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专利>正文

箱式两用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24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箱式两用炉具,包括有箱体、箱盖、烟囱及连接装置。其中,箱体是由外壳,集灰抽屉,下托盘,由炉排子、炉瓦及炉口形成的炉膛,箱体水套和保温层及外封圈组成;外封圈与箱体水套之间形成一对流传热通道;炉膛中的热流经箱盖空腔进入箱体中的热流通道后,由外封圈与烟囱相通的烟囱口流入烟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使用方便实用、结构简单并具有一炉多用的功效。(*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供热用设备,特别是一种燃煤热水用的箱式两用炉具。现有的炉具一般存在结构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等缺陷现有的生活用小型炉具不但品样较少,而且其结构不合理,其使用热效率较低,大大地浪费热源,造成家庭及社会上的经济损失;又如现有的炉具大多采用燃煤体与热水体分开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炉具在使用时不但烦锁,而且其生火及封火都比较困难,大大地浪费使用者的工作时间,不适应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并且因为没设有合理的除尘结构而造成外界环境污染。另外有许多事业单位本应采用小型的热水炉具,但因缺少这种结构的炉具而普遍使用大型的热水炉具,因而造成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小单位或家庭供暖也都是采用大型锅炉燃煤取暖,其取暖费较高,并且这种取暖用锅炉功能单一,不能一炉多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供的一种结构合理、热效率高、能快速燃烧且燃煤充分、除尘彻底、并既可用作供暖设备又可用作火炉的多功能箱式两用炉具。本技术的箱式两用炉具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箱式两用炉具,包括有箱体1、箱盖2、烟囱3及连接装置4。其中,箱体1是由外壳11,位于箱体下方的集灰抽屉12,集灰抽屉12上的下托盘13,由下托盘13上的炉排子14、位于箱体中的圆桶状的炉瓦15及炉瓦上的炉口19形成的炉堂,炉瓦外的箱体水套16和保温层17及外封圈18组成;外封圈18与箱体水套16之间形成一对流传热通道;箱盖2的截面为具有热流可通过的空腔的倒槽型结构,具有外壳21及其下的保温层22;进水管5与箱体水套16下连接;炉堂中的热流经箱盖空腔进入箱体中的热流通道后,由外封圈18与烟囱3相通的烟囱口33流入烟囱。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燃烧充分,关闭箱盖时热量全部用于供暖,热效率高;开盖时,火力较集中在使用时可省时省力;造型合理、结构简单并具有一炉多用的功效。下列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箱式两用炉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开盖后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参见图1、2、3,本技术的箱式两用炉具,包括有箱体1、箱盖2、烟囱3及连接装置4。其中,箱体1是由外壳11,位于箱体下方的集灰抽屉12,集灰抽屉12上的下托盘13,由下托盘13上的炉排子14、位于箱体中的圆桶状的炉瓦15及炉瓦上的炉口19形成的炉堂,炉瓦外的箱体水套16和保温层17及外封圈18组成;外封圈18与箱体水套16之间形成一对流传热通道;箱盖2的截面为具有热流可通过的空腔的倒槽型结构,具有外壳21及其下的保温层22;进水管5与箱体水套16下连接;炉堂中的热流经箱盖空腔进入箱体中的热流通道后,由外封圈18与烟囱3相通的烟囱口33流入烟囱3。上述的箱体水套16的出水管可与箱体水套上连接;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方式在箱盖上设有箱盖水套23,箱盖水套23下口与箱体水套16上口通过连接装置4相连,整个循环水的出水口安在箱盖上。也就是说箱盖还可进一步包括有箱盖水套23及箱盖水套23与箱体水套相连的水路连接管即连接装置4;所述的连接装置必须保证箱盖可灵活地开起,以便当作做饭等使用的火炉,主要是由转动封闭管接头组成。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热能,最优采用以下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在本技术所给出的附图中已充分反映出来,具体如下在箱盖2及烟囱3上分别设有箱盖水套23和烟囱水套31;箱体水套16的进水管5与箱体水套16下连接,箱体水套16的出口通过连接装置4与箱盖水套23下口(也可称箱盖进水口)相连通,箱盖水套23上口通过软管32与烟囱水套相通即在烟囱外周装有一烟囱水套31,通过软管32与箱盖水套23相连通。