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71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椅结构,涉及按摩椅相关技术领域,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按摩椅不便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遮挡,从而容易导致使用者膝盖受凉,且不便于对水杯进行摆放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水杯容易出现倾倒的情况的问题。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靠背,且靠背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头枕,所述靠背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扶手,且扶手的上方设置有转板,所述毛毯设置在转板的下方,且毛毯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磁铁,且第一磁铁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铁,同时第二磁铁的下方固定有底托,所述杯架分别安装在扶手的外侧,且杯架的底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上方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

A massage chai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椅结构
本技术涉及按摩椅领域,具体为一种按摩椅结构。
技术介绍
按摩椅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按摩,人工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现有的按摩椅不便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遮挡,从而容易导致使用者膝盖受凉,且不便于对水杯进行摆放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水杯容易出现倾倒的情况。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按摩椅结构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常用的按摩椅不便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遮挡,从而容易导致使用者膝盖受凉,且不便于对水杯进行摆放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水杯容易出现倾倒的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按摩椅结构,包括底座、毛毯和杯架,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靠背,且靠背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头枕,所述靠背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扶手,且扶手的上方设置有转板,同时转板通过转轴与扶手相连接,所述毛毯设置在转板的下方,且毛毯的外侧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磁铁,且第一磁铁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铁,同时第二磁铁的下方固定有底托,所述杯架分别安装在扶手的外侧,且杯架的底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上方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安装有夹板,且固定杆的下方通过扭簧与底板相连接,同时固定杆的外侧通过拉绳与杯架的内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板通过转轴与扶手构成旋转结构,且扶手关于靠背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外框关于毛毯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毛毯的宽度小于转板的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的尺寸与第二磁铁的尺寸相同,且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杯架关于靠背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杯架通过与底板构成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通过扭簧与底板构成旋转结构,且固定杆关于底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夹板关于底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夹板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通过毛毯和底托的设置,当使用者在进行按摩时,将底托取下,然后将毛毯展开,将毛毯盖在使用者的腿上,可以对使用者的腿进行遮挡和保温。2、该技术通过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的设置,当按摩完成后,将毛毯卷起,然后将底托托在毛毯的下方,使底托上方的第二磁块与外框下方的第一磁块相互吸附,从而对底托进行固定,底托会对毛毯起到固定作用。3、该技术通过底板和夹板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将携带的水杯放入杯架内,当水杯接触底板时,水杯的重量会使底板下降同时弹簧压缩,底板下降会带动固定杆下降,这时固定杆两侧的拉绳则会出现松动,而处于压缩状态的扭簧会回弹,使夹板往内侧旋转,从而使夹板夹住水杯的杯身,对水杯起到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左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杯架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转板正视剖面图。