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油缸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5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5
一种单油缸驱动模块,包括模体,在模体上设置有进油口与出油口,输油口以及油回流口,在模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油口与第二进油口,进油口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油回流口、第二出油口相连通,出油口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第二进油口、油回流口相连通,在模体上还设置有推进控制阀,熔胶控制阀以及回退控制阀,推进控制阀、回退控制阀和熔胶控制阀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巧妙,通过模体内通腔上阀体的调节实现不同油路的连通,从而使一个驱动模块既能作为活塞推拉的动力源,又能同时作为活塞旋转的动力源,一机多用,使用效果好。

Single cylinder driv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油缸驱动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制作
,尤其指一种用于驱动注塑机油缸的单油缸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310372794.X名称为《一种注塑机的新型注射油缸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的新型注射油缸装置,包括射胶头板、注射活塞杆、注射活塞端盖、注射座、注射活塞、注射油缸体、注射拉杆、注射油缸底、注射油缸拉杆、注射油缸盖、储料缸体;其特征是:储料缸体与射胶头板孔固定,注射油缸盖固定在注射油缸体的一端并通过多件注射油缸拉杆固定于注射座,另一端固定于注射油缸底,射胶头板与注射油缸底分别固定于四件注射拉杆两端,注射活塞限制在注射油缸盖与注射油缸底间运动,注射活塞端盖一端固定于注射活塞另一端固定注射活塞杆,其中注射活塞杆、注射活塞端盖、注射活塞、注射油缸体均在同一轴线上。该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有效,安装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然而,该装置的注射油缸体仅有推拉两种工作状态,无法实现螺杆旋转进行熔胶加工,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既能推拉活塞又能驱动液压马达,设计巧妙一机多用的用于驱动注塑机油缸的单油缸驱动模块。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单油缸驱动模块,包括模体,在所述模体上设置有能与油箱相连通的进油口与出油口,能与注射油缸的推进腔相连通的输油口以及能与注射油缸的回退腔相连通的油回流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体上还设置有能与液压马达相连通的第二出油口与第二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油回流口、第二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出油口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第二进油口、油回流口相连通,在所述的模体上还设置有能切断和接通进油口与输油口连接管道的推进控制阀,能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油口的熔胶控制阀以及回退控制阀,所述回退控制阀用于切断和接通进油口与油回流口的连接管道以及用于切断和接通油回流口与出油口的连接管道,所述推进控制阀、回退控制阀和熔胶控制阀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模体是实心模体,所述管道均为设置在实心模体内的通腔,所述推进控制阀、回退控制阀和熔胶控制阀设置在实心模体的表面并与对应的通腔相连接。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实心模体中设置有进油腔、输油腔、出油腔、回流管腔、回退管腔、第二出油腔以及第二进油腔,所述进油口依次经进油腔、输油腔与输油口相连通,所述推进控制阀设置在进油腔上并能封闭进油腔与输油腔的连接口,所述进油口依次经进油腔、回退管腔、回流管腔与油回流口相连通,所述进油口依次经进油腔、回退管腔、第二出油腔与第二出油口相连通,所述输油口依次经输油腔、出油腔与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依次经第二进油腔、出油腔与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回流口依次经回流管腔、回退管腔、第二进油腔、出油腔与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回退控制阀设置在回退管腔上并能封闭回退管腔与回流管腔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熔胶控制阀设置在第二出油腔上。进一步改进,推进控制阀的阀门为柱塞,当所述的柱塞封闭进油腔与输油腔的连接口时,所述进油腔中留有能与回退管腔保持连通的环形腔。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腔的进油支管与出油腔的出油支管与能阻止液压油回流的叠加阀相连接。作为改进,在所述模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口,所述流量控制口与出油腔、输油腔相连通,在所述流量控制口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能打开和封闭出油腔与输油腔的连接开口,当流量控制阀封闭出油腔与输油腔的连接开口时,所述出油腔与第二进油腔仍相连通。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量控制口位于出油腔对应的模体侧壁上,流量控制阀的阀门为柱塞体,当所述的柱塞体封闭出油腔与输油腔的连接开口时,所述出油腔中留有能与第二进油腔保持连通的环形腔。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腔还与进油腔相连通,当所述推进控制阀封闭连接口时,所述进油腔与出油腔不相连通,当所述流量控制阀封闭连接开口时,所述出油腔与进油腔也不相连通。作为改进,所述实心模体能脱卸地固定在注射油缸侧部的竖向固定平面上,所述输油口与位于竖向固定平面上的油缸进油口相对齐,所述油缸进油口经油缸进油腔与推进腔相连通。