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转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24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转运机构,主要包括托盘和支撑板,托盘上设置有用于叉车转运的叉槽,支撑板竖直设置在托盘顶部,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连接臂一端设置有凸起部,隔板中心设置有贯穿孔,隔板两侧均是设置有第一橡胶层,紧固螺母与连接臂相互铰接,第二橡胶层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二橡胶层上是设置有与第一螺栓孔相互匹配的通孔,加强圈设置在支撑板远离第二橡胶层一侧,加强圈与第一螺栓孔相互匹配,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设置,加强筋设置在支撑板与托盘之间,加强筋位于加强圈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能够有效便于轮毂的运输转运,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提交相邻连接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使用时实用性。

A hub transfer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转运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装置
,具体为一种轮毂转运机构。
技术介绍
轮毂是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汽车轮毂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轮毂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长期来看,中国GDP的快速增长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广阔需求空间,而汽车轮毂的需求量将随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今后几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持续稳定增长,为汽车轮毂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们都知道,货车的轮毂大多采用钢质材料制造而成,因钢质材料中加入其他成份,因主体材料还是钢质,比较笨重,散热性能差,惯性阻力大等问题,在运输移动时,都比较麻烦,还要保证轮毂不被损坏,那么就需要使用到工装设备,将轮毂放置在工装上,将轮毂和工装一同运输和移动,但是现有的一些工装不能进行逐个保护,同时不能应对不同尺寸的轮毂,并且在上下车时也及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转运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转运机构,托盘、支撑板、连接臂、隔板、紧固螺母、第二橡胶层、加强圈和加强筋,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用于叉车转运的叉槽,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托盘顶部,且所述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连接臂一端设置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外壁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互匹配外螺纹,所述隔板中心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隔板两侧均是设置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连接臂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橡胶层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二橡胶层上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互匹配的通孔,所述加强圈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层一侧,且所述加强圈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互匹配,所述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托盘之间,并且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加强圈一侧。进一步地,第二橡胶层上涂覆有一层轮毂模型圈,且所述轮毂模型圈为多种。进一步地,连接臂为实心管体。进一步地,托盘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结构设置第二螺栓孔。进一步地,加强筋和所述托盘上均涂覆有一层警示涂层。进一步地,连接臂上设置有垫板,且所述垫板上设置有一层第三橡胶层。进一步地,垫板远离所述第三橡胶层一端设置有支架。进一步地,连接臂远离所述凸起端设置有限位涂层。进一步地,托盘顶部四角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吊环。进一步地,托盘一侧设置有点检色涂覆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能够有效便于轮毂的运输转运,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提交相邻连接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使用时实用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轮毂转运机构,托盘1、支撑板2、连接臂3、隔板4、紧固螺母5、第二橡胶层6、加强圈7和加强筋8,所述托盘1上设置有用于叉车转运的叉槽9,采用此设计结构,能够便于整体工装上下车,所述支撑板2竖直设置在所述托盘1顶部,且所述支撑板2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0,所述连接臂3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且所述凸起部11外壁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外螺纹,使用时,根据轮毂的大小进行选择连接臂与第一螺栓孔的连接,所述隔板4中心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隔板4两侧均是设置有第一橡胶层,隔板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轮毂之间,用于防止相邻之间的轮毂进行磕碰,所述紧固螺母5与所述连接臂3相互铰接,最后通过紧固螺母与连接臂螺纹连接,并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臂上需要预先车上螺纹,所述第二橡胶层6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且所述第二橡胶层6上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的通孔,所述加强圈7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层6一侧,且所述加强圈7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通过加强圈的设置,能够确保第一螺栓孔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栓孔应该是贯穿式,且加强圈内圈上也设置有螺纹,所述加强筋8为三角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加强筋8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托盘1之间,并且所述加强筋8位于所述加强圈7一侧,通过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有效确保支撑板的稳定性,当整体机构安装完成后,可在其外壁通过保护膜进行包覆,进一步提高轮毂的保护性。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橡胶层上涂覆有一层轮毂模型圈,且所述轮毂模型圈为多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轮毂模型圈能够快速进行安装连接臂,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所述轮毂模型圈在本实施例中为统一尺寸的喷涂。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连接臂3为实心管体;采用此设计结构,是为了确保连接臂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托盘1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结构设置第二螺栓孔13;采用此设计结构,是为了能够便于对连接臂的收纳,在不使用的连接臂可设置到托盘上,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时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加强筋8和所述托盘1上均涂覆有一层警示涂层;通过警示涂层能够确保对周围作业者的提醒。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连接臂3上设置有垫板14,且所述垫板14上设置有一层第三橡胶层;通过垫板能够提高凸起部与轮毂之间的分隔,垫板14远离所述第三橡胶层一端设置有支架15;采用此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臂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连接臂3远离所述凸起端11设置有限位涂层;采用此设计结构,是为了确保连接臂使用时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托盘1顶部四角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吊环12;采用此设计结构,是为了便于托盘的可吊性。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托盘1一侧设置有点检色涂覆区,通过此设计,是为了能够在每次点检时,更加清晰和规范。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转运机构,包括,其特征在于:/n托盘(1),所述托盘(1)上设置有用于叉车转运的叉槽(9);/n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竖直设置在所述托盘(1)顶部,且所述支撑板(2)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0);/n连接臂(3),所述连接臂(3)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且所述凸起部(11)外壁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外螺纹;/n隔板(4),所述隔板(4)中心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隔板(4)两侧均是设置有第一橡胶层;/n紧固螺母(5),所述紧固螺母(5)与所述连接臂(3)相互铰接;/n第二橡胶层(6),所述第二橡胶层(6)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且所述第二橡胶层(6)上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的通孔;/n加强圈(7),所述加强圈(7)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层(6)一侧,且所述加强圈(7)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n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为三角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加强筋(8)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托盘(1)之间,并且所述加强筋(8)位于所述加强圈(7)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转运机构,包括,其特征在于:
托盘(1),所述托盘(1)上设置有用于叉车转运的叉槽(9);
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竖直设置在所述托盘(1)顶部,且所述支撑板(2)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0);
连接臂(3),所述连接臂(3)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且所述凸起部(11)外壁设置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外螺纹;
隔板(4),所述隔板(4)中心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隔板(4)两侧均是设置有第一橡胶层;
紧固螺母(5),所述紧固螺母(5)与所述连接臂(3)相互铰接;
第二橡胶层(6),所述第二橡胶层(6)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且所述第二橡胶层(6)上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的通孔;
加强圈(7),所述加强圈(7)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层(6)一侧,且所述加强圈(7)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0)相互匹配;
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为三角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加强筋(8)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托盘(1)之间,并且所述加强筋(8)位于所述加强圈(7)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层上涂覆有一层轮毂模型圈,且所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学鹏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志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