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开华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03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它包括面板(1)、炉体(2)、炉芯(3)、炉桥(4)、灰箱(6)、踏板(7),同时,在炉内下部还设有传热筒(5),该传热筒置于炉桥外周、踏板之上,炉桥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结构,正面为由金属环及若干根金属连杆组成圆盘形结构面(11),反面为由若干弧形金属杆排列组成的弓形结构面(9),可分别用于燃烧蜂窝煤和块煤,达到一炉两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热筒的作用,可使原来热量不足的炉具踏板处热量提升,方便取暖,提高利用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燃煤炉,属于燃具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煤炉种类不计其数,有多种结构,其中,带有两用炉桥即可同时使用块煤又能使用蜂窝煤的炉具也较常见,这种炉具有些是备有两个不同结构的炉桥,也有的是同一炉桥同时具有两种功用,上述燃煤炉的优点是,人们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点随时选择燃料,一炉两用,而缺点是更换炉桥过程比较麻烦,特别是前一种,即两个不同结构的炉桥更换时,需先熄火冷却,折卸换装;后一种结构的炉桥更换较为简单,只是,因其自身结构原因,在使用块煤时,不能有效地搅碎卸去煤渣,另外,现有的家用燃煤炉在燃烧过程中,热量总是集中在炉具的上部,而处于炉具下部的踏板处,因煤渣堆积而热量不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换炉桥方便快速,并且能使炉具下部踏板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热量的燃煤炉,更方便人们取暖、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结构方案。本技术所述燃煤炉,包括面板、炉体、炉芯、炉桥、灰箱、踏板,同时在所述燃煤炉内下部还设有传热筒,该传热筒置于炉桥外周、踏板之上,所述炉桥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结构,正面为由金属环及若干根金属连杆组成的园盘形,所述炉桥园盘形结构面的金属环上部为锯齿形,侧面设有向上的挡条;反面为由若干弧形金属杆排列组成的弓形结构,每一弧形金属杆与炉芯对应的弧段,都带有锥形凸起,弧形金属杆的一端固定在园盘底部,另一端伸至园盘结构面,并高于园盘的周边。炉桥的转轴与中间的金属连杆固定连接,炉体上与炉桥转轴手柄左右对应部位,各装有一限位杆。炉桥转动轴一端与园盘炉桥面中部的金属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炉体,连接转动手柄,在炉体外壁与转动手柄对应两侧,设有限位螺杆,以此限定转动手柄动作行程。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传热筒的作用,使原热量不足的炉具踏板热量提升,更方便取暖,提高利用率。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燃烧蜂窝煤时,只需转动炉桥,将园盘状结构面朝上,如要改用块煤时,旋下限位螺杆,将炉桥翻转,弓型结构面朝上,再装上限位螺杆即可,更换方便快速,弓型炉桥面横条上设置的尖齿,在随炉桥转动时,可搅碎不易排出的硬煤渣,实现简便轻松排煤。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2-炉体、3-炉芯、4-炉桥、5-传热筒、6-灰箱、7-踏板、8-限位螺杆。图2是本技术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的炉桥主视图。图中4-炉桥、9-弓形结构面、10-锥形凸起、11-园盘形结构面。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中12-转轴。图4是技术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的传热筒主视图。图中5-传热筒、13-传热盘、14-传热座。图5是图4的俯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燃煤炉包括面板1、炉体2、炉芯3、炉桥4、灰箱6、踏板7,同时,本技术还设置有传热筒5,所述传热筒5由传热座14及传热盘13组成,传热座为金属材料制作的空心锥体,大端朝下,与炉具踏板连接,传热盘13为一园形盖板,中间为锯齿形孔,该孔与炉桥形状、大小相对应,炉桥4置于传热座14内,传热盘13安放于传热座上端;所述炉桥正、反两面制成不同的结构,即园盘形结构面11及弓形结构面9,所述园盘形结构面11由金属环及若干根金属连杆组成,金属园环处还设有向上的挡条,防止蜂窝煤移动;园盘形结构面的反面制成弓形结构面9,由若干弧形金属杆排列组成,每一弧形金属杆与炉芯对应的弧段,都带有锥形凸起10,弧形金属杆的一端固定在园盘底部,另一端伸至园盘结构面,高于园盘的周边,可在使用蜂窝煤时,作挡煤、卸渣条使用,炉桥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在中间的金属连杆上。炉桥正、反两面分别用于燃烧块煤及蜂窝煤,炉桥转动轴12一端与园盘炉桥面中部的金属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炉体,连接转动手柄,为有效控制炉桥某一结构面使用时的转动行程,在炉体外壁与转动手柄对应的两侧,固定焊有两个螺母,并连有与其对应的限位螺杆8,以此限定转动手柄左、右动作行程,以防转动过量。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包括面板(1)、炉体(2)、炉芯(3)、炉桥(4)、灰箱(6)、踏板(7),其特征是所述燃煤炉内下部还设有传热筒(5),该传热筒置于炉桥外周、踏板之上,所述炉桥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结构,正面为由金属环及若干根金属连杆组成园盘形结构面(11),反面为由若干弧形金属杆排列组成的弓形结构面(9),每一弧形金属杆与炉芯对应的弧段,都带有锥形凸起(10),炉桥的转轴(12)与中间的金属连杆固定连接,炉体上与炉桥转轴手柄左右对应部位,各装有一限位螺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其特征是所述传热筒(5)包括锥形传热座(13)及传热盘(14),传热盘(13)的内孔为锯齿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其特征是所述炉桥园盘形结构面(11)的金属环上部为锯齿形,侧面设有向上的挡条。4.根据要求1所述的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其特征是所述炉桥弓形结构面(9)弧形金属杆的一端固定在园盘底部,另一端伸至园盘结构面,并高于园盘的周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它包括面板(1)、炉体(2)、炉芯(3)、炉桥(4)、灰箱(6)、踏板(7),同时,在炉内下部还设有传热筒(5),该传热筒置于炉桥外周、踏板之上,炉桥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结构,正面为由金属环及若干根金属连杆组成圆盘形结构面(11),反面为由若干弧形金属杆排列组成的弓形结构面(9),可分别用于燃烧蜂窝煤和块煤,达到一炉两用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传热筒的作用,可使原来热量不足的炉具踏板处热量提升,方便取暖,提高利用率。文档编号F24B1/00GK2856754SQ200520006409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熊开华 申请人:熊开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传热盘及两用炉桥的燃煤炉,包括面板(1)、炉体(2)、炉芯(3)、炉桥(4)、灰箱(6)、踏板(7),其特征是:所述燃煤炉内下部还设有传热筒(5),该传热筒置于炉桥外周、踏板之上,所述炉桥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结构,正面为由金属环及若干根金属连杆组成园盘形结构面(11),反面为由若干弧形金属杆排列组成的弓形结构面(9),每一弧形金属杆与炉芯对应的弧段,都带有锥形凸起(10),炉桥的转轴(12)与中间的金属连杆固定连接,炉体上与炉桥转轴手柄左右对应部位,各装有一限位螺杆(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开华
申请(专利权)人:熊开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