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377017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用于保证在加热过程中,电池模组底部的温差在预定范围内。利用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自然降温和主动加热的特性,在自然降温慢的区域设置较小的加热功率,在自然降温快的区域设置较大的加热功率,实现动力电池包均温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双重效果。

A uniform temperature hea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ower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电动汽车已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是以动力电池(即电池包)提供动力源,驱动动力电机推动汽车前进,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对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较为苛刻,为满足全国范围内的正常使用,动力电池工作环境温度一般要求为-30.0℃-60.0℃。动力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循环寿命减少;低温环境下工作时,充放电容量降低。,这是由动力电池本身化学特性决定的。为弥补动力电池化学特性的短板,需对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动力电池工作在较为理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减少温度对动力电池工作性能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针对减小动力电池包温差的方法,均是统一通过控制加热系统来实现的,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单个电池模组温度实现精准控制;能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单个电池模组实现精准控制,且加热过程能源消耗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用于保证在加热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差在预定范围内。进一步地,在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步骤中,具体为:通过低温隔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降温速率;通过低温加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升温速率。进一步地,在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的步骤:降温速率>1℃/h的区域划分为自然降温快区域;降温速率≤1℃/h的区域划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进一步地,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步骤中,至少设置有三组不同的加热功率。进一步地,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步骤中,根据至少三组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电池模组升温速率,建立各模组升温速率-加热功率函数Qi(x)(i从1~N,N为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个数);根据系统预设目标值,测量出最低加热目标温度T0和加热时间t0,则电池包最低升温速率V0=(T0-T起始温度)/t0。进一步地,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步骤中,根据电池模组底部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确定电池模组的加热目标温度阈值Ti(i从1~N,N为电池包内模组个数)。进一步地,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自然降温快区域内的电池模组加热目标温度TL高于最低加热目标温度T0,且TL-T0不大于电池模组底部的温差在预定范围;自然降温慢区域内的电池模组加热目标温度TL高于最低加热目标温度T0,且TL-T0不大于电池模组的温差在预定范围。进一步地,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电池模组的升温速率-加热功率函数Qi(x)及电池模组的加热目标温度,计算电池模组对应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Pi=Q-1(Vi)(i从1~N,N为电池包内模组个数)。进一步地,至少设置有三组不同的加热功率都在50W-100W的功率范围内。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电池包均温加热的方法: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用于保证在加热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差在预定范围内。利用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自然降温和主动加热的特性,在自然降温慢的区域设置较小的加热功率,在自然降温快的区域设置较大的加热功率,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加热功率实现主动加热的均温功能,达到了实现动力电池包均温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双重效果。专利技术人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所述的步骤。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电池包均温加热的方法: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用于保证在加热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差在预定范围内。利用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自然降温和主动加热的特性,在自然降温慢的区域设置较小的加热功率,在自然降温快的区域设置较大的加热功率,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加热功率实现主动加热的均温功能,达到了实现动力电池包均温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双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组加热单元功率计算流程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单个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电池包电路连接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模组;2、电池模组测温组件;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3、加热单元;4、加热控制模块;5、加热继电器;6、保险丝;7、加热单元测温组件;71、第三温度传感器;72、第四温度传感器;8、导热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S101,通过低温隔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降温速率;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具体的,根据温度传感器进行试验,降温速率>1℃/h的区域划分为自然降温快区域;降温速率≤1℃/h的区域划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S102,通过低温加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升温速率。具体的,通过低温隔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至少三组加热功率下电池模组的升温速率。具体的,至少设置有三组不同的加热功率都在50W-100W的功率范围内。能够更好的保证后续函数的拟合精度。S103,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得出升温速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变化情况;/n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的底部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n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用于保证在加热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差在预定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变化情况;
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的底部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
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分别设置有不同的加热功率的加热单元,用于保证在加热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差在预定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步骤中,具体为:
通过低温隔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降温速率;
通过低温加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不同区域的升温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测量得出的温度变化情况将电池模组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的步骤:
降温速率>1℃/h的区域划分为自然降温快区域;
降温速率≤1℃/h的区域划分为自然降温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得出升温速率的步骤中,
通过低温隔热试验或仿真分析,获取至少三组加热功率下电池模组的升温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自然降温慢区域、自然降温快区域得出升温速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至少三组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电池模组升温速率,建立各模组升温速率-加热功率函数Qi(x)(i从1~N,N为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章根刘艳赵明刘心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