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36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可盖在所述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一承载座,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承载座位置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承载座由底板和侧壁组成,所述侧壁与腔体的内侧壁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底板与腔体的底部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承载座内容置有一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M.2接口、USBC接口以及主控芯片,所述M.2接口、USBC接口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所述壳体侧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USBC接口的位置相适应,通孔的大小大于USBC接口。所述SSD转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扩展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能力,承载座的悬浮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转接装置的防震性能。

Shockproof SSD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震的SSD转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硬盘
,尤其涉及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M.2接口固态硬盘由于其体积小巧,相较于传统的SATA接口固态硬盘安装更加简便,不需要使用数据连接线和供电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目前市面上的电脑主板提供的M.2接口数量十分有限,限制了电脑的可扩展性,而支持M.2接口固态硬盘的转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固态硬盘转接装置基本都是通过数据线连接计算机设备以实现数据传输,并且其体积较为小巧,若不慎由桌面跌落至地面,很容易对其内部的元器件和固态硬盘造成损坏,防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态硬盘转接装置防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可盖在所述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一承载座,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承载座位置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承载座由底板和侧壁组成,所述侧壁与腔体的内侧壁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底板与腔体的底部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承载座内容置有一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M.2接口、USBC接口以及主控芯片,所述M.2接口、USBC接口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所述壳体侧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USBC接口的位置相适应,通孔的大小大于USBC接口。进一步的,所述PCB板为NVMe转USBC的PCB板,或SATA转USBC的PCB板。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四个拐角以及盖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橡胶包角。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USBC接口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圈。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环绕着开口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当盖板盖在壳体顶部时,第二环形凹槽在壳体顶部的投影与第一环形凹槽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嵌有第二防水胶圈,当盖板盖在壳体顶部时,第二防水胶圈能够嵌入并填满第二环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盖板、承载座、PCB板的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只需将M.2接口固态硬盘插入PCB板上的M.2接口,并通过数据线将USBC接口与计算机设备相连接,即可实现接口转换并对固态硬盘进行数据读写,操作简单,可方便地扩展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能力,另外用于容置PCB板的承载座通过弹性部件与壳体的侧壁相连接,使其悬浮在腔体内,可以有效提高转接装置的防震性能,使内部的元器件和固态硬盘在装置不慎跌落时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SSD转接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SD转接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1是壳体,12是腔体,13是承载座,131是底板,132是侧壁,133是缓冲垫,134是弹簧,14是通孔,15是第一防水胶圈,16是第一环形凹槽,17是第二防水胶圈,18是开口,21是盖板,22是第二环形凹槽,31是PCB板,32是M.2接口,33是USBC接口,34是主控芯片,4是螺纹孔,5是橡胶包角,6是M.2固态硬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壳体11和可盖在所述壳体顶部的盖板21。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中空的腔体12,所述腔体内设有一承载座13,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承载座位置相适应的开口18,所述承载座13由底板131和四面侧壁132组成,所述侧壁132通过弹性部件与腔体12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底板131通过弹性部件与腔体12的底部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采用弹簧13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弹性部件。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座13可以是四面侧壁132均通过弹性部件与腔体12的内侧壁相连接,也可以仅是两面较长的侧壁132通过弹性部件与腔体12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承载座13内容置有一PCB板31,所述PCB板31上集成有M.2接口32、USBC接口33和主控芯片34,所述M.2接口32、第一USBC接口33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34电连接,其中,所述M.2接口32用于接入M.2接口固态硬盘,所述主控芯片34用于实现传输协议的转换,所述第一USBC接口33用于通过数据线连接PC、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设备以实现所述装置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CB板31可以是NVMe协议转USBC协议的PCB板,也可以是SATA协议转USBC协议的PCB板,当采用NVMe协议转USBC协议的PCB板时,所述主控芯片34可以采用JMS583主控芯片;当采用SATA协议转USBC协议的PCB板时,所述主控芯片34可以采用VLI716主控芯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PCB板和主控芯片以实现其他传输协议的转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PCB板实现固态硬盘传输协议的转换属于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对其电路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所述壳体11的侧面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的位置与PCB板31的USBC接口33的位置相适应,数据线沿着通孔14可以顺畅地插入到USBC接口33中,并且通孔14的大小大于USBC接口33,从而使得在PCB板31晃动时,USBC接口33在通孔14内可以进行有限的位移。在壳体11和盖板21的四角均设有螺纹孔4,将盖板21盖在壳体11顶部后,可以通过螺丝将壳体11和盖板21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用户在使用所述装置时,首先将盖板21和壳体11分离,以露出承载座13中的PCB板31,将M.2接口固态硬盘6插入到M.2接口32中,随后将盖板21和壳体11进行固定,通过数据线连接USBC接口33和计算机设备后,即可通过计算机设备对固态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若所述转接装置不慎跌落,由于所述承载座13是通过弹簧与腔体12相连接,以悬浮的方式固定在腔体12中,从而使得承载座13能够通过产生位移挤压弹簧造成弹簧的形变以消弭撞击地面带来的冲击,从而保护承载座13内容置的PCB板31和固态硬盘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可盖在所述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一承载座,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承载座位置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承载座由底板和侧壁组成,所述侧壁与腔体的内侧壁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底板与腔体的底部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承载座内容置有一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M.2接口、USBC接口以及主控芯片,所述M.2接口、USBC接口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所述壳体侧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USBC接口的位置相适应,通孔的大小大于USBC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可盖在所述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一承载座,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承载座位置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承载座由底板和侧壁组成,所述侧壁与腔体的内侧壁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底板与腔体的底部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承载座内容置有一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M.2接口、USBC接口以及主控芯片,所述M.2接口、USBC接口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所述壳体侧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USBC接口的位置相适应,通孔的大小大于USBC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为NVMe转USBC的PCB板,或SATA转USBC的PCB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的SSD转接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诗淋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东岸骄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