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882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包括培养料的配制、前发酵和后发酵,后发酵包括如下步骤:(1)一次升温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升温至50℃‑53℃时,控温时间为4‑8h;(2)二次升温巴氏灭菌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供应蒸汽进行二次升温,当菇房温度达到62‑64℃时,保温8h并停止供应蒸汽密闭菇房,待一次发酵料的中心温度达72‑75℃时,继续保温4h后,通风换气;(3)控温腐熟阶段:巴氏消毒结束后,待菇房温度降至42‑45℃时,加大通风量,待料温降至30℃时,保持菇房温度30℃并保温8‑12h,得培养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发酵条件调节方便,制备而成的培养料营养充足,有利于播种后菌种吃料萌发。

Secondary fermentation of cultur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此外,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食用菌的种植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培养料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基质,为食用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目前,食用菌的培养料一般由豆柏、米糠、麸皮等材料混合发酵而成,在发酵过程中为了保证发酵的效果需要对培养料的发酵温度、湿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目前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大多是通过通风换气等措施来调节发酵条件的,调节的及时性及精准性欠佳,会导致培养料发酵不彻底,影响后期的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发酵的条件调节欠佳导致的发酵不彻底而影响后期的食用菌质量及产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I: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的原料包括麦草或稻草、饼粕、动物粪便、过磷酸钙、尿素、石膏、石灰石和杀菌剂;步骤II:前发酵,所述前发酵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的预湿及预堆:将草料及动物粪便预湿后进行预堆;(2)建堆:将草料及动物粪便交替的逐层堆制得堆料;(3)一次发酵腐熟:将堆料进行堆制腐熟,并定期翻堆得一次发酵料;步骤III:后发酵,将前发酵料趁热转移到菇房内,进行后发酵,后发酵包括如下步骤:(1)一次升温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升温至50℃-53℃时,开始控温,控温时间为4-8h;(2)二次升温巴氏灭菌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供应蒸汽进行二次升温,当菇房温度达到62-64℃时,保温8h并停止供应蒸汽密闭菇房,待一次发酵料的中心温度达72-75℃时,继续保温4h后,通风换气;(3)控温腐熟阶段:巴氏消毒结束后,待菇房温度降至42-45℃时,加大通风量,待料温降至30℃时,保持菇房温度30℃并保温8-12h,得培养料。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首先在原料的选择上,饼粕的添加能够补充培养料中的有机氮源,尿素及过磷酸钙的添加能够提供培养料中的无机氮源,进而实现氮源的多样化;动物粪便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后续发酵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小分子的脂肪和有机酸类物质;通过原料的配比能够保证合理的C/N比和粪草比,在源头上保证了培养料的营养均衡全面;在前发酵过程中,在建堆时,通过将草料和动物粪便进行交替的逐层堆制,能够保证堆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进而使得在堆制腐熟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得好氧菌能够从堆料中分解出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小分子养分。在后发酵时,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产生的蒸汽对菇房内的温湿度进行快速的调节,不仅能够保证快速的达到适当的发酵条件,缩短发酵周期,而且还能够避免因温度上升较慢造成发酵缓慢或无效发酵的问题。二次升温巴氏灭菌阶段中,其升温的温度恰为巴氏消毒的温度,因而能够有效的抑制和杀灭有害的杂菌和虫类,并且能够使对食用菌有益的高温放线菌和霉菌大量的生长繁殖。同时,这些真菌能够固定游离氮,分解培养料的大分子的原材料,将其转化为易于被食用菌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提高培养料的营养价值,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使得制备而成的培养料养分充足,有利于播种后菌种吃料萌发,使得食用菌的菌丝发育粗状,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进一步,步骤II中,在建堆时,堆料的厚度为30-50cm,宽度为75-115cm,并从第四层时开始对草料补水,保证草料的含水量为65%-70%。本技术方案中,在建堆时,上述的堆料尺寸是堆料的合适尺寸,堆料过厚会导致内部发酵不均匀,通过在堆料过程种对草料进行补水,使得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在产生的发酵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后,还能够保证堆料具有一定的水分含量,从而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保证微生物对草料进行分解。进一步,在补水过程中同时向草料中补充无机氮源。