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缸进油腔与输油腔的中心轴线不重合,所述油缸进油腔与输油腔的中心轴线夹角为100~1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巧妙,通过模体内通腔上阀体的调节实现不同油路的连通,从而使一个驱动模块既能作为活塞推拉的动力源,又能同时作为活塞旋转的动力源,一机多用,使用效果好,还能减少注塑机的占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所采用的推进控制阀、回退控制阀和熔胶控制阀均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使用,提高注塑生产效率;模体中的连接管道均是钻孔加工得到的通腔,加工方便,注塑油缸和液压马达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在模体上即可,省去了管道连接的繁琐步骤,安装变得十分方便;油缸进油腔与输油腔的中心轴线不重合而是呈角度连接在一起,这样输油腔进油时能减少对注射油缸内传动部件的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图3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图1应用在注射油缸上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侧面投影图;图7是图6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8是图5的结构分解图;图9是图1中模体的正面投影图;图10是图9中沿B-B线的剖面图;图11是图1中模体的侧面投影图;图12是图11中沿G-G线的剖面图;图13是图1中模体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中沿H-H线的剖面图;图15是图1中模体显示内部通腔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17是图15中显示回退管腔与回流管腔连通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单油缸驱动模块,包括模体1,在所述模体1上设置有能与油箱相连通的进油口p与出油口t,能与注射油缸2的推进腔21相连通的输油口f以及能与注射油缸2的回退腔22相连通的油回流口c,在模体1上还设置有能与液压马达3相连通的第二出油口d与第二进油口e,所述进油口p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f、油回流口c、第二出油口d相连通,所述出油口t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f、第二进油口e、油回流口c相连通,在所述的模体1上还设置有能切断和接通进油口p与输油口f连接管道的推进控制阀31,能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油口d的熔胶控制阀32以及回退控制阀33,所述回退控制阀33用于切断和接通进油口p与油回流口c的连接管道以及用于切断和接通油回流口c与出油口t的连接管道,所述推进控制阀31、回退控制阀33和熔胶控制阀32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模体1是实心模体,所述管道均为设置在实心模体内的通腔,所述推进控制阀31、回退控制阀33和熔胶控制阀32设置在实心模体的表面并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油缸驱动模块,包括模体(1),在所述模体(1)上设置有能与油箱相连通的进油口(p)与出油口(t),能与注射油缸(2)的推进腔(21)相连通的输油口(f)以及能与注射油缸(2)的回退腔(22)相连通的油回流口(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体(1)上还设置有能与液压马达(3)相连通的第二出油口(d)与第二进油口(e),所述进油口(p)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f)、油回流口(c)、第二出油口(d)相连通,所述出油口(t)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f)、第二进油口(e)、油回流口(c)相连通,在所述的模体(1)上还设置有能切断和接通进油口(p)与输油口(f)连接管道的推进控制阀(31),能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油口(d)的熔胶控制阀(32)以及回退控制阀(33),所述回退控制阀(33)用于切断和接通进油口(p)与油回流口(c)的连接管道以及用于切断和接通油回流口(c)与出油口(t)的连接管道,所述推进控制阀(31)、回退控制阀(33)和熔胶控制阀(32)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油缸驱动模块,包括模体(1),在所述模体(1)上设置有能与油箱相连通的进油口(p)与出油口(t),能与注射油缸(2)的推进腔(21)相连通的输油口(f)以及能与注射油缸(2)的回退腔(22)相连通的油回流口(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体(1)上还设置有能与液压马达(3)相连通的第二出油口(d)与第二进油口(e),所述进油口(p)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f)、油回流口(c)、第二出油口(d)相连通,所述出油口(t)经管道分别与输油口(f)、第二进油口(e)、油回流口(c)相连通,在所述的模体(1)上还设置有能切断和接通进油口(p)与输油口(f)连接管道的推进控制阀(31),能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油口(d)的熔胶控制阀(32)以及回退控制阀(33),所述回退控制阀(33)用于切断和接通进油口(p)与油回流口(c)的连接管道以及用于切断和接通油回流口(c)与出油口(t)的连接管道,所述推进控制阀(31)、回退控制阀(33)和熔胶控制阀(32)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油缸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是实心模体,所述管道均为设置在实心模体内的通腔,所述推进控制阀(31)、回退控制阀(33)和熔胶控制阀(32)设置在实心模体的表面并与对应的通腔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油缸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实心模体中设置有进油腔(11)、输油腔(12)、出油腔(13)、回流管腔(14)、回退管腔(15)、第二出油腔(16)以及第二进油腔(17),所述进油口(p)依次经进油腔(11)、输油腔(12)与输油口(f)相连通,所述推进控制阀(31)设置在进油腔(11)上并能封闭进油腔(11)与输油腔(12)的连接口,所述进油口(p)依次经进油腔(11)、回退管腔(15)、回流管腔(14)与油回流口(c)相连通,所述进油口(p)依次经进油腔(11)、回退管腔(15)、第二出油腔(16)与第二出油口(d)相连通,所述输油口(f)依次经输油腔(12)、出油腔(13)与出油口(t)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e)依次经第二进油腔(17)、出油腔(13)与出油口(t)相连通,所述油回流口(c)依次经回流管腔(14)、回退管腔(15)、第二进油腔(17)、出油腔(13)与出油口(t)相连通,所述回退控制阀(33)设置在回退管腔(15)上并能封闭回退管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郑邦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台意德塑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