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60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20:44
一种充电保护壳,其适用于容置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相对侧面,且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背面。充电保护壳包括壳体、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电子装置的二相对侧面及背面。充电线圈配置在壳体的第二部分。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保护壳,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充电保护壳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装置主要通过有线充电器将固定式电源(例如市电)所提供的电能充入电子装置中。就可携式电子装置而言,受限于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的规格的不同,不同型号或品牌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法共用相同的有线充电器,因此,使用者往往须因应不同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携带不同的有线充电器,进而造成使用上的困扰。是以,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对可携式电子装置充电,其中为达到无线充电的功能,可携式电子装置需额外与无线充电线圈模块连接。由于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模块是裸露地直接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外部,因此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此外,由于无线充电线圈模块需占据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仅具有一个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的情况下,可携式电子装置在充电时将无法再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提供一种充电保护壳,其至少可改善现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本新型的一种充电保护壳,其适用于容置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相对侧面,且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背面。充电保护壳包括壳体、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电子装置的二相对侧面及背面,并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卡合。充电线圈配置在壳体的第二部分。信号<br>传递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电子装置。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件,且第二部分具有对应所述至少第一卡合件的至少一第二卡合件。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部分更具有凹槽。凹槽用以容纳信号传递模块。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具有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信号传递模块包括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路板电性连接充电线圈。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可拆卸地插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使充电线圈能够经由信号传递模块提供电力至电子装置。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插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时,充电线圈依序经由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而提供电力至电子装置。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更具有至少一开孔,使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能够经过至少一开孔插入至对应的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经由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电子装置。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插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时,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依序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路板、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而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分别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端口(USBport),且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分别为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器(USBconnector)。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部份容纳且部分包覆充电线圈。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更包括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配置在充电线圈与电子装置之间,且充电线圈位于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基于上述,由于充电线圈整合于充电保护壳中,因此可避免使用者直接看见裸露的充电线圈,且可避免充电线圈在充电时因外力冲击而脱落,因此充电保护壳可改善现有易脱落以及不美观等问题。在一实施例中,透过信号传递模块的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的设置,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可经由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从而可解决现有电子装置在充电时无法再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的问题。为让本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充电保护壳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的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A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B是组装有充电保护壳的电子装置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前的示意图。图5是图4A中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00:充电保护壳110:壳体112:第一部分114:第二部分116:第三部分120:充电线圈130:信号传递模块132:电路板134: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136: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138:信号传递线路139:电子元件200:电子装置210: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300:其他电子装置310:第二信号传递连接器1122:第一卡合件1142:第二卡合件DS:显示面G:凹槽H:开孔O:开口S1:第一侧面S2:第二侧面S3:第三侧面S4:第四侧面SB:背面A-A’:剖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充电保护壳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其中图2省略绘示图1中壳体的第三部分,以清楚表示壳体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之间的相对配置关系。图3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的充电线圈以及信号传递模块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A是电子装置与图1中充电保护壳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B是组装有充电保护壳的电子装置与其他电子装置连接前的示意图。图5是图4A中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5,充电保护壳100适于容置电子装置200。电子装置200包含一背面SB及二相对侧面(包括第一侧面S1以及第二侧面S2),且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背面SB。电子装置200可为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等,但不以此为限。充电保护壳100除了可提供电子装置200适当的保护(如防刮、耐冲击)之外,还可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具体地,充电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10、充电线圈120以及信号传递模块130。壳体110为组合式的壳体,其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112以及第二部分114。互相卡合的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14共同地包覆电子装置200的二相对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保护壳,适用于容置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相对侧面,且该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该背面,包括:一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该电子装置的该二相对侧面及该背面;一充电线圈,配置在该壳体的该第二部分;以及一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该电子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16 TW 1042114321.一种充电保护壳,适用于容置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一背面及二
相对侧面,且该二相对侧面分别连接该背面,包括:
一壳体,包括能够互相卡合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互相卡合的该
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共同地包覆该电子装置的该二相对侧面及该背面;
一充电线圈,配置在该壳体的该第二部分;以及
一信号传递模块,电性连接该充电线圈且可拆卸地电性连接该电子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
件,且该第二部分具有对应该至少第一卡合件的至少一第二卡合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第二部分更具有一凹槽,该凹
槽用以容纳该信号传递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保护壳,其中该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信号传递
连接端口,该信号传递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一第一信号传递连接器以及至少一
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充电线圈,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
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信号传递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且该第一信号传
递连接器可拆卸地插入该第一信号传递连接端口,以使该充电线圈能够经由该
信号传递模块提供电力至该电子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保护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治清杨字民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