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及浆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432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及浆纱工艺,其中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0‑30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30‑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1.5‑2.0份的磷酸二氢铵、3‑5份的蜡、0.2‑0.4份的抗静电剂BP;浆纱工艺是利用双浆槽浆纱机对经纱进行双浸双轧,各浆槽内注有经调浆工序完成后的浆料,浆液粘度6.5Pa•s~7.5Pa•s,浆槽温度90℃~95℃,车速40m/min~50m/min,压浆压力15KN~25KN,回潮率7.5%~8.0%。本发明专利技术上浆效果佳且效力持久,可大大提高浆纱的抱合力、耐磨性及强力,明显减少经停、纬停次数,更利于织造。

Sizing agent and sizing technology for polyester cotton blended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及浆纱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纱线上浆
,具体涉及一种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及浆纱工艺。
技术介绍
纱线上浆是纺织工程的关键环节,浆纱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减少毛羽,适当增加纱线的强力,减少伸度,以承受纱线在纺织过程中受到的机械作用力,提高纱线的可织性。经纱浆纱时用的材料称为浆料,浆料分为粘合剂和助剂,粘合剂在浆纱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担负着粘合经纱中纤维和在经纱表面形成浆膜的任务,以抵御织造过程中经纱所经受的耐磨和拉伸作用,粘合剂又叫主浆料。目前,纱线浆料品种繁杂,浆液配方及调浆工艺比较陈旧,组分多元化,缺乏规范性及科学性。现有技术中纱线浆料主要以淀粉、聚乙烯醇(PVA)和聚丙烯酸类为主。PVA类、淀粉类及大部分固体聚丙烯酸类浆料都需要在高温(95℃以上)下才能溶解形成浆液,这就是传统的高温调浆,所形成的浆液温度很高。淀粉是天然多糖类高聚物,天然环保,易于退浆,但是淀粉浆料浆纱强力不够,不耐磨;PVA浆料浆膜强力大,柔韧性及流动性好,但其难以退浆,且对环境污染大;聚丙烯酸浆料是丙烯酸类单体的均聚物、共聚物和共混物的总称,其粘度较低、流动性及粘附性好,但是价格高,提高了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及浆纱工艺,更利于织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0-30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30-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1.5-2.0份的磷酸二氢铵、3-5份的蜡、0.2-0.4份的抗静电剂BP。优选地,该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5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2份的磷酸二氢铵、3份的蜡、0.3份的抗静电剂BP。进一步地,该浆料还添加有适量的防腐剂、渗透剂或吸湿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纱浆纱工艺,包括调浆工序及浆纱工序,所述浆纱工序具体是利用双浆槽浆纱机对经纱进行双浸双轧,各浆槽内注有经调浆工序完成后的浆料,浆液粘度6.5Pa·s~7.5Pa·s,浆槽温度90℃~95℃,车速40m/min~50m/min,压浆压力15KN~25KN,回潮率7.5%~8.0%。所述调浆工序具体为:取所述重量份数的马铃薯醚化淀粉和磷酸二氢铵,加入调浆桶内并往调浆桶中加水,加热并在100℃恒温条件下搅拌,搅拌速度200r/min~400r/min,搅拌20min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蜡、抗静电剂BP、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继续搅拌,当完全糊化之后,停止搅拌;调节pH值至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然后在120℃~150℃下保温20min~25min,即得浆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浆料配方中加入的磷酸二氢铵水解时,H2PO4—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使得溶液呈弱酸性,且NH4+水解也呈酸性,在酸性环境下,淀粉大分子甙键活化能降低,电离产生的H+在反应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得淀粉大分子链容易发生断裂,这样形成的浆液的粘度会降低,有利于提高浆液的渗透性。本专利技术浆料配方中加入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一方面利用本身具备有与涤纤维相同的基团酯基,从而提高相容性的同时加强与涤棉混纺纱的粘着性,另一方面由于多巴胺包含有邻苯二酚基团和氨基,在调浆搅拌过程中容易发生自聚反应而在变形淀粉表面形成具有很强附着力的多巴胺粘附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更好的包裹在纱线的表面及进入涤棉混纺纱内部,从而提高纱线的被覆率和浸透率,在纱线相互摩擦过程中能更好的保护纱线的表面毛羽,上浆效果佳且效力持久,可大大提高浆纱的抱合力、耐磨性及强力,明显减少经停、纬停次数,更利于织造。另外,本专利技术浆料不含PVA,各组分相容性佳,工艺简单,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5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2份的磷酸二氢铵、3份的蜡、0.3份的抗静电剂BP。