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04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包括外壳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外壳的一端且带孔连接座上设有锁紧螺杆与外壳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导杆伸出外壳远离带孔连接座端设置,所述外壳内且导杆的外侧套接有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芯接头与介损传感模块连接,所述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和特高频局放模块上连接有TNC接头且TNC接头设置在外壳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实现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出厂、交接预防和停电试验与带电试验方式统一,实现了末屏可靠接地。

An on-line monitoring intelligent capacitive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不停电时对运行的容性高压电器设备进行检验测试,以同相比较法为原理的电容型容性高压电器设备设备介损带电测试技术以及高频法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带电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完成了模拟试验和校验工作后开始在电网试点推广,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大面积推广,其原因在于上述设备带电测试时,需要接入介损测试仪、局放检测仪或超高频局放检测仪等检测设备,上述检测设备的安装需要停电,给安装带来了不便,且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已有的设备上进行端子箱安装或传感器接入会影响设备可靠性,造成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检测设备接入容性高压电器设备时需要停电的问题以及可靠性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通过技术进步,已经开发出可以实现带电测试集成了介损、局放组合传感器的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开始进行挂网运行。但这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最主要的是容性高压电器设备进行出厂试验、交接预防试验和停电测试时,必须拆下组合传感器才能进行。传感器反复的拆装给用户使用造成极大不便,同时大大降低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最为重要的是,在使用带电测试容性高压电器设备过程中,当用户对带电测试的可靠性、安全性抱怀疑态度,需要去除该装置恢复传统结构时,需要停电进行容性高压电器设备更换,给用户造成极大不便。所以,既要在需要时保证安全、可靠、方便的实现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带电测试,又不影响用户的传统常规试验,确保末屏在运行中可靠接地,而且能够在不需要该装置时安全、便捷的去除,保持与常规传统容性高压电器设备一致,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更需要努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实现了容性高压电器设备不停电进行介损、局放测试,实现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出厂、交接预防和停电试验与带电试验方式统一,实现了末屏可靠接地,实现了传感器不需要时安全便捷去除还原为传统容性高压电器设备结构。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包括外壳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外壳的一端且带孔连接座上设有锁紧螺杆与外壳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导杆伸出外壳远离带孔连接座端设置,所述外壳内且导杆的外侧套接有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芯接头与介损传感模块连接,所述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和特高频局放模块上连接有TNC接头且TNC接头设置在外壳的外侧。作为改进,所述导杆的伸出端设有锁紧螺母。作为改进,所述外壳内且导杆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上绝缘套和下绝缘套。作为改进,所述导杆靠近外壳端设有连接帽。作为改进,所述带孔连接座与容性高压电器设备本体末屏连接套螺纹旋合连接。作为改进,损传感模块通过芯标准接头与外界通信,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和特高频局放传感模块通过TNC标准接头与外界通信。作为改进,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盛放在全密封的金属外壳内来实现物理保护和外部干扰信号屏蔽。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通过外壳上的连接座安装在容性高压电器设备的末屏座上并实现外壳接地。作为改进,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是通过导杆顶部内螺纹与容性高压电器设备末屏螺杆外螺纹旋合连接来实现通信。导杆与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之间通过套在其表面的绝缘套实现物理隔离。作为改进,介损传感模块、高频局放传感模块及特高频局放模块通过旋合在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本体末屏螺杆的导杆,再通过螺纹旋合在导杆上的接地帽压紧外壳实现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末屏可靠接地。作为改进,免拆卸是指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进行出厂试验、交接预防试验和运行中停电测试时,只需拧下旋合在导杆上的接地帽,将测试仪信号线夹在导杆上即可进行介损和局放测试,并不需要拆下组合传感器,这与传统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介损和局放测试方法完全一样。作为改进,免拆卸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无需拆卸组合传感器就可以对运行中的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进行停电和带电试验,但并不是指组合传感器不能拆卸,考虑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需要更换传感器或增加、减少其中任一传感器模块,均可以通过拧下锁紧螺杆方便快捷的进行。作为改进,免拆卸的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用户在带有组合传感器的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对组合传感器可靠性失去信心,希望恢复成传统的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可以直接通过连接座螺纹套拧下传感器并在原末屏螺杆上装上接地帽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块被密闭的金属外壳保护并通过外壳上的连接套安装在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的末屏座上,通过穿过其中心的铜导杆采集信号,通过传感器标准接头与外接测试仪通信实现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带电局放和介损测试。该传感器由三个或根据用户需要任意组合的独立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带电测试时,只需将测试仪信号输入线插入对应传感器接头即可进行;进行出厂试验、交接预防试验和运行中停电测试时,只需拧下旋合在铜导杆上的接地帽,将测试仪信号线夹在铜导杆上即可进行介损和局放测试,并不需要拆下组合传感器,这与传统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介损和局放测试方法完全一样。用户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需要更换传感器或增加、减少其中任一传感器模块,均可以通过拧下锁紧螺杆方便快捷的进行。可以直接通过连接座螺纹套拧下传感器并在原末屏螺杆上装上接地帽即可将设备恢复成传统容性高压容性电器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末屏装置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末屏装置线夹连接结构图。1、介损传感模块,2、高频局放传感模块,3、特高频局放模块,4、锁紧螺杆,5、连接座,6、导杆,7、接地帽,8、芯接头,9、TNC接头,10、上绝缘套,11、下绝缘套,12、外壳,13、末屏铜导杆,14、连接套,15、本体底座,16、本体末屏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包括外壳12和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设置在外壳12的一端且带孔连接座5上设有锁紧螺杆4与外壳12连接,所述外壳12内设有导杆6伸出外壳12远离带孔连接座5端设置,所述外壳12内且导杆6的外侧套接有介损传感模块1、高频局放传感模块2及特高频局放模块3,所述外壳12的侧面设有芯接头8与介损传感模块1连接,所述高频局放传感模块2和特高频局放模块3上连接有TNC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包括外壳(12)和连接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设置在外壳(12)的一端且带孔连接座(5)上设有锁紧螺杆(4)与外壳(12)连接,所述外壳(12)内设有导杆(6)伸出外壳(12)远离带孔连接座(5)端设置,所述外壳(12)内且导杆(6)的外侧套接有介损传感模块(1)、高频局放传感模块(2)及特高频局放模块(3),所述外壳(12)的侧面设有芯接头(8)与介损传感模块(1)连接,所述高频局放传感模块(2)和特高频局放模块(3)上连接有TNC接头(9)且TNC接头(9)设置在外壳(1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监测智能容性高压电器设备,包括外壳(12)和连接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设置在外壳(12)的一端且带孔连接座(5)上设有锁紧螺杆(4)与外壳(12)连接,所述外壳(12)内设有导杆(6)伸出外壳(12)远离带孔连接座(5)端设置,所述外壳(12)内且导杆(6)的外侧套接有介损传感模块(1)、高频局放传感模块(2)及特高频局放模块(3),所述外壳(12)的侧面设有芯接头(8)与介损传感模块(1)连接,所述高频局放传感模块(2)和特高频局放模块(3)上连接有TNC接头(9)且TNC接头(9)设置在外壳(1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汉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慧眼电力智能监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