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37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包括护套,护套内壁固定有抗干扰层,且护套内均匀设有四组线材,四组线材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流线,此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四对线材的外面加两层铝箔,利用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趋肤效应原理,有效的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它设备的工作,有效的保证了信号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同时通过在缆芯外围用铜网进行左右不同方向双层编织屏蔽,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时抗干扰的性能。

An anti-interference network line signa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
本技术涉及网络信号传输
,具体为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网络传输是指用一系列的线路经过电路的调整变化依据网络传输协议来进行通信的过程,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和不断创新,人们对网络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和波密性意识也越来越强。然而,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因为设计人员对线材的结构考虑不周到,往往会使得屏蔽效果无法满足社内的需求,加上安全设施的不成熟等,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不仅不利用计算机的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内壁固定有抗干扰层,且护套内均匀设有四组线材,四组所述线材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流线。优选的,所述抗干扰层包括第一屏蔽铝箔层、第二屏蔽铝箔层、第一屏蔽编织层和第二屏蔽编织层,所述第一屏蔽编织层固定在护套内壁,所述第二屏蔽编织层固定在第一屏蔽编织层内壁,所述第一屏蔽铝箔层固定在第二屏蔽编织层内壁,所述第二屏蔽铝箔层固定在第一屏蔽铝箔层内壁,四组所述线材安装在第二屏蔽铝箔层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屏蔽编织层和第二屏蔽编织层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缠绕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线材包括铜箔层,所述铜箔层内部设有多个导体和地线,所述导体外侧挤压有发泡绝缘层,所述地线均匀设置在导体外侧。r>优选的,所述地线外侧挤压有一层高密度聚乙烯绝缘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四对线材的外面加两层铝箔,利用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趋肤效应原理,有效的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它设备的工作,有效的保证了信号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2、本技术,通过在缆芯外围用铜网进行左右不同方向双层编织屏蔽,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时抗干扰的性能,而通过在地线外侧挤压一层高密度聚乙烯绝缘层,则能够保证有效排除电线内部杂讯影响,同时使其能够不受到临近的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观平面局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套;2-抗干扰层;3-线材;4-排流线;5-第一屏蔽铝箔层;6-第二屏蔽铝箔层;7-第一屏蔽编织层;8-第二屏蔽编织层;9-铜箔层;10-导体;11-地线;12-发泡绝缘层;13-高密度聚乙烯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包括护套1,护套1内壁固定有抗干扰层2,且护套1内均匀设有四组线材3,四组线材3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流线4。抗干扰层2包括第一屏蔽铝箔层5、第二屏蔽铝箔层6、第一屏蔽编织层7和第二屏蔽编织层8,第一屏蔽编织层7固定在护套1内壁,第二屏蔽编织层8固定在第一屏蔽编织层7内壁,第一屏蔽铝箔层5固定在第二屏蔽编织层8内壁,第二屏蔽铝箔层6固定在第一屏蔽铝箔层5内壁,四组线材3安装在第二屏蔽铝箔层6内,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四对线材3的外面加两层铝箔,利用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趋肤效应原理,有效的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它设备的工作,有效的保证了信号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第一屏蔽编织层7和第二屏蔽编织层8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缠绕编织而成,通过在缆芯外围用铜网进行左右不同方向双层编织屏蔽,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时抗干扰的性能。线材3包括铜箔层9,铜箔层9内部设有多个导体10和地线11,导体10外侧挤压有发泡绝缘层12,地线11均匀设置在导体10外侧。地线11外侧挤压有一层高密度聚乙烯绝缘层13,则能够保证有效排除电线内部杂讯影响,同时使其能够不受到临近的干扰。所谓趋肤效应是指电流在传导物体截面的分布随频率的升高而趋于传导物体表面分布,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小,即频率越高,电磁波的穿透能力越弱,通过在四对线材3的外面加多两层铝箔,并在缆芯外围用铜网进行左右不同方向双层编织屏蔽,以利用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趋肤效应原理,进而有效的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它设备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包括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1)内壁固定有抗干扰层(2),且护套(1)内均匀设有四组线材(3),四组所述线材(3)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流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包括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1)内壁固定有抗干扰层(2),且护套(1)内均匀设有四组线材(3),四组所述线材(3)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流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网线信号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层(2)包括第一屏蔽铝箔层(5)、第二屏蔽铝箔层(6)、第一屏蔽编织层(7)和第二屏蔽编织层(8),所述第一屏蔽编织层(7)固定在护套(1)内壁,所述第二屏蔽编织层(8)固定在第一屏蔽编织层(7)内壁,所述第一屏蔽铝箔层(5)固定在第二屏蔽编织层(8)内壁,所述第二屏蔽铝箔层(6)固定在第一屏蔽铝箔层(5)内壁,四组所述线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斯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