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装置(5)的支撑件,通风装置包括螺旋桨(9),所述螺旋桨被配置成被驱动以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以产生空气流,所述支撑件包括接口(11):具有配置为接收所述螺旋桨(9)的孔口(19),并且在所述孔口(19)的周边具有内壁(21),所述内壁配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螺旋桨(9)的周边环壳(17)的端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接口(11)在其内壁(21)上还包括空气引导件(29),所述空气引导件被成形为在由所述螺旋桨(9)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F)上引导在所述周边环壳(17)和所述内壁(21)之间流动的空气流,该称为再循环空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对应的通风装置(5)和冷却模块。
Axial flow fan housing configured to redirect recirculation leakage air flow in the main flow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被配置为用于在主流动方向上重新定向再循环泄漏空气流的轴流风扇壳体
本专利技术的领域是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车辆的设备的冷却的空气循环领域,车辆的设备特别是其发动机。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用于通风装置的支撑件,对应的通风装置和冷却模块。
技术介绍
具有热力发动机的车辆需要排空由它们的运行产生的热量,因此需要配备热交换器,特别是冷却散热器,其放置于车辆的前部,并被外部空气穿过。为了迫使这种空气循环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器,将通风装置放置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交换器上游或下游,在本文件中,参考通风装置的空气吸入方向理解上游或下游。由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和通风装置形成的组件称为冷却模块。该通风装置包括用于迫使空气循环的至少一个螺旋桨。根据已知的配置,螺旋桨沿整体上轴向对齐的方式被布置在热交换器或一组热交换器与要被冷却的发动机缸体之间。螺旋桨的特征在于其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该空气流的流动用于迫使在热交换器和周围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螺旋桨具有轴向取向的流动。它包括叶片,这些叶片通过其根部附接到中心毂,并且通常通过周边环壳(也称为转动环壳:viroletournante)在其头部被保持在一起。因此,通风装置产生空气流动,该空气流动通过交换器在上游吸入空气流,并根据轴向流动向发动机室中的下游方向推动空气流。通风装置,也称为机动风扇单元或GMV(groupemoto-ventilateur),通常包括例如平行六面体形状的接口(buse)或基座(socle),该接口或基座具有接收螺旋桨的至少一个孔口或柱形切口。该接口确保通风装置的附接,特别是在车辆的冷却散热器或底盘上的附接,并且还形成用于致动螺旋桨的电马达的支撑件。它确保螺旋桨绕其旋转的旋转轴的保持。为了允许螺旋桨旋转,螺旋桨以几毫米量级(通常为3mm至5mm)的间隙接收在接口的孔口中。事实证明,在通风装置运行期间,来自螺旋桨下游的空气可以通过在周边环壳的外部、在周边环壳和接口之间流通而朝向螺旋桨的上游回流。朝向螺旋桨上游再循环的这种空气产生了所谓的再循环空气流。通过到达螺旋桨的上游,再循环空气再次被吸入由螺旋桨产生的主空气流中,并具有相对较大的径向流动,该径向流动会干扰从上游到下游的主空气流。这种湍流会影响螺旋桨的叶片高达30%的翼展,并产生噪音。空气流不再均匀,并且周边环壳和接口之间的间隙产生损耗,从而降低了通风装置的效率。根据已知的解决方案,接口在孔口的周边具有用以接收螺旋桨的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覆盖周边环壳的上游端部,以引导来自下游的再循环空气流。然而,采用这种解决方案,从下游再循环并通过在周边环壳外部流通而回流的空气流始终具有切向分量,该切向分量会干扰主空气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通过提供一种改进的通风装置的支撑件来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缺点,该支撑件允许防止通风装置的性能降低。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装置的支撑件,通风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被配置成被驱动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以产生空气流,所述支撑件包括接口:具有配置为接收螺旋桨的孔口,并且在孔口的周边具有内壁,该内壁配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螺旋桨的周边环壳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接口在其内壁上还包括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被成形为沿由螺旋桨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引导在周边环壳和内壁之间流动的空气流,称为再循环空气流。因此,空气引导件允许减小再循环空气流的切向速度,从而不会干扰主空气流的流动。所述支撑件可进一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其分别或组合采用:接口的内壁具有轴向部段和弯曲部段,所述轴向部段配置为围绕周边环壳延伸,所述弯曲部段朝向孔口内部延伸,以在将螺旋桨组装在接口中时径向覆盖所述环壳的端部;弯曲部段配置成沿由螺旋桨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径向覆盖所述环壳的上游端部。空气引导件形成在轴向部段上。空气引导件形成在弯曲部段上。空气引导件由至少一个肋制成。空气引导件由至少一个突起制成;空气引导就由至少一个销制成;空气导向装置由至少一个柱制成;空气引导件由至少一个凹部形成;空气引导件由在接口的内壁上延伸的多个肋形成;空气引导件由在接口的内壁上延伸并且具有大致锯齿形状的周边肋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配置成被驱动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以产生空气流,所述螺旋桨包括多个叶片和连接叶片的头部的周边环壳。