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82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由动力、动力传动机构、横置在锅面的锅轴和与其垂直安装的机械炒手、围锅沿垂直安装以加大锅子容量的炒叶腔壁等组成,其特点是两只呈“八”字倾斜安装的锅,共用一个燃烧室供热,火焰能在锅底、锅沿、炒叶腔壁几经回旋后,余烟汇集烟囱外逸热能充分利用,锅壁受热均匀,炒制茶叶不易产生爆点,不易炒焦,能有效提高炒制茶叶的品质。全灶还可拆装移位,节能效果在50%以上,是一种适于供炒茶叶、干果的新颖灶型。(*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体燃料的炉灶,特别适用于烘炒茶叶和干果。常用的炒茶灶为单炉单锅型,火焰集中于锅底,锅壁受热不均匀,炒茶时易产生爆点,容易炒焦,烟囱的热散失量大,灶门热辐射损失大,热效率低,而且多为固定建筑不能拆装。本炒茶灶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而成的,它能够拆装,燃烧时锅壁受热均匀,炒茶时不产生爆点,不易炒焦,能有效提高炒制茶的品质,热利用率高。本炒茶灶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目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横置在锅面上的锅轴转动,使固定在锅轴上的机械炒手将茶叶在铁锅和炒叶腔内翻炒,炒制好的茶叶从出茶门取出。两只铁锅紧靠并呈“八”字形倾斜安装,两锅共同用一个燃烧室供热,该燃烧室在两锅之间的下方,燃烧室的正上方为搁锅铁条,搁锅铁条的一端是直立向上的烟囱,另一端是耐火材料预制成管形的向内下方倾斜的进柴道,搁锅铁条的上面是保温材料封条,燃烧室下部由耐火材料做成的方形喇叭口状预制件围成,它与地风洞之间是炉栅,炉栅架在相对安放的两块长方体耐火材料预制件上,两只倾斜的锅各由四块耐火材料制成的预制件支撑,回火烟道(10)在炒叶腔壁(3)和回火烟道外壁(4)之间,回火烟道外壁(4)的内面贴有保温材料层(11),两壁均由薄铁皮制成,每只锅的两个回火烟道进口和捅灰口相对而开,都在出茶口的两侧,捅灰口有活动封闭门,灶体外壳由薄铁皮和角铁紧固而成,外壳和各预制件之间的空间可用保温材料填充,烟囱由薄铁皮卷制紧固而成。本炒茶灶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目的每只铁锅的水平倾角为10~20度锅深的倾角小些,锅浅的倾角大些。支撑铁锅的四块耐火材料预制件每块的外形似瓦,其纵断面呈梯形,横断面呈弧形,四块围成一个大半园弧,紧靠燃烧室的一边是开放的,与燃烧室相通,火焰由此喷向锅底,远离燃烧室一边的两块预制件的高度低于另两块,其上方各有一个回火烟道进口预留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炒茶灶俯视(局部)图;图2是图1的B-B剖视(局部)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局部)图;图4是支撑铁锅的四块耐火材料预制件示意图。本炒茶灶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动力通过传动机构9带动横置在锅面上的锅轴12转动,使固定在锅轴上的机械炒手13将茶叶在铁锅5和炒叶腔内翻炒,炒制完毕便从出茶门1取出。两只铁锅5紧靠,而且呈“八”字形倾斜安装,两锅共用一个燃烧室19供热,燃烧室19在两锅之间的下方,其正上方为搁锅铁条18,搁锅铁条的一端是直立向上的烟囱6,另一端是耐火材料预制成管形的向内下方倾斜的进柴道8,搁锅铁条18的上面是保温材料封条17,燃烧室19的底部由耐火材料做成的方形喇叭口状的预制件22围成,它与地风洞20之间是炉栅7,它架在两块长方体耐火材料预制件上,回火烟道10在薄铁皮做成的炒叶腔壁3和回火烟道外壁4之间,为节能,回火烟道外壁4的内面贴有保温材料层11,每只锅均有两个回火烟道进口14和捅灰口15,该两口相对而开,都在出茶口2的两侧,捅灰口有活动封闭门16,灶体外壳由薄铁皮和角铁用螺丝等紧固而成,外壳和各预制件之间的空间可用保温材料填充,烟囱可由薄铁皮卷制紧固而成。每只铁锅的水平倾角为10~20度,总的原则是锅深的倾角小些,锅浅的倾角大些。支撑铁锅的四块耐火材料预制件21每块的外形似瓦,其纵断面呈梯形,横断面呈弧形,四块围成一个大半园弧,紧靠燃烧室19的一边是开放的,与燃烧室相通,火焰由此喷向锅底,远离燃烧室一边的两块预制件的高度小于另两块,其上方各有一个回火烟道进口预留孔(详见图4所示)。