采用本实施例浆料的涤棉混纺纱浆纱工艺,包括调浆工序及浆纱工序。所述调浆工序具体为:取所述重量份数的马铃薯醚化淀粉和磷酸二氢铵,加入调浆桶内并往调浆桶中加水,加热并在100℃恒温条件下搅拌,搅拌速度300r/min,搅拌20min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蜡、抗静电剂BP、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继续搅拌,当完全糊化之后,停止搅拌;调节pH值至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然后在135℃下保温25min,即得浆液。所述浆纱工序具体是利用双浆槽浆纱机对经纱进行双浸双轧,各浆槽内注有经调浆工序完成后的浆料,浆液粘度7.0Pa·s,浆槽温度95℃,车速45m/min,退绕张力300N,喂入张力180N,湿区张力650N,干区张力900N,卷绕张力1250N,压浆压力18KN,回潮率7.5%。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30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3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1.5份的磷酸二氢铵、4份的蜡、0.2份的抗静电剂BP。采用本实施例浆料的涤棉混纺纱浆纱工艺,包括调浆工序及浆纱工序。所述调浆工序具体为:取所述重量份数的马铃薯醚化淀粉和磷酸二氢铵,加入调浆桶内并往调浆桶中加水,加热并在100℃恒温条件下搅拌,搅拌速度200r/min,搅拌20min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蜡、抗静电剂BP、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继续搅拌,当完全糊化之后,停止搅拌;调节pH值至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然后在150℃下保温20min,即得浆液。所述浆纱工序具体是利用双浆槽浆纱机对经纱进行双浸双轧,各浆槽内注有经调浆工序完成后的浆料,浆液粘度6.5Pa·s,浆槽温度95℃,车速40m/min,退绕张力300N,喂入张力200N,湿区张力680N,干区张力880N,卷绕张力1200N,压浆压力15KN,回潮率8.0%。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0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35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2份的磷酸二氢铵、4份的蜡、0.4份的抗静电剂BP。采用本实施例浆料的涤棉混纺纱浆纱工艺,包括调浆工序及浆纱工序。所述调浆工序具体为:取所述重量份数的马铃薯醚化淀粉和磷酸二氢铵,加入调浆桶内并往调浆桶中加水,加热并在100℃恒温条件下搅拌,搅拌速度300r/min,搅拌20min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蜡、抗静电剂BP、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继续搅拌,当完全糊化之后,停止搅拌;调节pH值至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然后在120℃下保温25min,即得浆液。所述浆纱工序具体是利用双浆槽浆纱机对经纱进行双浸双轧,各浆槽内注有经调浆工序完成后的浆料,浆液粘度7.0Pa·s,浆槽温度90℃,车速50m/min,退绕张力350N,喂入张力200N,湿区张力700N,干区张力900N,卷绕张力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其特征在于:该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0-30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30-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1.5-2.0份的磷酸二氢铵、3-5份的蜡、0.2-0.4份的抗静电剂BP。/n

【技术特征摘要】
1.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其特征在于:该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0-30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30-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1.5-2.0份的磷酸二氢铵、3-5份的蜡、0.2-0.4份的抗静电剂B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其特征在于:该浆料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25份的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40份的马铃薯醚化淀粉、2份的磷酸二氢铵、3份的蜡、0.3份的抗静电剂BP。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涤棉混纺纱浆纱用浆料,其特征在于:该浆料还添加有适量的防腐剂、渗透剂或吸湿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进行的涤棉混纺纱浆纱工艺,包括调浆工序及浆纱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纱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忠黄伯勋施培良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万兴隆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