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还包括如上所定义的支撑件,其包括接口,该接口具有在其中定位螺旋桨的孔口,并且在孔口的周边处具有至少部分地覆盖周边环壳的端部的内壁。接口在其内壁上还包括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被成形为沿由螺旋桨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引导在周边环壳和内壁之间流动的空气流。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其分别地或组合地采用:周边环壳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接口包括基本上为“U”形的弯曲部段;弯曲部段界定了凹槽,螺旋桨的周边环壳在该凹槽内延伸;弯曲部段界定了凹槽,并且螺旋桨的周边环壳相对于该凹槽轴向凹进地布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模块,其配备有如上所述的通风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模块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位于由螺旋桨产生的空气流的至少一部分的路径上。附图说明通过阅读通过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图1是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模块的简化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的冷却模块的通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通风装置的局部主视图;图4是局部地示出接收图3的通风装置的螺旋桨的接口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螺旋桨的周边环壳、接口和形成在接口的包括多个“L”形肋的内壁上的空气引导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局部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螺旋桨的周边环壳、接口和空气引导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局部透视图;图7至11是示出螺旋桨的周边环壳、接口和包括在接口的内壁的轴向部段上形成的多个肋的空气引导件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图12是示出螺旋桨的周边环壳、接口和形成在接口的内壁上的空气引导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空气引导件包括形成在接口的内壁的弯曲部段上的多个肋;图13是局部地示出接收螺旋桨并且在其内壁上具有周向肋的接口的剖视图;以及图14是局部地示出接口的剖视图,该接口接收螺旋桨并具有形成在接口的内壁的弯曲部段和轴向部段上的周边肋。具体实施方式在这些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实施例是示例。尽管描述涉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参考涉及相同的实施例,或者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简单特征也可以组合或互换以提供其他实施例。在说明书中,可以对某些元件进行编号,例如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仅涉及简单的编号,以用于区分和命名接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装置(5)的支撑件(10),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螺旋桨(9),所述螺旋桨被配置成被驱动以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以产生空气流,所述支撑件包括接口(11):/n具有配置为接收所述螺旋桨(9)的孔口(19),并且/n在所述孔口(19)的周边具有内壁(21),所述内壁配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螺旋桨(9)的周边环壳(17)的端部,/n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11)在其内壁(21)上还包括空气引导件(29),所述空气引导件被成形为在由所述螺旋桨(9)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F)上引导在所述周边环壳(17)和所述内壁(21)之间流动的空气流,该空气流称为再循环空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3 FR 1752834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装置(5)的支撑件(10),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螺旋桨(9),所述螺旋桨被配置成被驱动以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以产生空气流,所述支撑件包括接口(11):
具有配置为接收所述螺旋桨(9)的孔口(19),并且
在所述孔口(19)的周边具有内壁(21),所述内壁配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螺旋桨(9)的周边环壳(17)的端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11)在其内壁(21)上还包括空气引导件(29),所述空气引导件被成形为在由所述螺旋桨(9)产生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F)上引导在所述周边环壳(17)和所述内壁(21)之间流动的空气流,该空气流称为再循环空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10),其中,所述接口(11)的所述内壁(21)具有轴向部段(25)和弯曲部段(27),所述轴向部段(25)配置为围绕所述周边环壳(17)延伸,所述弯曲部段(27)朝向所述孔口(19)内部延伸,以在将所述螺旋桨(9)组装在所述接口(11)中时径向覆盖所述环壳(17)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10),其中,所述空气引导件(29)形成在所述轴向部段(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件(10),其中,所述空气引导件(29)形成在所述弯曲部段(27)上。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德莫里,M赫内尔,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