使用时一般次序是先点燃炉灶,再启动动力,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锅轴12转动,机械炒手13便随之翻动起来,再倒入茶叶翻炒,炒制完毕后,打开出茶门2,茶叶便从出茶口1取出,冷却后分级包装即可。燃烧室的柴火点燃后,在地风洞进风和烟囱的抽吸下,火焰喷向两只锅的锅底,又分别从出茶口两侧的回火烟道进口14进入各自的回火烟道10内,烤热了整个炒叶腔壁,茶叶便在锅内和炒叶腔内翻炒,两个锅共四条回火烟道的烟气均在烟囱汇聚排出。若长期使用,烟尘堵住回火烟道进口14,可在熄灭时打开捅灰口活动封闭门16予以捅通。本炒茶灶能够拆装,燃烧时锅壁受热均匀,炒茶时不产生爆点,不易炒焦,能有效提高炒制茶的品质,节能效果显著。权利要求1.一种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由锅、灶、动力、动力传动机构、横置在锅面的锅轴(12)、及其与之垂直安装的机械炒手(13)、围锅沿呈桶形的上大下小直立安装的薄铁皮质的炒叶腔壁(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两只铁锅(5)紧靠着呈“八”字形倾斜安装,两锅共用一个燃烧室(19)供热,该室在两锅之间的下方,燃烧室的正上方是搁锅铁条(18),它的一端是直立向上的烟囱(6),另一端是耐火材料预制成管形的向内下方倾斜的进柴道(8),搁锅铁条的上面是保温材料封条(17),燃烧室(19)的底部由耐火材料做成方形喇叭口状的预制件(22)围成,它与地风洞(20)之间是炉栅(7),它架在两块长方体耐火材料预制件上,两只倾斜的锅(5)各由四块耐火材料做成的预制件支撑,回火烟道(10)在炒叶腔壁(3)和回火烟道外壁(4)之间,回火烟道外壁(4)的内面贴有保温材料层(11),每只铁锅的两个回火烟道的进口(14)和捅灰口(15)相对而开,都在出茶口2的两侧,捅灰口(15)有活动封闭门(16),灶体的外壳由薄铁皮与角铁紧固而成,外壳和各预制件之间的空间由保温材料填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锅(5)的水平倾角为10~2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铁锅的四块耐火材料预制件每块的外形似瓦,即其纵断面呈梯形,横断面呈弧形,四块围成一个大半园弧,紧靠燃烧室(19)一边开放,远离燃烧室(19)一边的两块预制件的上方各有一个回火烟道进口预留孔(23)。专利摘要一种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由动力、动力传动机构、横置在锅面的锅轴和与其垂直安装的机械炒手、围锅沿垂直安装以加大锅子容量的炒叶腔壁等组成,其特点是两只呈“八”字倾斜安装的锅,共用一个燃烧室供热,火焰能在锅底、锅沿、炒叶腔壁几经回旋后,余烟汇集烟囱外逸热能充分利用,锅壁受热均匀,炒制茶叶不易产生爆点,不易炒焦,能有效提高炒制茶叶的品质。全灶还可拆装移位,节能效果在50%以上,是一种适于供炒茶叶、干果的新颖灶型。文档编号F24B1/00GK2069203SQ9020584公开日1991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2日专利技术者姜定祥, 陈维军 申请人:临安县农业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流式单炉双锅节能炒茶灶,由锅、灶、动力、动力传动机构、横置在锅面的锅轴(12)、及其与之垂直安装的机械炒手(13)、围锅沿呈桶形的上大下小直立安装的薄铁皮质的炒叶腔壁(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两只铁锅(5)紧靠着呈“八”字形倾斜安装,两锅共用一个燃烧室(19)供热,该室在两锅之间的下方,燃烧室的正上方是搁锅铁条(18),它的一端是直立向上的烟囱(6),另一端是耐火材料预制成管形的向内下方倾斜的进柴道(8),搁锅铁条的上面是保温材料封条(17),燃烧室(19)的底部由耐火材料做成方形喇叭口状的预制件(22)围成,它与地风洞(20)之间是炉栅(7),它架在两块长方体耐火材料预制件上,两只倾斜的锅(5)各由四块耐火材料做成的预制件支撑,回火烟道(10)在炒叶腔壁(3)和回火烟道外壁(4)之间,回火烟道外壁(4)的内面贴有保温材料层(11),每只铁锅的两个回火烟道的进口(14)和捅灰口(15)相对而开,都在出茶口2的两侧,捅灰口(15)有活动封闭门(16),灶体的外壳由薄铁皮与角铁紧固而成,外壳和各预制件之间的空间由保温材料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定祥陈维军
申请(专利权)人:临安县农业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