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8478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一侧设有多个钻头机构,另一侧与盾体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钻头机构包括固定设于安装盘内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设有可前后移动和自转的钻头;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与装置相应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破岩技术安全性不足、环境污染和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实现冲击破岩及旋转钻孔功能。

An electromagnetic impact drill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破岩
,具体地指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大量工程都需要对岩体进行开挖破碎工作,同时对岩体破碎的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爆破振动,减小噪声及环境污染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采用破岩的方式主要有炸药破碎、静力破碎和盾构技术。炸药爆破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安全性差,采用爆破破岩,在爆炸过程中产生振动、噪声、环境污染、以及对整个岩体结构造成影响使得其稳定性降低易于发生地质问题。静力破碎具有环境污染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是破岩时间长效率低,受环境影响较大,且静力破碎剂具有腐蚀性。现有盾构技术应用很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比如:现有的广泛使用的破岩机器刀盘,部分维修和更换繁杂困难,既影响工程进度又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对设备整体要求很高。总体来看,现有的破岩技术主要存在安全性不足、环境污染、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破岩技术安全性不足、环境污染和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实现冲击破岩及旋转钻孔功能。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一侧设有多个钻头机构,另一侧与盾体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钻头机构包括固定设于安装盘内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设有可前后移动和自转的钻头。优选地,所述安装盘表面还设有喷水孔,喷水孔与盾体内设置的喷水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安装盘的圆周面还通过第一轴承与环形齿刀连接,所述环形齿刀端部通过旋转杆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与盾体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优选地,所述钻头头部中心位置与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均架设于移动碗体内的第二轴承上,所述移动碗体背部与可移动的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一电磁铁通过缓冲弹簧与第二电磁铁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固定于安装筒内端部,所述转轴上套装固定有转轮,所述转轮两侧均设有喷气管。更为优选地,所述移动碗体为闭合的空心半球体结构,其侧面开设有透气孔。更为优选地,两个喷气管均与主管一端连接,主管另一端与气泵连接,每个喷气管端部均设有可移动挡片。更为优选地,可移动挡片与L型杆一端连接,L型杆另一端与压片连接,所述压片上设有铁片,与铁片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第三电磁铁,所述铁片与第三电磁铁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更为优选地,所述压片上还设有限位杆,与限位杆相对的位置上设有限位筒体。优选地,所述安装筒还与气管连接,所述气管与气泵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上述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的使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将钻头机构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接通电源,并交替变换第二电磁铁的磁极,使得第二电磁铁交替吸引和排斥第一电磁铁;S2:第一电磁铁产生往复运动并带动移动碗体往复移动,从而使得钻头不断前后移动并冲击岩石层,实现冲击破岩功能;S3:开启钻头机构的气泵,喷气管喷出气体并射向转轮;S4:转轮旋转并带动转轴旋转,从而使得钻头自转,实现旋转钻孔功能;S5:在破岩和钻孔过程中,与喷水管连接的水泵工作,使得水从喷水孔喷出,对破岩钻孔位置进行冷却和降尘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冲击破岩功能以及旋转钻孔功能,通过控制电磁铁实现冲击破岩功能,方便快捷,降低了这项工作带来的风险,同时也没有气缸工作的噪声。2、另外气泵系统在密闭空间产生的气体压强加上磁力,更能保证冲击的效果。3.在进行旋转钻孔功能时,多个钻头是进行“自转”,这区别于现有的围绕轴心进行“公转”的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钻头自转阻力更小,不易出现钻头卡死的现象,而且是多个钻头各自进行自转过程,更易于破岩推进。3、通过喷射的气体来驱动转轮旋转,最终实现钻头的正转及反转功能,此机构区别于噪声较大的气缸机构,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运行的噪音低,污染少,安全性高,控制简单而方便。4.