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81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属于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有检测装置和固定单叶片的夹持装置,检测装置内预先设有单叶片的检测程序以及识别相对距离的位移程序,夹持装置设有底座和压紧板分别固定单叶片的下装配延伸段和上装配延伸段,来模拟单叶片在实际应用中的装配装夹,不仅可以有效固定发动机单叶片,同时不易损伤叶片;另外,利用检测装置标准程序可以批量检测单叶片,大大的提高了叶片的检测效率。

An aeroengine single blade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复杂,尺寸跨度较大,其型面质量直接影响其能量转换效率,所以对其叶片的检测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利用通用夹具固定叶片,然后利用三坐标法进行检测。不过,叶片可供固定部位十分少,快速夹头占用叶片位置过多,会影响三坐标检测,甚至遮挡检测部位;如果利用通用夹具单边固定叶片,则叶片的另外一端完全悬空或者垂直放置,会造成装夹的不牢固,特别是在单叶片非常薄的情况下,由于重力影响和三坐标测针测力影响,容易造成叶片变形,损坏零件,并且不符合单叶片装配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夹持装置和检测装置,夹持装置通过底座和压紧板分别固定单叶片的上装配延伸段和下装配延伸段,来模拟叶片的装配方式,同时将夹持装置的分布数据输入检测装置,运行程序批量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包括有一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有一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一定位孔和一第一凹槽;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一导杆,所述导杆的顶端螺接有一压紧旋钮,所述导杆套设有一压紧装置和一第一弹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旋钮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装置与所述底座之间,其中,所述压紧装置设有一压紧板,所述压紧板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接有一单叶片的一下装配延伸段,所述单叶片具有一与所述下装配延伸段相对的上装配延伸段,所述上装配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压紧板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检测孔和观察孔;还包括有一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检测装置内预先记载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的下方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通过安装板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夹持装置来适配不同的单叶片。进一步地,所述导杆与定位孔过盈配合,防止在旋转压紧旋钮时,导杆与底座产生相对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导杆为一圆柱体,所述导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部分为不规则形状,确保导杆和底座的紧密配合连接,无相对转动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与所述压紧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还套设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弹力,所述第二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旋钮与所述压紧装置之间,以保护压紧旋钮和压紧装置,防止其长时间的硬接触,降低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为三坐标测量仪。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包括有检测装置和固定单叶片的夹持装置,检测装置内预先设有单叶片的检测程序以及识别相对距离的位移程序,夹持装置设有底座和压紧板分别固定单叶片的下装配延伸段和上装配延伸段,来模拟单叶片在实际应用中的装配装夹,不仅可以有效固定发动机单叶片,同时不易损伤叶片;另外,利用检测装置标准程序可以批量检测单叶片,大大的提高了叶片的检测效率,提高了叶片的检测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工作平台,11-安装板,2-夹持装置,21-底座,22-第一凹槽,23-导杆,3-压紧旋钮,4-压紧装置,41-压紧板,42-第二凹槽,43-检测孔,44-观察孔,5-第一弹性装置,6-单叶片,61-下装配延伸段,62-上装配延伸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包括有一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上均匀设有六个夹持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2设有一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1的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表面设有一定位孔和一第一凹槽22;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一导杆23,所述导杆23的顶端螺接有一压紧旋钮3,所述导杆23套设有一压紧装置4和一第一弹性装置5,所述压紧装置4位于所述压紧旋钮3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装置5位于所述压紧装置4与所述底座21之间,其中,所述压紧装置4设有一压紧板41,所述压紧板41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22相对的第二凹槽42;所述第一凹槽22连接有一单叶片6的一下装配延伸段61,第一凹槽22的深度以及形状均与单叶片6下装配延伸段61的深度和形状一致,所述单叶片6具有一与所述下装配延伸段61相对的上装配延伸段62,所述上装配延伸段62与所述第二凹槽42相配合,所述压紧板41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42的一个检测孔43和两个观察孔44,分别用以检测单叶片6和观察单叶片6的安装位置;还包括有一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夹持装置2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检测装置内预先记载的距离,检测装置根据预先记载的距离,自动对夹持装置2上的单叶片6进行叶面的检测,检测完毕后执行下一步程序,继续进行下一个单叶片6的叶面检测,直至将六个夹持装置2全部检测完毕,即完成一轮作业,可以有效实现批量化的自动检测。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2的下方设有一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1,通过安装板11便于快速更换不同规格的夹持装置2来适配不同的单叶片6。优选地,所述导杆23与定位孔过盈配合,以防止在旋转压紧旋钮3时,导杆23与底座21产生相对位移。优选地,所述导杆23为一圆柱体,所述导杆23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部分为不规则形状,确保导杆23和底座21的紧密配合连接,无相对转动位移。优选地,所述压紧装置4与所述压紧板41一体成型,简化装置,提高结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导杆23还套设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弹力,所述第二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旋钮3与所述压紧装置4之间,用于保护压紧旋钮3和压紧装置4,防止其长时间的硬接触,降低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三坐标测量仪。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用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有一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一定位孔和一第一凹槽;/n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一导杆,所述导杆的顶端螺接有一压紧旋钮,所述导杆套设有一压紧装置和一第一弹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旋钮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装置与所述底座之间,其中,所述压紧装置设有一压紧板,所述压紧板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n所述第一凹槽连接有一单叶片的一下装配延伸段,所述单叶片具有一与所述下装配延伸段相对的上装配延伸段,所述上装配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压紧板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检测孔和观察孔;/n还包括有一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检测装置内预先记载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有一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一定位孔和一第一凹槽;
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一导杆,所述导杆的顶端螺接有一压紧旋钮,所述导杆套设有一压紧装置和一第一弹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旋钮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位于所述压紧装置与所述底座之间,其中,所述压紧装置设有一压紧板,所述压紧板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连接有一单叶片的一下装配延伸段,所述单叶片具有一与所述下装配延伸段相对的上装配延伸段,所述上装配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压紧板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检测孔和观察孔;
还包括有一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检测装置内预先记载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叶片检测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万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佳士航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