601)内底部右前侧设置有第二集尘盒(606),并且第二集尘盒(606)顶部与第二集尘机构(605)相连接;扣板本体(601)底端右侧设置有第二吸尘口(607),并且第二吸尘口(607)顶部与第二集尘机构(605)相连接;扣板本体(601)底部前侧和底部后侧均设置有装饰扣板(608);扣板本体(601)内中左前部设置有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活室内房间跟随式湿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跟随式自动检测调控机构(609)包括外罩壳(60901),电动推杆(60902),第一冷暖风机构(60903),第二冷暖风机构(60904),照明灯板(60905),第一湿度传感器(60906),第一温度传感器(60907),第二湿度传感器(60908),第二温度传感器(60909),气体传感器(609010)和环列状气氛灯板(609011);外罩壳(60901)内中上方设置有电动推杆(60902);外罩壳(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达华刘景滔杨昊天许志慧肖阳许家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