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新孝专利>正文

家用炉灶增温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87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个附加在家用带烟管炉灶上的增温罩。其形状是底面为圆的拱形罩,形似一扣置的脸盆,其制造用铸铁成型或其他金属材料压制成型的方式实现。其技术特征是:家用带烟管炉灶的排烟口(指未装烟管时的排烟口)位置低于增温罩拱顶,并由增温罩来增加炉内热循环空间。新增的热循环空间可使燃煤充分燃烧,并使热量有足够的时间被炉体吸收并辐射到室内,而不是被烟管迅速外排。(*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个附加在家用带烟管炉灶上的增温罩。现有家用带烟管炉灶的顶盖(5)为平面型且与排烟口(4)位于同一高度(图5)。燃煤燃烧时(特别是打开风门燃烧时),很多热量由于热循环空间不足而与燃烧不完全的有害气体迅速从烟管外口排出室外,其结果是既浪费热量又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底面为园的拱形增温罩来达到下述目的的A、炉灶打开风门使用时,拱形的增温罩(1),使排烟口(4)恰当地低于增温罩拱顶(见图4),以扩大炉灶热循环空间(6),并增加炉体辐射热量的面积,而使热量外排之前已被向室内辐射殆尽,提高了取暖热效率以及由于充分燃烧使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B、关上风门时增温罩增加的热循环空间(6)可用来烤制食物。本技术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2、3所示。为与市售的带烟管炉灶配合使用以及与其配套制造时不改变厂家的生产条件,增温罩底面外园直径与上述市售炉灶的顶盖直径相同,按图1、2、3所示结构用铸铁成型的方式或其他金属材料压制成型的方式实现。现参照附图对技术详述如下图1增温罩(1)外部有若干数目的散热片(2)。图2拱起的增温罩(1)使热量在外排之前有足够的循环空间(6)。图3中央顶部的提环孔(3)用于安装金属提环。图4排烟口(4)低于增温罩拱顶的设计是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图5现有炉灶平面型顶盖(5)与排烟口(4)相对高度一致,燃煤燃烧时热量和未完全燃烧的有害气体会迅速外排。使用时,只要取下原有炉盖,换上增温罩(原有炉盖仍可保留,用作蒸煮食物等)。由于增温罩(1)形成的空间(6)使得热量在罩内循环而有足够的时间被罩体吸收并通过其辐射到室内而不是迅速从烟管排到室外。同时,燃煤产生的气体充分燃烧而减少了外排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增温罩增加的炉内空间(6)还可用来烤制食物。权利要求1.一个用于带烟管炉灶上的家用炉灶增温罩,该增温罩有一个底面为园的拱形增温罩体(1)增温罩(1)外部有散热片(2),提环孔(3),其特征是使家用带烟管炉灶的排烟口(4)位置低于增温罩(1)的拱顶,并由增温罩(1)来增加炉内热循环空间(6)。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个附加在家用带烟管炉灶上的增温罩。其形状是底面为圆的拱形罩,形似一扣置的脸盆,其制造用铸铁成型或其他金属材料压制成型的方式实现。其技术特征是家用带烟管炉灶的排烟口(指未装烟管时的排烟口)位置低于增温罩拱顶,并由增温罩来增加炉内热循环空间。新增的热循环空间可使燃煤充分燃烧,并使热量有足够的时间被炉体吸收并辐射到室内,而不是被烟管迅速外排。文档编号F24B1/195GK2076645SQ9021136公开日1991年5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唐新孝, 旷青莲, 唐凤岭, 刘华芝 申请人:唐新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用于带烟管炉灶上的家用炉灶增温罩,该增温罩有一个底面为园的拱形增温罩体(1)增温罩(1)外部有散热片(2),提环孔(3),其特征是:使家用带烟管炉灶的排烟口(4)位置低于增温罩(1)的拱顶,并由增温罩(1)来增加炉内热循环空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孝旷青莲唐凤岭刘华芝
申请(专利权)人:唐新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