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678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音响系统包括:主机和环绕音响;其中,所述主机包括:主控芯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以及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音频播放模组;所述环绕音响包括:与所述主机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对应的第二外接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组件电连接的微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音频播放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环绕音响播放音频导致声音效果不强且无法实现全景声的问题。

A separable sou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
本技术涉及音响
,尤其涉及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
技术介绍
音响系统是指通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能够提供极佳的视听效果。现有的高端音响系统大体包含主机和环绕音响两部分,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音乐视听盛宴。现有的音响系统中,通常环绕音响是直接插入主机的,在主机接入电源后,主机通过输出音频信号给环绕音响;这样通过环绕音响播放音频,从而给用户带来音乐盛宴,提高用户的视听体验。当然也存在主机与环绕音响相互分离的音响系统,此种音响系统中环绕音响的设置位置较为灵活。然而,现有的音响系统要么是环绕音响与主机直接插接的,要么是相互分离设置的。直接插接的音响系统,环绕音响位置固定且单一环绕音响播放音频,则因为只有单一环绕音响输出声音,声音效果不强;并且位置固定且单一的环绕音响也无法实现全景声效果。若要增强声音效果或实现全景声的声场效果,必须将多个环绕音响灵活放置在不同位置才能实现。然而,主机的接口是有限的,导致一个主机难以接入多个环绕音响,同时设置多个环绕音响也容易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环绕音响播放音频导致声音效果不强且无法实现全景声,多个环绕音响又成本过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该可分离音响系统包括:主机和环绕音响;其中,主机包括:主控芯片;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以及,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第一音频播放模组;环绕音响包括:与主机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对应的第二外接端子组件;与第二外接端子组件电连接的微控制单元;以及,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音频播放模组。优选地,上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主机还包括:与第一外接端子组件的第一功率电源端子电连接的第一充电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包括:与第一功率电源端子电连接的电源板;以及,与电源板电连接的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其中,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还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环绕音响包括:与第二外接端子组件的第二功率电源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充电电路;其中,第二充电电路包括:与第二功率电源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其中,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还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充电芯片;与充电芯片电连接的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第三直流-直流转换器,其中,第三直流-直流转换器还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优选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第一充电电路,还包括:串接于电源板与第一功率电源端子之间线路的通电控制开关,其中,通电控制开关还与主控芯片电连接。优选地,上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主机还包括:连接于主控芯片与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之间的主机静电保护电路;其中,主机静电保护电路包括:串接于主控芯片与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之间线路的信号控制开关;串接于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与信号控制开关之间线路的第一分压电阻组件;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组件与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之间线路、且接地的第一静电阻抗器组件;环绕音响还包括:连接于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外接端子组件之间的音响静电保护电路;音响静电保护电路包括:串接于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外接端子组件之间线路的第二分压电阻组件;以及,连接于第二分压电阻组件与第二外接端子组件之间线路、且接地的第二静电阻抗器组件。优选地,所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第二外接端子组件包括音响信号输出端子;环绕音响还包括:上拉电源;以及,与上拉电源电连接、且连接于微控制单元与音响信号输出端子之间线路的上拉电阻组件;其中,上拉电阻组件包括:与上拉电源电连接、且连接于微控制单元与音响信号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一上拉电阻。优选地,上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第一外接端子组件包括与音响信号输出端子对应的音响信号输入端子;第一分压电阻组件包括串接于音响信号输入端子与主控芯片之间线路的输入端分压电阻;主控芯片包括芯片内微控单元;主机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外接端子组件与芯片内微控单元之间的插拔检测电路;其中,插拔检测电路,包括:连接于输入端分压电阻与芯片内微控单元之间的N沟道MOS管;以及,连接于输入端分压电阻与N沟道MOS管之间线路的接地保护电阻;其中,N沟道MOS管的G极连接输入端分压电阻,N沟道MOS管的S极接地,N沟道MOS管的D极接入高电平、且与芯片内微控单元电连接。优选地,上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插拔检测电路,还包括:连接于N沟道MOS管的D极的第二上拉电阻,其中,芯片内微控单元连接于第二上拉电阻与N沟道MOS管的D极之间线路。优选地,上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主机还包括: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无线信号发射组件;环绕音响还包括:与无线信号发射组件通信连接、且与第二音频播放模组电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组件。优选地,上述可分离音响系统中,第一音频播放模组,包括: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功率放大器;以及,与功率放大器电连接的音频播放器。优选地,可分离音响系统,还包括:连接于信号控制开关与主控芯片之间线路的接地电阻组件。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可分离音响系统,通过在主机上设置第一音频播放模组,在环绕音响上设置第二音频播放模组,在需要增强声音效果,提高声音音量时,能够通过主机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和环绕音响的第二外接端子组件将环绕音响插接在主机上,从而通过第一音频播放模组和第二音频播放模组一起播放音频信息,增强声音效果。若要实现全景声的声场效果,则可以将环绕音响和主机分开设置,从而使得环绕音响与主机分布在不同位置,在不同位置上主机的第一音频播放模组和环绕音响的第二音频播放模组分别播放音频信息,从而实现全景声的声场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环绕音响声音效果不强,无法实现全景声效果;而设置多个环绕音响成本过高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的主机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的环绕音响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音响系统包括:/n主机(100)和环绕音响(200);其中,/n所述主机(100)包括:/n主控芯片(110);/n与所述主控芯片(110)电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n以及,与所述主控芯片(110)电连接的第一音频播放模组(130);/n所述环绕音响(200),包括:/n与所述主机(100)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对应的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n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电连接的微控制单元(220);/n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电连接的第二音频播放模组(2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音响系统包括:
主机(100)和环绕音响(200);其中,
所述主机(100)包括:
主控芯片(110);
与所述主控芯片(110)电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
以及,与所述主控芯片(110)电连接的第一音频播放模组(130);
所述环绕音响(200),包括:
与所述主机(100)的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对应的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
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电连接的微控制单元(220);
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电连接的第二音频播放模组(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中第一功率电源端子(121)电连接的第一充电电路(140);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40)包括:
与所述第一功率电源端子(121)电连接的电源板(141);
以及,与所述电源板(141)电连接的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142),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142)还与所述主控芯片(110)电连接;
所述环绕音响(2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中第二功率电源端子(211)电连接的第二充电电路(240);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240)包括:
与所述第二功率电源端子(211)电连接的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241),其中,所述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241)还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电连接;
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电连接的充电芯片(242);
与所述充电芯片(242)电连接的充电电池(243);
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池(243)电连接的第三直流-直流转换器(244),其中,所述第三直流-直流转换器(244)还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离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140)还包括:
串接于所述电源板(141)与所述第一功率电源端子(121)之间线路的通电控制开关(143),其中,所述通电控制开关(143)还与所述主控芯片(11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控芯片(110)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之间的主机静电保护电路(150);其中,所述主机静电保护电路(150)包括:
串接于所述主控芯片(110)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之间线路的信号控制开关(151);
串接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与所述信号控制开关(151)之间线路的第一分压电阻组件(152);
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组件(152)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组件(120)之间线路、且接地的第一静电阻抗器组件(153);
所述环绕音响(2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之间的音响静电保护电路(250);所述音响静电保护电路(250)包括:
串接于所述微控制单元(220)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组件(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勤张喜会邹士强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