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用或取暖用节煤高效蜂窝煤炉或灶,它包括进风系统的进风口、炉或灶盖、二进风管和燃烧系统的储灰室、炉桥、二进风炉或灶蕊、保温层、火口圈、火圈与排烟排硫系统的烟道、烟囱等结构特征。目前,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绝大部份在使用蜂窝煤炉或灶。但是,现有技术的蜂窝煤炉或灶,由于均只有一道固定的火圈,不能改变(调节)炉或灶堂的大小;火圈挡火脚(壁)上排烟排硫口,离火口(炉或灶蕊口)位低距近而火道短、热能损失大、抽力小、燃烧空间小、以及不便清扫、易于堵塞;闭火期间,烟囱、烟道与炉或灶堂直接相通,不能降低烟囱、烟道与炉或灶堂之间冷热空气的对流。因此,存在不便使用多种类型炊底和多种型号的炊具,炊底着火受热面积小,热效率低;煤体不能充分迅速燃烧,火力弱小,煤烟煤气外逸;闭火期间煤体自燃等缺陷。同时,还由于炉或灶桥、二进风管结构不当,炉或灶盖进风孔不合理,又存在堵塞蜂窝煤眼孔、二进风易于失效和控制风量小等弊端。使用上述蜂窝煤炉或灶,火力不能满足烹调如爆炒的要求、费时费煤、易损炊底、危害人体健康,给千家万户造成极大的苦恼。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厨用或取暖用节煤高效蜂窝煤炉或灶,由炉或灶体、进风口、炉或灶盖、二进风管、储灰室、保温层、炉或灶桥、二进风炉或灶蕊、火口圈、火圈、烟囱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与炉或灶台面持平的固定火圈下设置有第二层不带挡火脚(壁)的固定的火圈;在第二层固定火圈设置有至少一道与之以子母口靠接的活动火圈,在至少一道活动火圈的挡火脚(壁)上设置有与其排烟排硫口相对应的可调节(移位)的闭火圈。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