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明需专利>正文

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70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源线、控制箱、带动轮、左安装架、麻杆入口、烘干筒、右安装架、支撑底脚、轴承、主动轮、传动轴、底框架、电机、出料阀和分散机构,该烘干装置在烘干筒内设置了分散机构,接通电源线,使电机启动,通过主动轮带动带动轮,使中心杆转动,上卷入杆、下卷入杆配合将从麻杆入口加入的麻杆向右卷入,同时组合转体、三角头对麻杆翻动,避免了麻杆交叠处未被加热的情况,烘干筒内的电热丝层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实现对加热腔内麻杆的烘干,烘干完成后从出料阀取出麻杆,对麻杆烘干过程中充分将麻杆间隙加热,且采用圆周递进卷入烘干,避免了烘干盲区,实用性强。

A drying device for hemp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烘干
,具体涉及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烘干,是指用某种方式去除溶剂保留固体含量的工艺过程,通常是指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的过程,麻杆树形秀丽,新枝嫩叶俱红,茎干丛生,茎皮紫红,早春嫩叶紫红,后转红褐,是一个良好的观茎、观叶树种,丛植于庭院、路边、山石之旁具有丰富色彩有效果,若与其他花木成丛或成片配植,则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但因畏寒怕冷,北方地区宜选向阳温暖之地定植,茎皮纤维可供造纸或纺织用,种子榨油供工业用,叶片可入药,但是在加工烘干过程中,往往麻杆的烘干放置会重叠在一起,这就使得两侧表面烘干,内侧并未完全烘干,当烘干后仍有水分可能需要重新烘干,这就使得工作效率降低,现有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只是对麻杆表面进行简单加热烘干,难以处理麻杆间的重叠处的水分,造成了麻杆处理效率低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解决了现有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只是对麻杆表面进行简单加热烘干,难以处理麻杆间的重叠处的水分,造成了麻杆处理效率低现象的问题,达到了对麻杆烘干过程中充分将麻杆间隙加热,且采用圆周递进卷入烘干,避免了烘干盲区,实用性强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电源线、控制箱、带动轮、左安装架、麻杆入口、烘干筒、右安装架、支撑底脚、轴承、主动轮、传动轴、底框架、电机、出料阀和分散机构,所述电源线右侧与控制箱左侧电连接,所述控制箱底面与底框架顶面相焊接,所述带动轮右侧嵌入安装于分散机构上,所述分散机构右侧嵌入安装于左安装架上,所述左安装架右表面与烘干筒左表面相焊接,所述麻杆入口底端贯穿于烘干筒上,所述烘干筒右表面与右安装架左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底脚顶端焊接于烘干筒上,所述轴承内表面与传动轴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主动轮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上,所述底框架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出料阀安装设于右安装架下侧,所述分散机构包括组合转体、三角头、连接杆、上卷入杆、刮板、中心杆、下卷入杆和小轴承,所述组合转体内表面与连接杆外表面相嵌套,所述三角头固定安装于连接杆外表面,所述上卷入杆底端焊接于中心杆上,所述刮板下表面与中心杆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下卷入杆顶端焊接于中心杆上,所述小轴承内表面与连接杆外表面相嵌套,所述上卷入杆设于麻杆入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出料阀包括出料口、内螺纹、烘干内腔、阀头和阀把,所述出料口设于烘干内腔左端,所述内螺纹内侧与阀头外侧螺纹连接,所述阀头左侧与阀把右侧相焊接,所述阀头位于底框架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筒包括外壳、电热丝层、导热夹层和加热腔,所述外壳内表面与电热丝层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电热丝层设于导热夹层外侧,所述导热夹层内侧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分散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分散机构与左安装架、右安装架的嵌套处均安装有润滑套。进一步的,所述组合转体与中心杆采用活动连接,并且组合转体等间距安装在中心杆上。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共设有2个且轴承与主动轮的安装间距相等,呈轴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上卷入杆、下卷入杆均设有2个;所述组合转体共设有4个。进一步的,所述底框架为铸铁制成,具有支撑强度大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杆为碳化钢材料,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只是对麻杆表面进行简单加热烘干,难以处理麻杆间的重叠处的水分,造成了麻杆处理效率低现象的问题,通过在烘干筒内设置了分散机构,接通电源线,使电机启动,通过主动轮带动带动轮,使中心杆转动,上卷入杆、下卷入杆配合将从麻杆入口加入的麻杆向右卷入,同时组合转体、三角头对麻杆翻动,避免了麻杆交叠处未被加热的情况,烘干筒内的电热丝层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实现对加热腔内麻杆的烘干,烘干完成后从出料阀取出麻杆,对麻杆烘干过程中充分将麻杆间隙加热,且采用圆周递进卷入烘干,避免了烘干盲区,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散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烘干筒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