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文胜专利>正文

多用节能蒸汽煤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46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节能蒸汽煤灶,包括灶体、进风门、炉桥、回火圈等;一由水箱、进水管、蒸汽调节管、中温蒸汽输出管、蒸汽循环管、蒸汽发生管和高温蒸汽输出管组成的蒸汽发生装置安置在灶体内;蒸汽发生管由多根金属管道构制,竖直装在灶堂堂壁周围,由蒸汽循环管上下错开相通连,但其首、尾管不可相通连。 该煤灶特点是,一灶可以多用,既可利用蒸汽,又可同时利用其火源,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适用性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煤灶,特别是一种多用节能蒸汽煤灶。现有家庭、餐馆用煤灶(或煤炉),一般均无火、汽两用之功能;对其热能的利用,其形式大都比较单一即直接利用火源的煤灶(或煤炉),通常不能同时产生蒸汽可用,这种类型的煤灶(或煤炉)用量最广;而利用蒸汽的煤灶(或煤炉)即谓蒸汽灶,又往往不能直接利用其火源。这两种煤灶(或煤炉)虽然各有其长处,但作用都受局限,即一火不可同时兼作二用,且热能利用率低,浪费性大。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可利用蒸汽,又可同时直接利用其火源的多用节能蒸汽煤灶。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它包括灶体、进风门、炉桥、回火圈等;一由水箱、进水管、蒸汽调节管、中温蒸汽输出管、蒸汽循环管、蒸汽发生管和高温蒸汽输出管组成的蒸汽发生装置安置在灶体内。蒸汽发生管由多根金属管道构制,竖直装置在灶体炉堂的堂壁周围,其管道相互间通过蒸汽循环管上、下错开相通连;中温蒸汽输出管通连在蒸汽调节管上,蒸汽调节管制成圆环形装置在炉堂口上的回火圈下部,与蒸汽发生管所有管道相通连,水箱安置在灶体外侧,其顶面高于蒸汽发生管的上端面;进水管高于水箱底面,与蒸汽发生管的首管(第一根进水管)中部稍高处相通连;高温蒸汽输出管通装在蒸汽发生管的尾管上,其尾管与首管不相通连。蒸汽发生管的管道根数最好为偶数,首管与二级管通过蒸汽循环管在其两管的上部相通连,二级管与三级管在其下部相通连,三级管与四级管又在其上部相通连,以此依次上下错开相通连。使用时,炉堂加煤(蜂窝煤、散煤均可)生火,除可直接利用其火源外,欲利用其蒸汽,首先通过水箱给蒸汽发生管加水,由于水箱高于蒸汽发生管,且蒸汽调节管与蒸汽发管生相通,即使有蒸汽发生,也不影响其加水;又由于蒸汽发生管上下错开相通连,首、尾管不相通连,故蒸汽不可回流,高温蒸汽只在尾管和尾管后两根管道上产生,与尾管相通连的高温输出管便可将其高温蒸汽输出,通过一至多个闸阀控制,使高温蒸汽供其多种用途;此外与蒸汽发生管相通的蒸汽调节管亦有中温蒸汽产生,也可通过其中温蒸汽输出管输出供人们所需。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适用性广,其灶型可因人而异,既可制做为固定式亦可制做成为可移动式,不仅适宜于千家万户家庭所用,更适宜于各类餐馆使用;生产容易,无需专用设备,投资小,各类中、小型厂家均能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全剖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蒸汽发生装置在图1A-A面剖的俯视结构图。下面即为本技术的实施图。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灶体(5)、进风门(8)、炉桥(7)、回火圈(3)等,灶体可做成固定式或可移动式,其内填充有耐火泥砖;一由水箱(10)、进水管(9)、蒸汽调节管(2)、中温蒸汽输出管(4)、蒸汽循环管(b)、蒸汽发生管(a1-a尾)和高温蒸汽输出管(12)组成的蒸汽发生装置安装在灶体(5)内。蒸汽发生管(a1-a尾)由多根金属管道构制,竖直装置在灶体(5)炉堂的堂壁周围,其管道相互间通过蒸汽循环管(b)上下错开相通连;中温蒸汽输出管(4)通连在蒸汽调节管(2)上,蒸汽调节管(2)制成圆环形装置在炉堂口上的回火圈(3)下部,与蒸汽发生管(a1-a尾)的所有管道由其通孔(11)相通连;水箱(10)安置在灶体(5)外侧,其顶面高于蒸汽发生管(a1-a尾)的上端面,进水管(9)高于水箱(10)底面,与蒸汽发生管(a1-a尾)的首管(a1)中部稍高处相通连;高温蒸汽输出管(12)通装在蒸汽发生管(a1-a尾)的尾管(a尾)上,其尾管(a尾)与首管(a1)不相通连。蒸汽发生管(a1-a尾)的管道根数最好为偶数,首管(a1)与二级管(a2)通过蒸汽循环管(b)在其两管的上部相通连,二级管(a2)与三级管(a3)在其下部相通连,三级管(a3)与四级管(a4)又在其上部相通连,以此依次上下错开相通连。