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67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体本体包括大底和中底,还包括复合在中底的外侧面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从所述后跟部延伸至所述前掌部,还包括与加强块衔接的支撑片,支撑片延伸至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支撑片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支撑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复合在中底的下表面,第二支撑片复合在大底上,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之间形成缓冲通道,缓冲通道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贯穿至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加强块衔接的支撑片,增加了加强块连接的稳固性,支撑片采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双层结构,提升了支撑片整体的强度,降低了支撑片受力过大而断裂的风险。

A double layer stable support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尤其是运动鞋鞋底一般包括中底和复合在中底的下表面的大底,大底一般采用耐磨和防滑效果好的材料,例如采用橡胶材质,中底一般采用较为柔软的材质,例如采用EVA材质,用于保证鞋底的弹性、缓冲性能以及柔软舒适性。根据实际运动情况,为了增加鞋底局部的支撑稳定性,例如为了减小鞋底的外侧过度变形(如在急速变向时,鞋底受力较大),而导致足部向外侧过度形变(常称外翻)造成扭伤,市场上有出现在中底的外侧增加加强块,加强块选用支撑强度大于中底的材料,用于对中底的支撑性能进行补强。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这类鞋底,当鞋底在前后方向反复较弯曲时,加强块的支撑稳定性还不够,加强块受到破坏的风险较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回弹性能好、能够保证鞋底平稳着地的双层稳定支撑鞋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体本体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掌前部的部位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后脚跟的部位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位于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部位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一侧设为外侧,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一侧设为内侧,还包括复合在中底的外侧面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从所述后跟部延伸至所述前掌部,还包括与加强块衔接的支撑片,支撑片延伸至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支撑片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支撑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复合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第二支撑片复合在所述大底上,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之间形成缓冲通道,缓冲通道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贯穿至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通道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块上对应所述足弓部的位置形成有增强部,增强部向上延伸并形成用于与鞋面复合的凸起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增强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增强部延伸至所述后跟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块的硬度大于所述中底的硬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对应所述第二支撑片设有镂空槽,镂空槽设置在所述足弓部,镂空槽从所述大底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支撑片对应所述镂空槽设置有卡靠边墙,卡靠边墙沿着镂空槽的周沿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为橡胶大底,所述中底为EVA中底,所述加强块为TPU加强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片与所述加强块一体成型。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与加强块衔接的支撑片,增加了加强块连接的稳固性,支撑片采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双层结构,提升了支撑片整体的强度,缓冲通道作为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缓冲空间,降低了支撑片受力过大而断裂的风险,同时加强块延伸至前掌部,在鞋底弯曲时,能够更好的蓄能,提升鞋底的回弹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配合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加强块配合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大底10中底20加强块30第一支撑片41第二支撑片42卡靠边墙43缓冲通道44增强部50凸起部51鞋面60镂空槽1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5,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体本体包括大底10和复合在大底10上的中底20,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掌前部的部位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后脚跟的部位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位于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部位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一侧设为外侧,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一侧设为内侧。本技术还包括复合在中底20的外侧面的加强块30,所述加强块30从所述后跟部延伸至所述前掌部,通过加强块30对中底20的外侧进行补强,避免中底20外侧变形过大造成鞋底过度向外翻。本技术还包括与加强块30衔接的支撑片,支撑片与所述加强块30由同一材质一体成型,支撑片延伸至所述中底20的下表面,支撑片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支撑片还可以延伸至前掌部和后跟部,在实施例中,支撑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片41和第二支撑片42,第一支撑片41复合在所述中底20的下表面,第二支撑片42复合在所述大底10上,第一支撑片41与第二支撑片42之间形成缓冲通道44,该缓冲通道44由第一支撑片41与第二支撑片42围成,第一支撑片41与第二支撑片42均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弧形过渡,缓冲通道44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贯穿至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通道44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第一支撑片41形成类似于拱桥的结构,配合第二支撑片42能够实现稳定支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块30上对应所述足弓部的位置形成有增强部50,增强部50向上延伸并形成用于与鞋面60复合的凸起部5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增强部50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增强部50延伸至所述后跟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鞋面60,包括鞋底和形成在鞋底上的鞋面60,上述的凸起部51与鞋面60复合的凸起部51能够增强鞋面60的支撑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块30的硬度大于所述中底20的硬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10对应所述第二支撑片42设有镂空槽100,镂空槽100设置在所述足弓部,镂空槽100从所述大底10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镂空槽100延伸至大底10的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支撑片42对应所述镂空槽100设置有卡靠边墙43,卡靠边墙43沿着镂空槽100的周沿设置,通过卡靠边墙43能够实现支撑片与大底10的准确对位,增强支撑片与大底10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10为橡胶大底10,所述中底20为EVA中底20,所述加强块30为TPU加强块。EVA和TPU均为可以选用鞋材领域的中常规材质。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体本体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掌前部的部位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后脚跟的部位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位于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部位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一侧设为外侧,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一侧设为内侧,还包括复合在中底的外侧面的加强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从所述后跟部延伸至所述前掌部,还包括与加强块衔接的支撑片,支撑片延伸至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支撑片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支撑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复合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第二支撑片复合在所述大底上,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之间形成缓冲通道,缓冲通道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贯穿至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体本体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掌前部的部位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后脚跟的部位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位于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部位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外侧的一侧设为外侧,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脚背内侧的一侧设为内侧,还包括复合在中底的外侧面的加强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从所述后跟部延伸至所述前掌部,还包括与加强块衔接的支撑片,支撑片延伸至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支撑片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支撑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复合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第二支撑片复合在所述大底上,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之间形成缓冲通道,缓冲通道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外侧贯穿至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通道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稳定支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上对应所述足弓部的位置形成有增强部,增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江源张龙李宇锋李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