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26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护壳,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壳体防护,包括:第一内壳、第一外壳、第二内壳、第二外壳。第一内壳的外沿具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内壳的远离盖体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延伸至第一凸起的外沿;第一外壳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第一外壳为TPU类材料制成。采用了多个第一凸起且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会随第一凹槽延伸至第一凸起,使得第一凸起处形成由第一内壳和第二外壳构成的复合结构,壳体摔落时受到的冲击力会首先作用在位于第一凸起处的第一内壳的上,之后冲击力传递至位于第一凸起处的第一外壳,最后,冲击力传递至整个第一外壳,通过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抵消冲击力,提高壳体的防摔能力。

Protectiv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
技术介绍
传统的保护壳对于壳体的防摔能力提升不够显著,防摔能力主要来自保护壳材料本身的形变特性,虽然可通过材料的变形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但是大部分冲击力还会作用在壳体上,造成壳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对壳体进行防护,尤其是在提高壳体防摔能力时,提供一种保护壳,以解决传统的保护壳防摔能力低,抵消冲击力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保护壳,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壳体防护,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旋转连接的盖体,包括:第一内壳,设置在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一面,所述第一内壳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盖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内壳的外沿具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内壳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外沿;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外壳为TPU类材料制成;第二内壳,设置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所述第二内壳具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以及第二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远离所述本体的一面。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保护壳,采用了多个第一凸起且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会随第一凹槽延伸至第一凸起,使得第一凸起处形成由第一内壳和第二外壳构成的复合结构,壳体摔落时受到的冲击力会首先作用在位于第一凸起处的第一内壳的上,之后冲击力传递至位于第一凸起处的第一外壳,最后,冲击力传递至整个第一外壳,通过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抵消冲击力,提高壳体的防摔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壳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一内壳的前视图。图3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一内壳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一外壳的前视图。图5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一外壳的后视图。图6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二内壳的前视图。图7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二内壳的后视图。图8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二外壳的前视图。图9为图1所示保护壳中第二外壳的后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0、笔记本电脑外壳;110、主机外壳;120、显示器外壳;210、第一内壳;211、第一凸起;212、第一凹槽;2121、第一槽壁;2122、第二槽壁;2121a、第一通槽;213、第一容置槽;2131、第一卡扣;220、第一外壳;221、第一延伸部;230、第二内壳;231、第二容置槽;2311、第二卡扣;2312、防脱凸起;232、第二凹槽;2321、第三槽壁;2322、第二凸起;2322a、第三凸起;233、第四凸起;240、第二外壳;241、第三凹槽;2411、第四凹槽;242、第五凸起;250、走线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壳体防护,尤其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防护。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保护壳还能够用于对其他壳体的防护,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保护壳。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100的防护。笔记本电脑外壳100包括主机外壳110和显示器外壳120。一种保护壳,包括第一内壳210、第一外壳220、第二内壳230和第二外壳240。第一内壳210设置在显示器外壳120的远离主机外壳110的一面。第二内壳230设置在主机外壳110的远离显示器外壳120的一面。具体地,第一内壳210的外沿具有多个第一凸起21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11为四个。四个第一凸起211分别与显示器外壳120的四个角部相对应。进一步地,第一内壳210的远离显示器外壳120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212。第一凹槽212延伸至第一凸起211的外沿。第一外壳220为TPU类材料制成。第一外壳220设置在第一凹槽212内。且第一外壳220与第一凹槽212相匹配。第一凹槽212的槽底大部分为弧面,弧面有利于第一外壳220与第一内壳210贴合。而延伸至第一凸起211处的槽底为平面。由于第一凹槽212延伸至第一凸起211的外沿,因此,第一外壳220会随第一凹槽212延伸至第一凸起211的外沿。由于第一凸起211位于第一内壳210的最外侧,在笔记本跌落时,第一凸起211会首先与地面接触抵御冲击力。之后,冲击力通过第一凸起211传递至第一外壳220,即通过第一凹槽212位于第一凸起211上的槽壁的薄壁结构将冲击力传递至第一外壳220。由于薄壁结构在抵御冲击力时,本身变形量较大,其与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220相结合可以有效抵消冲击力,比单纯依靠材料本身的形变特性提升防摔能力明显。第二内壳230设置在主机外壳110的远离显示器外壳120的一面。第二外壳240设置在第二内壳230远离主机外壳110的一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220为TPU类材料制成,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壳220还可以为其他弹性材料制成,例如,软性塑胶中的TPE类等。请一并结合图1-图5,第一凹槽212具有第一槽壁2121和第二槽壁2122。第一槽壁2121沿第一内壳210的外沿延伸成环状。第一凹槽212通过第一槽壁2121和第二槽壁2122限定成环状。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2只具有沿第一内壳210的外沿延伸成环状的第一槽壁2121。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2相对显示器外壳120的左右对称轴左右对称。第一凹槽212位于显示器外壳120上侧部分的中部向下外凸。第一凹槽212位于显示器外壳120下侧部分的中部向上外凸。使得第一凹槽212的宽度形成由上述中部向所对应的第一凸起211阶梯式减小的趋势,更有利于冲击力在第一外壳220上的衰减。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壳210具有第一容置槽213,显示器外壳120容置于第一容置槽213。第一容置槽213的槽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扣2131。显示器外壳120通过第一卡扣2131固定在第一容置槽213内。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器外壳120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容置槽213内,例如,通过粘结或通过将第一内壳210直接套接在显示器外壳120上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外壳220部分容置于第一凹槽212内。使得第一外壳220的远离第一凹槽212的一面外凸于第一内壳210。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壳210为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具体为透明工程塑料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壳,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壳体防护,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旋转连接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内壳,设置在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一面,所述第一内壳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盖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内壳的外沿具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内壳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外沿;/n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外壳为TPU类材料制成;/n第二内壳,设置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所述第二内壳具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以及/n第二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远离所述本体的一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壳,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壳体防护,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旋转连接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壳,设置在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一面,所述第一内壳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盖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内壳的外沿具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内壳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外沿;
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外壳为TPU类材料制成;
第二内壳,设置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所述第二内壳具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以及
第二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远离所述本体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
所述第一槽壁沿所述第一内壳的外沿延伸成环状;
所述第一凹槽通过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限定成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宏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飞兴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