然后在烟囱上安装出水管或出水龙头。这样可充分地利用热能,大大地提高其热效率。参见图1、2、3、4,在箱体下部的集灰抽屉12通过抽屉导轨或其它导向件,如可支撑抽屉并使抽屉能活动移动的角钢等,安在箱体1下部、炉瓦15的下方;集灰抽屉12上安有抽屉拉手121及封火门122以便拉出抽屉倒出抽屉内的煤渣或灰尘等,以及打开或封闭封火门来实现生火或封火的功能。参见图1、4,上述的保温层17紧靠炉瓦15或炉堂安在炉瓦15下部的外周;箱体水套16安在保温层17上方、炉瓦15的外周并与炉瓦15和保温层17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为了清除对流传热通道中的灰尘在对流传热通道下的保温层中安有一除尘管6,除尘管6的下口与集灰抽屉相通。参见图1、2、4,上述的炉口19上有一热流通过的弧形口191,其弧形角可似情况而定;除尘管6正安在弧形口下部的正中。上述所说明的有关结构及其原理是针对一个炉具而言的,对于最佳实施例已由附图给出即两个由箱体与箱盖组成的炉具共用一烟囱并排装配在一块。本技术的炉排可视其使用情况来调整,根据炉排的结构本箱式两用炉具可适应于蜂窝煤及散煤的燃烧;也可以采用燃气装置替代。本技术当关闭箱盖使用时,由于热量全部集中在整个炉具,可用于供暖,其热效率高;当开盖使用时,由于火力较集中在使用时如做饭等可省时省力,使用方便、实用。本技术中各构件之间应相与连接的,可采用角钢支撑连接,并起封闭连接缝隙的作用;也可采用别的结构形式进行连接装配,这些结构形式为现有公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不作进一步的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箱式两用炉具,包括有箱体1、箱盖2、烟囱3及连接装置4,其特征在于箱体1是由外壳11,位于箱体下方的集灰抽屉12,集灰抽屉12上的下托盘13,由下托盘13上的炉排子14、位于箱体中的圆桶状的炉瓦15及炉瓦上的炉口19形成的炉堂,炉瓦外的箱体水套16和保温层17及外封圈18组成;外封圈18与箱体水套16之间形成一对流传热通道;箱盖2的截面为具有热流可通过的空腔的倒槽型结构,具有外壳21及其下的保温层22;进水管5与箱体水套16下连接;炉堂中的热流经箱盖空腔进入箱体中的热流通道后,由外封圈18与烟囱3相通的烟囱口33流入烟囱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两用炉具,其特征在于箱盖进一步包括有箱盖水套23及箱盖水套23与箱体水套相连的水路连接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两用炉具,其特征在于烟囱外周装有一烟囱外水套31,通过软管32与箱盖水套相连通;烟囱3上安有出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箱式两用炉具,其特征在于集灰抽屉12通过抽屉导轨或其它导向件安在箱体1下部,炉堂下方;集灰抽屉12上安有抽屉拉手121及封火门12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箱式两用炉具,其特征在于保温层17紧靠炉堂安在炉瓦15下部的外周;箱体水套16安在保温层17上方、炉瓦15的外周并与炉瓦15和保温层17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式两用炉具,其特征在于在对流传热通道下的保温层中安有一除尘管6。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箱式两用炉具,其特征在于两个由箱体与箱盖组成的炉具可共用一烟囱并排装配在一块。专利摘要一种箱式两用炉具,包括有箱体、箱盖、烟囱及连接装置。其中,箱体是由外壳,集灰抽屉,下托盘,由炉排子、炉瓦及炉口形成的炉膛,箱体水套和保温层及外封圈组成;外封圈与箱体水套之间形成一对流传热通道;炉膛中的热流经箱盖空腔进入箱体中的热流通道后,由外封圈与烟囱相通的烟囱口流入烟囱。本技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式两用炉具,包括有箱体1、箱盖2、烟囱3及连接装置4,其特征在于:箱体1是由外壳11,位于箱体下方的集灰抽屉12,集灰抽屉12上的下托盘13,由下托盘13上的炉排子14、位于箱体中的圆桶状的炉瓦15及炉瓦上的炉口19形成的炉堂,炉瓦外的箱体水套16和保温层17及外封圈18组成;外封圈18与箱体水套16之间形成一对流传热通道;箱盖2的截面为具有热流可通过的空腔的倒槽型结构,具有外壳21及其下的保温层22;进水管5与箱体水套16下连接;炉堂中的热流经箱盖空腔进入箱体中的热流通道后,由外封圈18与烟囱3相通的烟囱口33流入烟囱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