图中:1、底座;2、靠背;3、头枕;4、扶手;5、转板;6、转轴;7、毛毯;8、外框;9、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11、底托;12、杯架;13、底板;14、弹簧;15、固定杆;16、夹板;17、扭簧;18、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按摩椅结构,包括底座1、毛毯7和杯架12,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靠背2,且靠背2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头枕3,靠背2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扶手4,且扶手4的上方设置有转板5,同时转板5通过转轴6与扶手4相连接,毛毯7设置在转板5的下方,且毛毯7的外侧设置有外框8,外框8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磁铁9,且第一磁铁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铁10,同时第二磁铁10的下方固定有底托11,杯架12分别安装在扶手4的外侧,且杯架12的底部安装有弹簧14,弹簧14的上方安装有底板13,且底板13的上方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内侧安装有夹板16,且固定杆15的下方通过扭簧17与底板13相连接,同时固定杆15的外侧通过拉绳18与杯架12的内壁相连接。进一步,转板5通过转轴6与扶手4构成旋转结构,且扶手4关于靠背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将转板5转起,以便使用可以坐在靠背2上。进一步,外框8关于毛毯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毛毯7的宽度小于转板5的宽度,将毛毯7展开,使毛毯7铺盖在使用者的腿上,以便对使用者的腿起到遮盖和御寒的作用。进一步,第一磁铁9的尺寸与第二磁铁10的尺寸相同,且第一磁铁9和第二磁铁10均为方形结构,将底托11托在毛毯7的下方,使底托11上方的第二磁铁10与第一磁铁9相接触,并吸附在一起,以便对底托11起到固定作用,底托11会对卷好的毛毯7起到承托作用。进一步,杯架12关于靠背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杯架12通过与底板13构成升降结构,将水杯放入扶手4外侧的杯架12内,以便对水杯进行摆放。进一步,固定杆15通过扭簧17与底板13构成旋转结构,且固定杆15关于底板1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水杯的重量会使底板13下降,同时弹簧14压缩,当底板13下降会带动固定杆15下降,这时拉绳18出现松动,事先处于压缩状态的扭簧17回弹使夹板16夹住水杯的杯身,从而对水杯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夹板16关于底板1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夹板16为弧形结构,弧形的夹板16可以更加贴合水杯的杯身。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转板5转起,然后坐在靠背2上,靠背2上的头枕3可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承托作用,将转板5旋转放下,然后将底托11取下,将毛毯7展开,使毛毯7铺盖在使用者的腿上,以便对使用者的腿起到遮盖和御寒的作用,如果使用者携带有水杯,将水杯放入扶手4外侧的杯架12内,以便对水杯进行摆放,当水杯的底部接触杯架12内的底板13时,水杯的重量会使底板13下降,同时弹簧14压缩,当底板13下降会带动固定杆15下降,这时拉绳18出现松动,事先处于压缩状态的扭簧17回弹使夹板16夹住水杯的杯身,从而对水杯起到固定作用,然后连接该按摩椅的电源,以便对使用者进行按摩,按摩完成后,将毛毯7卷好,然后将底托11托在毛毯7的下方,使底托11上方的第二磁铁10与第一磁铁9相接触,并吸附在一起,以便对底托11起到固定作用,底托11会对卷好的毛毯7起到承托作用,然后将转板5转起,以便使用者站起,当使用者取出水杯时,水杯拿起使底板13失去压力,同时弹簧14回弹使底板13和固定杆15上升,固定杆15会使拉绳18拉紧从而将夹板16往两侧拉开,从而松开水杯,同时扭簧17压缩,从而方便使用者将水杯从杯架12内取出,就这样完成整个按摩椅结构的使用过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椅结构,包括底座(1)、毛毯(7)和杯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靠背(2),且靠背(2)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头枕(3),所述靠背(2)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扶手(4),且扶手(4)的上方设置有转板(5),同时转板(5)通过转轴(6)与扶手(4)相连接,所述毛毯(7)设置在转板(5)的下方,且毛毯(7)的外侧设置有外框(8),所述外框(8)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磁铁(9),且第一磁铁(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铁(10),同时第二磁铁(10)的下方固定有底托(11),所述杯架(12)分别安装在扶手(4)的外侧,且杯架(12)的底部安装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上方安装有底板(13),且底板(13)的上方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内侧安装有夹板(16),且固定杆(15)的下方通过扭簧(17)与底板(13)相连接,同时固定杆(15)的外侧通过拉绳(18)与杯架(12)的内壁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椅结构,包括底座(1)、毛毯(7)和杯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靠背(2),且靠背(2)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头枕(3),所述靠背(2)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扶手(4),且扶手(4)的上方设置有转板(5),同时转板(5)通过转轴(6)与扶手(4)相连接,所述毛毯(7)设置在转板(5)的下方,且毛毯(7)的外侧设置有外框(8),所述外框(8)的下方固定有第一磁铁(9),且第一磁铁(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磁铁(10),同时第二磁铁(10)的下方固定有底托(11),所述杯架(12)分别安装在扶手(4)的外侧,且杯架(12)的底部安装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上方安装有底板(13),且底板(13)的上方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内侧安装有夹板(16),且固定杆(15)的下方通过扭簧(17)与底板(13)相连接,同时固定杆(15)的外侧通过拉绳(18)与杯架(12)的内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5)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傲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