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水平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水平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加获得感,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应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精细化评估是实现公共交通品质提升的重要基础。现阶段传统的两网融合评价,多基于轨道交通站点50米或100米半径范围内的公交设施的配套情况,一方面,以直线距离衡量,未考虑与实际路网的匹配情况,评价相对静态;另一方面,仅评价配套公交设施情况,并未考虑设施的运营合理性和客流需求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价相对单一。为实现相对动态的、多因素精细化评估,需要结合实际步行路网、设施运营的匹配情况及客流需求的一致情况,形成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两网融合水平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水平评价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水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水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获取以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为起点,到达轨道交通出入口直线100米半径范围内的公交站点的实际步行距离,评估设施融合水平;/n步骤S2)基于站点轨道交通的运营班次时间,考虑换乘时间,对比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停靠线路的运营时间,计算平均换乘的等待时间,对比可接受的等待时间,评价运营融合水平;/n步骤S3)分析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客流换乘轨道交通的规模,并与该站点上下车客流总规模比较,计算换乘规模占比,评价客流融合水平;/n步骤S4)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水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以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为起点,到达轨道交通出入口直线100米半径范围内的公交站点的实际步行距离,评估设施融合水平;
步骤S2)基于站点轨道交通的运营班次时间,考虑换乘时间,对比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停靠线路的运营时间,计算平均换乘的等待时间,对比可接受的等待时间,评价运营融合水平;
步骤S3)分析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客流换乘轨道交通的规模,并与该站点上下车客流总规模比较,计算换乘规模占比,评价客流融合水平;
步骤S4)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两网融合评价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获取实际步行距离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基于电子地图开元数据,获取轨道交通站点及站点每个出入口;
步骤S12)基于电子地图开元数据,获取地面公交站点及对应停靠线路;
步骤S13)以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为圆点,利用GIS软件,做半径为100m的缓冲区;
步骤S14)利用GIS软件,将缓冲区与地面公交站点做交叉,得到轨道交通出入口直线100米半径范围内的包含的公交站点;
步骤S15)基于电子地图开元数据,以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为起点,以步骤S14中获取对应的公交站点为终点,规划步行路径,计算步行距离和步行时耗,得到站点i的步行接驳距离L步行接驳i和步行接驳时耗T步行接驳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评估设施融合水平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定义公交站点i与轨道交通的设施融合:S设施i=100-(L步行接驳i/L直线距离i-1)×100;
步骤S17)定义设施融合水平:S设施=(S设施1+S设施2+…+S设施n)/n,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计算平均换乘的等待时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计算换乘时耗包括乘客出站时耗和出站口步行接驳至对应公交站点的时耗:
T换乘i=T出站+T步行接驳i
上式中,T换乘i为与公交站点i间换乘时间总时耗,T出站为平均出站时耗,T步行接驳i为步行接驳时耗;
步骤S22)计算平均换乘等待时间:
T换乘等待i=T公交j-(T轨道i+T换乘i),其中,T公交j=min{T公交1,T公交2,…,T公交n},其中,
T公交j-(T轨道i+T换乘i)>0
上式中,T换乘等待i为第i班轨道交通换乘地面公交耗费的换乘等待的时间,T公交j为晚于轨交第i班运营时间T轨道i和T换乘i之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陆磊,朱鲤,张品立,陈仕瑜,张凯敏,何千羽,吴隽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