蒸汽发生管(a1-a尾)通过蒸汽循环管(b)依次上下错开相通连,其在上部相通连的蒸汽循环管低于蒸汽发生管(a1-a尾)的上端面,其在下部相通连的高于蒸汽发生管(a1-a尾)的下端面。蒸汽发生管(a1-a尾)与其蒸汽调节管(2)相通连的通孔(11),其孔径最好为5-10毫米。为了防止直接与火源接触,使之损坏其管道,灶体(5)的炉堂堂壁周围的蒸汽发生管(a1-a尾)上置有一定厚度的耐火泥(6)。为了防止高温蒸汽输出管(12)和中温蒸汽输出管(4)上安装的闸阀(附图中未画出)关门后,蒸汽产生回流,水箱(10)上安装有一安全阀(1)。至此,本技术的实施即已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节能蒸汽煤灶,包括灶体(5)、进风门(8)、炉桥(7)、回火圈(3)等,其特征是一由水箱(10)、进水管(9)、蒸汽调节管(2)、中温蒸汽输出管(4)、蒸汽循环管(b)、蒸汽发生管(a1-a尾)和高温蒸汽输出管(12)组成的蒸汽发生装置安置在灶体(5)内,蒸汽发生管由多根金属管道构制,竖直装置在灶体(5)炉堂的堂壁周围,其管道相互间通过蒸汽循环管(b)上下错开相通连,中温蒸汽输出管(4)通连在蒸汽调节管(2)上,蒸汽调节管(2)制成圆环形装置在炉堂口上的回火圈(3)下部,与蒸汽发生管的所有管道由其通孔(11)相通连,水箱(10)安置在灶体(5)外侧,其顶面高于蒸汽发生管的上端面,进水管(9)高于水箱(10)底面,与蒸汽发生管的首管(a1)中部稍高处相通连,高温蒸汽输出管通装在蒸汽发生管的尾管(a尾)上,其尾管(a尾)与首管(a1)不相通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灶,其特征是蒸汽发生管(a1-a尾)的管道根数最好为偶数,首管(a1)与二级管(a2)通过蒸汽循环管(b)在其两管的上部相通连,二级管(a2)与三级管(a3)在其下部相通连,三级管(a3)与四级管(a4)又在其上部相通连,以此依次上下错开相通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灶,其特征是蒸汽发生管(a1-a尾)通过蒸汽循环管(b)依次上下错开相通连,其上部相通连的蒸汽循环管低于蒸汽发生管的上端面,其在下部相通连的高于蒸汽发生管的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灶,其特征是蒸汽发生管(a1-a尾)管径大于蒸汽调节管(2)和蒸汽循环管(b),蒸汽发生管与其蒸汽调节管相通的通孔(11)孔径最好为5-1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灶,其特征是灶体(5)的炉堂堂壁周围的蒸汽发生管(a1-a尾)上置有一定厚度的耐火泥(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灶,其特征是水箱(10)上安装有一安全阀(1)。专利摘要一种多用节能蒸汽煤灶,包括灶体、进风门、炉桥、回火圈等;一由水箱、进水管、蒸汽调节管、中温蒸汽输出管、蒸汽循环管、蒸汽发生管和高温蒸汽输出管组成的蒸汽发生装置安置在灶体内;蒸汽发生管由多根金属管道构制,竖直装在灶堂堂壁周围,由蒸汽循环管上下错开相通连,但其首、尾管不可相通连。该煤灶特点是,一灶可以多用,既可利用蒸汽,又可同时利用其火源,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适用性广。文档编号F24B1/00GK2202264SQ9422630公开日1995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祝文胜 申请人:祝文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节能蒸汽煤灶,包括灶体(5)、进风门(8)、炉桥(7)、回火圈(3)等,其特征是一由水箱(10)、进水管(9)、蒸汽调节管(2)、中温蒸汽输出管(4)、蒸汽循环管(b)、蒸汽发生管(a↓[1]-a↓[尾])和高温蒸汽输出管(12)组成的蒸汽发生装置安置在灶体(5)内,蒸汽发生管由多根金属管道构制,竖直装置在灶体(5)炉堂的堂壁周围,其管道相互间通过蒸汽循环管(b)上下错开相通连,中温蒸汽输出管(4)通连在蒸汽调节管(2)上,蒸汽调节管(2)制成圆环形装置在炉堂口上的回火圈(3)下部,与蒸汽发生管的所有管道由其通孔(11)相通连,水箱(10)安置在灶体(5)外侧,其顶面高于蒸汽发生管的上端面,进水管(9)高于水箱(10)底面,与蒸汽发生管的首管(a↓[1])中部稍高处相通连,高温蒸汽输出管通装在蒸汽发生管的尾管(a↓[尾])上,其尾管(a↓[尾])与首管(a↓[1])不相通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祝文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