从喷水孔喷出的水可以进行冷却,也起到保护钻头的作用,另外高压水流也可以起到软化岩层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破岩速度与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钻头的磨蚀作用。5、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破岩技术安全性不足、环境污染和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实现冲击破岩及旋转钻孔功能。附图说明图1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环形齿刀及其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钻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移动碗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转轮与喷气管的位置示意图;图8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安装盘1、钻头机构2、安装筒2.1、钻头2.2、第二轴承2.3、转轴2.4、移动碗体2.5、第一电磁铁2.6、第二电磁铁2.7、转轮2.8、喷气管2.9、透气孔2.10、主管2.11、可移动挡片2.12、L型杆2.13、压片2.14、铁片2.15、第三电磁铁2.16、压缩弹簧2.17、限位杆2.18、限位筒体2.19、气管2.20、缓冲弹簧2.21、盾体3、喷水孔4、第一轴承5、环形齿刀6、旋转杆7、旋转轴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8所示,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包括安装盘1,所述安装盘1一侧设有多个钻头机构2,另一侧与盾体3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钻头机构2包括固定设于安装盘1内的安装筒2.1,所述安装筒2.1内设有可前后移动和自转的钻头2.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钻头2.2为锥形结构,其表面分布有多个凸起,可以增大钻头2.2对岩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破岩效率;另外盾体3为圆筒形结构,起到保护内部管路的作用。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盘1表面还设有喷水孔4,喷水孔4与盾体3内设置的喷水管连通。由于钻头2.2在破岩和钻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时从喷水孔4喷出的水可以进行冷却,也起到保护钻头的作用,另外高压水流也可以起到软化岩层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破岩速度与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钻头2.2的磨蚀作用。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盘1的圆周面还通过第一轴承5与环形齿刀6连接,所述环形齿刀6端部通过旋转杆7与旋转轴8连接,所述旋转轴8与盾体3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当电机工作时,其带动旋转轴8旋转,进而使得旋转杆7带动环形齿刀6旋转,从而可以快速将破碎的岩石拨开到孔外,避免对破岩和钻孔过程产生影响。优选地,如图5至7所示,所述钻头2.2头部中心位置与转轴2.4一端连接,所述转轴2.4两端均架设于移动碗体2.5内的第二轴承2.3上,所述移动碗体2.5背部与可移动的第一电磁铁2.6连接,第一电磁铁2.6通过缓冲弹簧2.21与第二电磁铁2.7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2.7固定于安装筒2.1内端部,所述转轴2.4上套装固定有转轮2.8,所述转轮2.8两侧均设有喷气管2.9。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包括安装盘(1),所述安装盘(1)一侧设有多个钻头机构(2),另一侧与盾体(3)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机构(2)包括固定设于安装盘(1)内的安装筒(2.1),所述安装筒(2.1)内设有可前后移动和自转的钻头(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包括安装盘(1),所述安装盘(1)一侧设有多个钻头机构(2),另一侧与盾体(3)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机构(2)包括固定设于安装盘(1)内的安装筒(2.1),所述安装筒(2.1)内设有可前后移动和自转的钻头(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表面还设有喷水孔(4),喷水孔(4)与盾体(3)内设置的喷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的圆周面还通过第一轴承(5)与环形齿刀(6)连接,所述环形齿刀(6)端部通过旋转杆(7)与旋转轴(8)连接,所述旋转轴(8)与盾体(3)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2.2)头部中心位置与转轴(2.4)一端连接,所述转轴(2.4)两端均架设于移动碗体(2.5)内的第二轴承(2.3)上,所述移动碗体(2.5)背部与可移动的第一电磁铁(2.6)连接,第一电磁铁(2.6)通过缓冲弹簧(2.21)与第二电磁铁(2.7)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2.7)固定于安装筒(2.1)内端部,所述转轴(2.4)上套装固定有转轮(2.8),所述转轮(2.8)两侧均设有喷气管(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碗体(2.5)为闭合的空心半球体结构,其侧面开设有透气孔(2.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冲击破岩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喷气管(2.9)均与主管(2.11)一端连接,主管(2.11)另一端与气泵连接,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张瀚何卓文段姚岑王芳陶鑫波骆浩包顺高素芳谢晓康唐洪宇李洪亚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