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圈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95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圈及其制作方法,座圈包括: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所述加热层的导热绝缘层,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座圈本体连接,且与电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圈及其制作方法,实现热传导快、能量损耗小的效果,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

Seat ring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圈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座圈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卫浴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卫浴是指将电控、自动化等现代科技应用到卫浴产品中,增强卫浴产品的功能性,提升卫浴体验的健康舒适性和便利性。座便器是家庭必备的智能卫浴产品,座便器通过座圈与人体接触,因为座圈采用塑料PP材质,具有冰滑的触感,为避免使用者感觉到座圈上的冰冷刺激,现有的座便器具有座圈加热等功能,设计上更为人性化。现有的带有加热功能的座圈结构包括:座圈内部或底部(背向人体一侧)开设空腔,大功率的电加热层设置在空腔内,例如,表层材料以及镁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后部装饰外壳之间设置有大功率的加热层,加热层被座圈包围限位。但是,当加热层释放热量时,热量需要首先穿过座圈的表层材料,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性以及热能损失。特别是环境寒冷时,为使座圈保持快速加热状态,需要加热层维持一定的待机功率。同时,为在使用时能迅速加热座圈,需要加热层维持大功率运行,这为加热层的选择和生产增加了难度。例如,现有的智能座便器多追求速热效果,即从座便器感应到人体接近,便开始自动加热座圈,6~7秒后,保证使用者坐在座圈上时,马上能感到热量。如加热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将影响座圈的正常使用,影响舒适性。通常,座圈的加热功率需要在600-800W,并且座便器即使在平时不工作时也不能关闭电源,必须保证一定的待机功率,这样在使用者使用时才能实现快速加热效果,这便增加了座便器的能耗和使用成本。为了节能,在无人使用时保持待机低能耗,同时在使用时实现速热,需要通过复杂的软件计算或者增加相关硬件设计,提前感知是否即将被使用,虽然加大提前时间量感应使用者预备使用座便器可以相对降低能耗,但是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座圈及其制作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圈及其制作方法,实现热传导快、能量损耗小的效果,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座圈,包括: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所述加热层的导热绝缘层,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座圈本体连接,且与电源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热绝缘层采用PET材料制作而成。优选地,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的温度,且触发所述柔性加热膜进行加热。优选地,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座圈本体两者之间设置有粘胶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座圈的制作方法,包括:(1)将柔性加热膜放置于用于制作座圈本体的第一模具中;(2)向所述第一模具内填充介质,将所述第一模具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定时间,静止冷却,使得所述柔性加热膜覆盖于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步骤(3):将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连接,使得所述温度传感器可监测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的温度,且触发所述柔性加热膜进行加热。优选地,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加热层预固定在所述导热绝缘层上,并放置于用于所述柔性加热膜定型的第二模具中,将所述第二模具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加压至预设压力,并保持第二预定时间,静止冷却。优选地,步骤(1)还包括:在将所述柔性加热膜放入所述第一模具之前,在所述柔性加热膜朝向所述座圈本体一侧表面涂敷粘性材料;在步骤(2)之后,在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座圈本体两者之间形成粘胶层。优选地,步骤(3)还包括:将所述柔性加热膜的至少一端从所述座圈本体的表面向所述座圈本体内部延伸,将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位于所述座圈本体内部的所述柔性加热膜上。优选地,步骤(3)还包括:所述温度传感器镶嵌在所述柔性加热膜内,在所述柔性加热膜内开设凹槽,所述温度传感器镶嵌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柔性加热膜电连接。优选地,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座圈本体朝向所述柔性加热膜一侧表面上设置用于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凹槽,当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柔性加热膜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另外,优选地,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座圈本体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柔性加热膜一端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柔性加热膜一端设置密封层。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座圈及其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座圈,柔性加热膜设置在座圈本体的表面,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使用者;柔性加热膜释放的热量可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座圈本体实现热传导快、能量损耗小的效果,使得座圈具有即热功能,且座圈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座圈的断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断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座圈本体;11:第一凹槽;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2:柔性加热膜;21:加热层;22:导热绝缘层;23:粘胶层;3: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座圈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座圈包括:座圈本体1。座圈本体1的背向座便器(未示出)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2,柔性加热膜2包括加热层21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加热层21的导热绝缘层22,加热层21和座圈本体1连接,且与电源连接。柔性加热膜2设置在座圈本体1的表面,来代替设置在座圈本体1的内部,柔性加热膜2将热量直接传递给使用者,而不是先穿透包裹在其外部的座圈本体1再传递给使用者。加热层21提供热量,导热绝缘层22覆盖在加热层21上,且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导热绝缘层22既可以快速传导热量,同时避免加热层21与皮肤直接接触,例如加热层21为电加热时,导热绝缘层22提供保护作用。加热层21与座圈本体1连接,避免柔性加热膜2在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n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所述加热层的导热绝缘层,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座圈本体连接,且与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圈本体,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覆盖有柔性加热膜,所述柔性加热膜包括加热层以及至少一层用于覆盖所述加热层的导热绝缘层,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座圈本体连接,且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绝缘层采用PET材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的温度,且触发所述柔性加热膜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座圈本体两者之间设置有粘胶层。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座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柔性加热膜放置于用于制作座圈本体的第一模具中;
(2)向所述第一模具内填充介质,将所述第一模具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定时间,静止冷却,使得所述柔性加热膜覆盖于所述座圈本体的背向座便器一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步骤(3):将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连接,使得所述温度传感器可监测所述柔性加热膜和/或所述座圈本体的温度,且触发所述柔性加热膜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勇范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