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循环冷却液的分配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循环控制的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循环冷却液的分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餐厨废弃物越来越多,能否将其妥善处置,将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加。因此现有技术中已经逐步出现针对餐厨废弃物和污水厂污泥的协同解决方法。例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餐厨废弃及污水厂污泥协同处理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6964633A,公布日2017.07.21)公开了一种餐厨废弃物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协同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但可以稳定处理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使其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利用的沼气及园林生物碳土,变废为宝。在该工艺过程中,需要向系统先提供高温的蒸汽环境进行热水解、沼气提纯、提油等工艺步骤,再将热水进行回收以实现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不足的回流液经补水液补足,而在补水的过程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回流液及补水液的温度均衡及稳定是目前 ...
【技术保护点】
1.余热循环冷却液的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存罐(3),所述缓存罐(3)的一侧与回流管道(1)连接并与其内部连通,所述缓存罐(3)的相反一侧与补水管道(2)连接并与其内部连通,位于所述回流管道(1)与所述补水管道(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缓存罐(3)内部连通的驱动装置(4),与所述驱动装置(4)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缓存罐(3)内部连通的出液管(5);/n所述缓存罐(3)内部设置有混合腔(3-0),在所述混合腔(3-0)的内部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3-a);/n所述缓存罐(3)内部靠近所述回流管道(1)的一侧设置有回流内腔(3-11)和回流环腔(3-12),所述回流环腔(3- ...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循环冷却液的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存罐(3),所述缓存罐(3)的一侧与回流管道(1)连接并与其内部连通,所述缓存罐(3)的相反一侧与补水管道(2)连接并与其内部连通,位于所述回流管道(1)与所述补水管道(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缓存罐(3)内部连通的驱动装置(4),与所述驱动装置(4)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缓存罐(3)内部连通的出液管(5);
所述缓存罐(3)内部设置有混合腔(3-0),在所述混合腔(3-0)的内部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3-a);
所述缓存罐(3)内部靠近所述回流管道(1)的一侧设置有回流内腔(3-11)和回流环腔(3-12),所述回流环腔(3-12)围绕设置于所述回流内腔(3-11)的外周且与所述回流内腔(3-11)内部连通,所述回流内腔(3-11)与所述混合腔(3-0)之间设置有回流内腔单向阀(3-1a);
所述缓存罐(3)内部靠近所述补水管道(1)的一侧设置有补水内腔(3-21)和补水环腔(3-22),所述补水环腔(3-32)围绕设置于所述补水内腔(3-21)的外周且与所述补水内腔(3-21)内部连通,所述补水内腔(3-21)与所述混合腔(3-0)之间设置有补水内腔单向阀(3-2a);
所述缓存罐(3)内部靠近所述驱动装置(4)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通道(3-3),所述驱动装置(4)通过所述驱动通道(3-3)向所述混合腔(3-0)内混合液的流动提供驱动力;
所述缓存罐(3)内部靠近所述出液管(5)的一侧设置有出液通道(3-4),所述出液通道(3-4)与所述混合腔(3-0)内部连通且在其连通位置设置有出液单向阀(3-0a);所述出液通道(3-4)与所述回流环腔(3-12)内部连通且在其连通位置设置有回流环腔单向阀(3-1b),所述出液通道(3-4)与所述补水环腔(3-22)内部连通且在其连通位置设置有补水环腔单向阀(3-2b);
在所述回流管道(1)与所述缓存罐(3)的连接位置内部设置有回流温度检测装置(1-1),在所述补水管道(2)与所述缓存罐(3)的连接位置内部设置有补水温度检测装置(2-1),在所述出液管(5)与所述缓存罐(3)的连接位置内部设置有出液温度检测装置(5-1);
所述出液管(5)的开口角度能够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循环冷却液的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流内腔(3-11)的腔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回流通孔,所述回流内腔(3-11)通过回流通孔与所述回流环腔(3-12)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循环冷却液的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从回流管道(1)进入缓存罐(3)内部的回流液经所述回流通孔后先填满回流环腔(3-12)后再填满回流内腔(3-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循环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宇,曹波,刘东,杨晶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