本技术方案中,在补水过程中,向补水中溶解无机氮源,能够在补水的同时同步的实现无机氮源的补充添加,能够进一步保证氮源的多样性,通过多种氮源配合使用能够有利于微生物对氮源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步骤II中,一次腐熟发酵过程中翻堆次数为3-4次,每次翻堆时都是在堆料温度不再变化时开始翻搅。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翻堆,能够改善堆料的空气环境,排出微生物分解堆料时产生的废气,并向堆料中补入充足的氧气,便于好氧型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进而保证堆肥的质量;此外,通过翻堆还能够使堆料混合均匀,也能够保证堆料发酵均匀。进一步,步骤II中,在首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尿素和石膏;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石灰石和杀菌剂。本技术方案中,在首次翻堆时就补充无机氮源,能够保证氮源具有充足的时间发挥效力,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杀菌剂能够避免杀菌剂影响有益微生物的正常分解过程。进一步,步骤II中,在翻堆时调节堆料的水分含量,并在翻堆结束后在堆料上留透气孔。本技术方案中,在翻堆时当发现堆料的湿度过低时,调节水分含量能够保证堆料的湿润,进而保证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对培养料的分解效果;在堆料上预留透气孔能够进一步保证堆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进而使得在堆制腐熟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得好氧菌能够从堆料中分解出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小分子养分。进一步,步骤II中,建堆后,在堆料的外围覆盖草帘或无纺布。本技术方案中,在堆料的外围覆盖草帘或无纺布,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保湿的效果,有利于培养料的发酵。进一步,步骤II中,前发酵结束的标准为堆料pH值达7.2-7.5,含氮量达1.8%-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指标能够对前发酵的终点进行及时的评价,避免发酵过熟导致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从而能够保证培养料的肥效,此外,过熟的培养料会导致培养料的弹性降低,通气性较差,不利于后发酵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一步,步骤III中,移动式升温设备的蒸汽供应量可调节设置。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培养料在发酵的过程中会经过多次的升温、降温、增湿和降湿的过程,通过调节移动式升温设备的供气量即可,操作方便,而且能够快速的实现对培养料发酵条件的调节,进而保证培养料的发酵效果,缩短培养料发酵周期。进一步,步骤III中,移动式升温设备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或炉灶加热,且移动式升温设备设置在菇房外。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电加热操作方便快捷,仅需要供电即可;通过炉灶加热则打破了通电与否的限制,而且不受炉灶内燃料的限制,对于在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I: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的原料包括麦草或稻草、饼粕、动物粪便、过磷酸钙、尿素、石膏、石灰石和杀菌剂;/n步骤II:前发酵,所述前发酵过程包括如下步骤:/n(1)原料的预湿及预堆:将草料及动物粪便预湿后进行预堆;/n(2)建堆:将草料及动物粪便交替的逐层堆制得堆料;/n(3)一次发酵腐熟:将堆料进行堆制腐熟,并定期翻堆得一次发酵料;/n步骤III:后发酵,将前发酵料趁热转移到菇房内,进行后发酵,后发酵包括如下步骤:/n(1)一次升温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升温至50℃-53℃时,开始控温,控温时间为4-8h;/n(2)二次升温巴氏灭菌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供应蒸汽进行二次升温,当菇房温度达到62-64℃时,保温8h并停止供应蒸汽密闭菇房,待一次发酵料的中心温度达72-75℃时,继续保温4h后,通风换气;/n(3)控温腐熟阶段:巴氏消毒结束后,待菇房温度降至42-45℃时,加大通风量,待料温降至30℃时,保持菇房温度30℃并保温8-12h,得培养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的原料包括麦草或稻草、饼粕、动物粪便、过磷酸钙、尿素、石膏、石灰石和杀菌剂;
步骤II:前发酵,所述前发酵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预湿及预堆:将草料及动物粪便预湿后进行预堆;
(2)建堆:将草料及动物粪便交替的逐层堆制得堆料;
(3)一次发酵腐熟:将堆料进行堆制腐熟,并定期翻堆得一次发酵料;
步骤III:后发酵,将前发酵料趁热转移到菇房内,进行后发酵,后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1)一次升温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升温至50℃-53℃时,开始控温,控温时间为4-8h;
(2)二次升温巴氏灭菌阶段:采用移动式升温设备对菇房供应蒸汽进行二次升温,当菇房温度达到62-64℃时,保温8h并停止供应蒸汽密闭菇房,待一次发酵料的中心温度达72-75℃时,继续保温4h后,通风换气;
(3)控温腐熟阶段:巴氏消毒结束后,待菇房温度降至42-45℃时,加大通风量,待料温降至30℃时,保持菇房温度30℃并保温8-12h,得培养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二次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在建堆时,堆料的厚度为30-50cm,宽度为75-115cm,并从第四层时开始对草料补水,保证草料的含水量为65%-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良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蕊福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