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64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管理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控制驱动电路的工作,以实现对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流的控制以及波形和频率的控制;解码电路用于将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并发送给无线充电管理芯片,以对应控制驱动电路的工作;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流并将检测到的电流反馈给无线充电管理芯片,以进一步根据反馈电流控制无线充电线圈的电流;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充电电流大。

A plane composite board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线充电电路大多使用无线充电芯片直接驱动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存在着充电电流较低,一般只有5W,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连接有解码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解码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均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以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有多个第一电容,多个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解码电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多个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控制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多个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所述控制电路,第二所述控制电路和第三所述控制电路以及第四所述控制电路;第一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UB端连接;第二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DB端连接;第三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UA端连接;第四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DA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中,所述解码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有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电容和第六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有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有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还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OPT0端连接且源极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TEM_DET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中,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且还连接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有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CODE_DET端连接有第十四电阻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AMP_DET端连接有第十五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LED1端连接有第一发光二极管且LED2端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LED1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LED2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无线充电管理芯片控制驱动电路的工作,以实现对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流的控制以及波形和频率的控制;解码电路用于将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并发送给无线充电管理芯片,以对应控制驱动电路的工作;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电流并将检测到的电流反馈给无线充电管理芯片,以进一步根据反馈电流控制无线充电线圈的电流;实现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充电电流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的驱动电路和解码电路以及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的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包括无线充电线圈L1和无线充电管理芯片U2;无线充电线圈L1连接有驱动电路10,驱动电路10分别连接有解码电路20和电流检测电路30,解码电路20和电流检测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10均与无线充电管理芯片U2连接;无线充电管理芯片U2控制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连接有解码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解码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均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连接有解码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解码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均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以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有多个第一电容,多个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解码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多个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还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控制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多个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所述控制电路,第二所述控制电路和第三所述控制电路以及第四所述控制电路;
第一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UB端连接;
第二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DB端连接;
第三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UA端连接;
第四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受控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的DA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平面复合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南
申请(专利权)人: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