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586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烃源岩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样品盘,所述样品盘连接于第一转动轴,所述样品盘上设有多个样品位,所述样品位以环状排列,所述样品位用于盛放反应容器;加液装置,包括注液组件、注酸通路和注水通路,所述注液组件上设有注液头,所述注液头与所述注酸通路和所述注水通路连接,所述注液头运动到所述样品位并对准所述反应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样品位以环状分布,同等面积时,样品位数量增多,单批次处理量提高,提高测试效率。

Pretreatment system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烃源岩测试
,尤其涉及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衡量岩石中有机质丰度的首要指标,也是烃源岩潜力评价的必测基础项目之一。目前国内测定TOC含量依据是GB/T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该标准的测试原理是用稀盐酸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后,将样品置于高温氧气流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并经红外检测器检测,最终给出总有机碳的含量。其中“用稀盐酸去除无机碳”的过程也被称为“样品前处理”,分为“溶样”、“洗样”、“烘样”等步骤。现有的前处理装置中,用于盛装样品的样品盘上设置多个样品位,样品盘形状为矩形,多个样品位沿样品盘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在样品盘面积固定的情况下,直线排列的样品位数量有限,进而一个样品盘上进行测试的样品数量有限,即单批次处理量受限,而影响测试效率。并且,现有的前处理装置,液体输送管路的数量与样品位的排数相同,所需的液体输送管路数量多,同时检测器的数量也多,使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样品位以环状分布,同等面积时,样品位数量增多,单批次处理量提高,提高测试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样品盘,所述样品盘连接于第一转动轴,所述样品盘上设有多个样品位,所述样品位以环状排列,所述样品位用于盛放反应容器;加液装置,包括注液组件、注酸通路和注水通路,所述注液组件上设有注液头,所述注液头与所述注酸通路和所述注水通路连接,所述注液头运动到所述样品位并对准所述反应容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组件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连接于第二转动轴,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CO2检测器和所述注液头,所述导轨带动所述CO2检测器和所述注液头转动至所述反应容器上方,所述CO2检测器和/或所述注液头滑动调节至对准所述反应容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头包括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所述第一注液口与所述注酸通路连接,所述第二注液口与所述注水通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组件在所述反应装置的外周均布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样品位排列形成多个同心环,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加热件设于两个所述同心环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滤液槽,所述滤液槽内形成滤液仓,所述滤液槽与所述样品盘固定连接,所述样品位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滤液槽与所述反应容器内的样品腔,所述滤液槽与排液装置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液槽上还连接有负压组件,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封闭所述反应装置上方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样品位处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形成独立的样品仓,所述固定槽的上方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组件,所述反应容器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样品盘上形成连通的样品仓;所述样品仓内形成沿所述样品盘的外周向中心方向逐渐降低的导流面;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密封于所述反应容器的上方,所述反应容器连通所述样品仓与所述滤液仓;所述反应装置上还连接有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样品仓连通并向所述样品仓供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负压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滤液槽的负压管路,所述负压管路为柔性管路或活动式套管;所述排液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滤液槽的排液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为柔性管路或活动式套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占位容器,所述占位容器用于填充空置的所述样品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样品盘上的样品位环形分布,以使其上的反应容器环形分布,同样面积的样品盘上,可容纳的反应容器数量增多,单批次处理量增大,提高测试效果;并且,样品盘旋转与加液装置的注液组件配合进行加液,简化注液组件的结构,且注液组件的体积减小,注液组件上仅需配设一个注液头,注液头数量减小,管路结构简化,进一步简化注液组件的结构,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虚线框中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虚线框中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反应装置;11:样品盘;111:固定槽;112:液体进口;113:液位探测器;114:液体出口;12:第一转动轴;13:滤液槽;14:加热件;15:第一密封组件;151:第一密封垫;152:压板;153:锁紧件;16:第二密封组件;17:温度控制面板;18:连通槽;19:引流棒;2:反应容器;21:样品腔;3:加液装置;31:注液组件;311:注液头;3111:第一注液口;3112:第二注液口;3113:CO2检测器;312:导轨;313:第二转动轴;32:注酸通路;321:酸试剂瓶;322:第一注射泵;323:第一阀体;33:注水通路;331:水试剂瓶;332:第二注射泵;333:第二阀体;34:复位槽;41:负压管路;42:压力控制面板;5:排液装置;51:滤液收集池;52:离子检测器;54:泵体;55:升降组件;56:排液管路;6:第三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样品盘,所述样品盘连接于第一转动轴,所述样品盘上设有多个样品位,所述样品位以环状排列,所述样品位用于盛放反应容器;/n加液装置,包括注液组件、注酸通路和注水通路,所述注液组件上设有注液头,所述注液头与所述注酸通路和所述注水通路连接,所述注液头运动到所述样品位并对准所述反应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样品盘,所述样品盘连接于第一转动轴,所述样品盘上设有多个样品位,所述样品位以环状排列,所述样品位用于盛放反应容器;
加液装置,包括注液组件、注酸通路和注水通路,所述注液组件上设有注液头,所述注液头与所述注酸通路和所述注水通路连接,所述注液头运动到所述样品位并对准所述反应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组件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连接于第二转动轴,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CO2检测器和所述注液头,所述导轨带动所述CO2检测器和所述注液头转动至所述反应容器上方,所述CO2检测器和/或所述注液头滑动调节至对准所述反应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头包括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所述第一注液口与所述注酸通路连接,所述第二注液口与所述注水通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组件在所述反应装置的外周均布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位排列形成多个同心环,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加热件设于两个所述同心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滤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超张小涛黄春华徐学敏秦婧杨佳佳栗敏沈斌汪双清孙玮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