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535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电路,它包括可控三态门电路(1)和反相器电路(2),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的网络模块(U2)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微处理器(U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微处理器(U3)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使能信号端连接。该电路设在外设硬件电路与主控微处理器之间且能保证主控微处理器不受尖脉冲信号干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外设硬件电路与主控微处理器(MCU)之间的握手连接 电路,具体讲是一种抗干扰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外设硬件电路在系统上电瞬间会产生一组尖脉冲干扰信号,由于外设硬件 电路与主控微处理器之间不通过任何抗干扰电路而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该干扰信号会通 过外设硬件电路自身的网络模块直接传送至主控微处理器而导致主控微处理器无法正常 启动,从而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在外设硬件电路与主控微处理器之间且能保证主控微处理器不受尖脉冲信号干扰的抗干扰电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干扰电路,它包括可控三态门电路和反相器电路,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微处理器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的使能信号端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抗干扰电路设在外设硬件电路与主控微处理器之间,在系统上电瞬 间,通过主控微处理器的低电平复位信号的控制使外设硬件电路的尖脉冲干扰信号无法发 送至主控微处理器,因此保证了主控微处理器不受干扰信号干扰而正常启动,从而保证整 个系统的正常启动。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抗干扰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所示1、可控三态门电路,2、反相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一种抗干扰电路,它包括可控三态门电路1和反相器电 路2,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具体为可控三 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其自身网络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 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 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微处理器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可 控三态门电路1的使能信号端连接。 所述的反相器电路2包括开关三极管Ql、电阻Rl和电阻R2,其中电阻Rl和电阻 R2分别为100K和10K,两者的比例关系式保证;所述开关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的一 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主控微处理器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的集 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端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 的发射极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所述的可控三态门电路1包括三态门Ul、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l,所述三态门 Ul的0E端与所述开关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态门Ul的A端分别与外设硬件电 路信号输出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三态门 Ul的GND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三态门U1的VCC端与公共电源端连接;所述三态门U1 的Y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 述的电容C1的一端与公共电源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本技术抗干扰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在系统上电瞬间,通过外设硬件电路自身 的网络模块U2的握手输出接口 RXCLK输出干扰信号,同时主控微处理器本身产生一个低电 平复位信号RSTDft,对一些外设硬件复位控制,同时它经过反相器电路1反相后,变为高电 平,而可控三态门电路使能信号端高有效,因此该电路信号断路,干扰信号无法到达主控微 处理器,所以主控微处理器的启动受到保护而正常启动。 在系统启动正常后,其复位信号RSTDft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无效状态,经过反 相器电路1反相后,变为低电平,则可控三态门2中的三态门控制脚为低电平,此时可控三 态门电路的信号通路,与主控微处理器握手成功。 上述的网络模块的型号为LAN8700,可控三态门的型号为NC7SZ125,主控微处理 器的型号为SH7764以及电路中使用的电容电阻等等均属于市面上可售的器件。权利要求一种抗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控三态门电路(1)和反相器电路(2),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的网络模块(U2)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微处理器(U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微处理器(U3)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使能信号端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相器电路(2)包括开关 三极管Q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开关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 Rl的另一端与主控微处理器(U3)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 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端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 公共接地端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三态门电路(1)包括 三态门Ul、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l,所述三态门Ul的0E端与所述开关三极管Ql的集电 极连接;所述三态门U1的A端分别与外设硬件电路的网络模块(U2)信号输出端、电阻R3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三态门Ul的GND端与公共接地 端连接;所述三态门Ul的VCC端与公共电源端连接;所述三态门Ul的Y端与电阻R4的一 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微处理器(U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 一端与公共电源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l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电路,它包括可控三态门电路(1)和反相器电路(2),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的网络模块(U2)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微处理器(U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微处理器(U3)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使能信号端连接。该电路设在外设硬件电路与主控微处理器之间且能保证主控微处理器不受尖脉冲信号干扰。文档编号G06F11/00GK201535908SQ20092019876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张启凯, 王勇 申请人:宁波和真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控三态门电路(1)和反相器电路(2),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与外设硬件电路的网络模块(U2)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微处理器(U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微处理器(U3)的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可控三态门电路(1)的使能信号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张启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和真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