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层材料和包层材料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33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包层材料(30)具有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层(31)、由Cu或Cu合金构成且轧制接合于第一层的第二层(32)和由不锈钢构成且轧制接合于第二层的与第一层相反一侧的第三层(33)。包层材料的整体厚度为1mm以下,观察沿着叠层方向的截面时,第一层的在叠层方向上的最小厚度和第三层的在叠层方向上的最小厚度分别为第一层的叠层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和第三层的叠层方向上的平均厚度的70%以上且小于100%。

Cladding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ladding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层材料和包层材料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层材料和该包层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19478号公报中公开了将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层和第三层与配置于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的由Cu或Cu合金构成的第二层轧制接合而成的包层材料。日本特开2005-219478号公报所公开的包层板在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中心层(第二层)的两个表面分别轧制接合由不锈钢构成的覆盖层(第一层、第三层),覆盖层隔着由Nb等构成的阻挡层而与中心层接合。另外,包层板利用热轧、温冷轧等减厚加工而被轧制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94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日本特开2005-219478号公报所公开的包层材料有时在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层或第三层产生厚度过小的部位,作为其结果,在将包层材料与其他的部件焊接时,发生焊接强度下降的情况,并且有时包层材料的机械强度产生波动。<br>本专利技术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层材料(30),其特征在于,具有:/n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层(31);/n由Cu或Cu合金构成且轧制接合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二层(32);和/n由不锈钢构成且轧制接合于所述第二层的与所述第一层相反一侧的第三层(33),/n整体厚度为1mm以下,/n观察沿着叠层方向的截面时,所述第一层的在所述叠层方向上的最小厚度和所述第三层的在所述叠层方向上的最小厚度分别为所述第一层的所述叠层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三层的所述叠层方向上的平均厚度的70%以上且小于10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9 JP 2017-1541361.一种包层材料(30),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层(31);
由Cu或Cu合金构成且轧制接合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二层(32);和
由不锈钢构成且轧制接合于所述第二层的与所述第一层相反一侧的第三层(33),
整体厚度为1mm以下,
观察沿着叠层方向的截面时,所述第一层的在所述叠层方向上的最小厚度和所述第三层的在所述叠层方向上的最小厚度分别为所述第一层的所述叠层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三层的所述叠层方向上的平均厚度的70%以上且小于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的所述最小厚度相对于所述包层材料的厚度的百分率的标准偏差和所述第三层的所述最小厚度相对于所述包层材料的厚度的百分率的标准偏差为1.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均由奥氏体系不锈钢构成。


4.一种包层材料(3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包层轧制,其将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金属板(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晋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