出料阀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源线-1、控制箱-2、带动轮-3、左安装架-5、麻杆入口-6、烘干筒-7、右安装架-8、支撑底脚-9、轴承-10、主动轮-11、传动轴-12、底框架-13、电机-14、出料阀-15、分散机构-4、组合转体-401、三角头-402、连接杆-403、上卷入杆-404、刮板-405、中心杆-406、下卷入杆-407、小轴承-408、外壳-701、电热丝层-702、导热夹层-703、加热腔-704、出料口-1501、内螺纹-1502、烘干内腔-1503、阀头-1504、阀把-150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电源线1、控制箱2、带动轮3、左安装架5、麻杆入口6、烘干筒7、右安装架8、支撑底脚9、轴承10、主动轮11、传动轴12、底框架13、电机14、出料阀15和分散机构4,电源线1右侧与控制箱2左侧电连接,控制箱2底面与底框架13顶面相焊接,带动轮3右侧嵌入安装于分散机构4上,分散机构4右侧嵌入安装于左安装架5上,左安装架5右表面与烘干筒7左表面相焊接,麻杆入口6底端贯穿于烘干筒7上,烘干筒7右表面与右安装架8左表面相焊接,支撑底脚9顶端焊接于烘干筒7上,轴承10内表面与传动轴12外表面相贴合,主动轮11固定安装于传动轴12上,底框架1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4,出料阀15安装设于右安装架8下侧,分散机构4包括组合转体401、三角头402、连接杆403、上卷入杆404、刮板405、中心杆406、下卷入杆407和小轴承408,组合转体401内表面与连接杆403外表面相嵌套,三角头402固定安装于连接杆403外表面,上卷入杆404底端焊接于中心杆406上,刮板405下表面与中心杆406上表面相焊接,下卷入杆407顶端焊接于中心杆406上,小轴承408内表面与连接杆403外表面相嵌套,上卷入杆404设于麻杆入口6下方。其中,所述出料阀15包括出料口1501、内螺纹1502、烘干内腔1503、阀头1504和阀把1505,所述出料口1501设于烘干内腔1503左端,所述内螺纹1502内侧与阀头1504外侧螺纹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紧密性较强,所述阀头1504左侧与阀把1505右侧相焊接,所述阀头1504位于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电源线(1)、控制箱(2)、带动轮(3)、左安装架(5)、麻杆入口(6)、烘干筒(7)、右安装架(8)、支撑底脚(9)、轴承(10)、主动轮(11)、传动轴(12)、底框架(13)、电机(14)和出料阀(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散机构(4),所述电源线(1)右侧与控制箱(2)左侧电连接,所述控制箱(2)底面与底框架(13)顶面相焊接,所述带动轮(3)右侧嵌入安装于分散机构(4)上,所述分散机构(4)右侧嵌入安装于左安装架(5)上,所述左安装架(5)右表面与烘干筒(7)左表面相焊接,所述麻杆入口(6)底端贯穿于烘干筒(7)上,所述烘干筒(7)右表面与右安装架(8)左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底脚(9)顶端焊接于烘干筒(7)上,所述轴承(10)内表面与传动轴(1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主动轮(11)固定安装于传动轴(12)上,所述底框架(1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4),所述出料阀(15)安装设于右安装架(8)下侧,所述分散机构(4)包括组合转体(401)、三角头(402)、连接杆(403)、上卷入杆(404)、刮板(405)、中心杆(406)、下卷入杆(407)和小轴承(408),所述组合转体(401)内表面与连接杆(403)外表面相嵌套,所述三角头(402)固定安装于连接杆(403)外表面,所述上卷入杆(404)底端焊接于中心杆(406)上,所述刮板(405)下表面与中心杆(406)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下卷入杆(407)顶端焊接于中心杆(406)上,所述小轴承(408)内表面与连接杆(403)外表面相嵌套,所述上卷入杆(404)设于麻杆入口(6)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杆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电源线(1)、控制箱(2)、带动轮(3)、左安装架(5)、麻杆入口(6)、烘干筒(7)、右安装架(8)、支撑底脚(9)、轴承(10)、主动轮(11)、传动轴(12)、底框架(13)、电机(14)和出料阀(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散机构(4),所述电源线(1)右侧与控制箱(2)左侧电连接,所述控制箱(2)底面与底框架(13)顶面相焊接,所述带动轮(3)右侧嵌入安装于分散机构(4)上,所述分散机构(4)右侧嵌入安装于左安装架(5)上,所述左安装架(5)右表面与烘干筒(7)左表面相焊接,所述麻杆入口(6)底端贯穿于烘干筒(7)上,所述烘干筒(7)右表面与右安装架(8)左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底脚(9)顶端焊接于烘干筒(7)上,所述轴承(10)内表面与传动轴(1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主动轮(11)固定安装于传动轴(12)上,所述底框架(1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4),所述出料阀(15)安装设于右安装架(8)下侧,所述分散机构(4)包括组合转体(401)、三角头(402)、连接杆(403)、上卷入杆(404)、刮板(405)、中心杆(406)、下卷入杆(407)和小轴承(408),所述组合转体(401)内表面与连接杆(403)外表面相嵌套,所述三角头(402)固定安装于连接杆(403)外表面,所述上卷入杆(404)底端焊接于中心杆(406)上,所述刮板(405)下表面与中心杆(406)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下卷入杆(407)顶端焊接于中心杆(406)上,所述小轴承(408)内表面与连接杆(403)外表面相嵌套,所述上卷入杆(404)设于麻杆入口(6)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明需
申请(专利权)人:曾明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